《荷花淀》课文解说【教师用书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

作品中的景,既是人物眼中的景,也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圆融而自然
首页 教学参考 教师用书 选择性必修中册 《荷花淀》课文解说【教师用书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

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二单元

提供doc可编辑文档下载:下载地址

 

《荷花淀》课文解说

 

荷花淀是河北中部白洋淀的一部分。白洋淀位于北京、天津、保定之间,抗日战争时期,这一带的斗争十分激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白洋淀人民组织起水上游击队,配合武装部队作战。他们平时努力劳动,坚持生产,一遇敌人进犯,就迅速地组织起来投入战斗,有效地打击敌人。《荷花淀》是孙犁精心创作的赞美白洋淀儿女的小说,写于1945年春,叙述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冀中农村妇女送夫参军,自己也成长为勇敢的战士的故事,刻画了冀中根据地女性崭新的精神面貌,表现了冀中儿女在党的领导下奋起抗日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小说层次清晰,自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故事的开端。水生嫂在月下编席,等着丈夫回家。这里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人物活动的环境。作者细致地描写苇眉子,暗示出故事发生的环境——水乡,然后着重叙述了白洋淀盛产芦苇的情况。作者先用两个“不知道”,衬托出苇地面积之大和芦苇之多,接着用诗意的语言描写水生嫂月下编席的场景和月光下的白洋淀,表现了白洋淀地方的特色,营造了一种优美、宁谧的氛围。本来这样美好的地方,正是适合人们安居乐业的处所。但是小说接着写水生嫂在等丈夫回来,水生好不容易回来了却告诉她要准备参战,气氛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水生嫂虽然非常不舍,但还是支持丈夫走上战场,水生也对妻子作了最郑重的嘱托和交代。这里作者用细腻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刻画水生嫂,让人初步看到一个美丽、深明大义的水乡青年女性的形象,也看到一个朴实、大无畏的青年农民的形象,感受到抗日根据地人民的革命精神和儿女情怀。

第二部分是故事的发展,叙述了几个青年妇女在水生家商议后,一起去探望丈夫,结果遇上敌人的经过。亲人参加战斗去了,多日不见,水生嫂她们很是想念,于是找了理由前去探望,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到底还是见不到人,只得摇船回家,心下有些失望。在这里用几句话描写了中午时分寂静而辽阔的水面风光,表现了心情的转换,烘托出平静、轻快的气氛,与接下来即将遇到危险形成鲜明的对比。果然,敌人突然出现,节奏陡然紧张起来,妇女们拼命地往前摇船,小船也“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一样迅猛前行,直往“铜墙铁壁”一般的荷花淀里冲。这一段的描写非常精彩,动静结合,张弛有度,让人紧张万分;人物形象突出,动作描写、景物描写与心理描写相结合,表现出了人物的英勇品质。

第三部分是故事的高潮,在水生嫂她们的协助下,水生他们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歼灭了来犯的日寇。作者借助一连串的动作描写——“窜”“飞起”“惊叫”“掠”“飞走”等,继续烘托紧张的氛围。就在大家无比紧张地跳进水里之后,突然发现了自己的丈夫。原来正是她们,无意中把敌人带进了战士们的包围圈。于是,情绪从大惊转为大喜。这个战斗场面的描写也很精彩,通过青年妇女们的耳朵“听”和眼睛“看”出来,战斗过程的转换,与妇女们由紧张到惊疑到愉快的心理过程的转换相结合,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对游击队员战斗情况的直接描写比较简洁,战斗很快便结束了,小说从此处进入昂扬欢快的氛围中,顺利地完成了打捞战利品、话别的叙述环节。实际上,战斗结束得快从某种程度上也展示了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接下来的归程则描写得比较细致:经历了战斗考验的妇女们久久不能平静下来,静谧的环境和她们热烈的对话形成鲜明对比,她们纷纷表示要与男子并肩作战共同打击敌人,一群充满了爱国热情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妇女形象跃然纸上。在小说的结尾,青年妇女们当年秋天学会了射击,冬天就参加了保卫家乡的战斗,成长为坚强的抗日力量。

小说有两条线索,水生嫂们的活动贯串全文的始终,是小说的主线;地区队的行动大都是侧面交代,仅在伏击相会的高潮处交叉,接着又分开进行。小说以青年妇女们的成长结尾,合乎情理,充分显示出党领导的人民战争的威力,更广泛地表现了中国人民抗日的积极性,说明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力量,使作品充满了鼓舞人心的力量,深化了主题。

孙犁创作的小说尤其是短篇作品,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既不追求情节的离奇曲折,也不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刻意雕镂,而是运用类似中国写意画的技法,只求神似,不求形肖。体现在《荷花淀》中便是用写意的手法,描写平凡的日常生活,自然自在地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发掘人物的情操美。本文的主要人物是水生嫂等几位青年妇女,她们是那么平凡,作家的笔又是那么漫不经意,没有描写她们的相貌,甚至连名字都没有介绍。勤劳、淳朴是她们的本质。她们编席子,操持家务,眷恋自己的家,挚爱自己的丈夫。同时,她们识大体,明大义。长期残酷的斗争,使她们懂得怎样恨敌人,懂得只有打跑了敌人才有好日子。民族解放的使命感,就这样自然而然地统一在她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朴素愿望上;而崇高的民族气节,则与她们对丈夫的爱情水乳交融。文中其他地方对她们的描写,比如记住丈夫的嘱托,成立自己的队伍,参加战斗等,也是以一种轻松自如的语言展示出来的,似乎是一种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情。而实际上,这种自然而然,体现的也是党的领导、教育(直接的或间接的)使她们走向成长,走进了人民战争的伟大事业。这实际上也是孙犁作品所要反映的那个伟大时代的风貌。

用简单朴素的对话,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是作品的另一特色。“话别”一场,水生没话找话,水生嫂则察言观色,三言两语间便可见出,一个憨厚淳朴,一个机敏多情。当水生告诉妻子说他是第一个报名去参加地区队时,作者用“你总是很积极的”“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几句话,传达出水生嫂极为复杂的情感。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因而更恨敌人,丈夫报名去参加战斗,她没有理由也决不会阻拦,而且为自己的丈夫感到自豪。但是她自己面临的巨大压力也是让她颇感沉重的。有了丈夫的体谅,千斤的重担她也决心扛起来。没有山盟海誓,没有豪言壮语,一位女性对丈夫的痴情,对祖国的热爱,这两种伟大的情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统一在最朴素的语言中。文中多处运用这样的对话描写来展示人物细腻的心理,这往往比作者直接的叙述和议论更加有力量文中有不少细节描写生动传神。比如“话别”时,“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这一细节,足以让人透视到人物内心复杂而激动的情感活动。手指的“震动”实际上就是心灵“震动”的反映,通过这个“震动”,读者可以体会到水生嫂的震惊、不舍、依恋……但是“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用这个动作迅速平复了自己的情绪,表现了她的深明大义和坚强勇敢。

景物描写如诗如画,与人物的活动、心理相结合,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这是作品的又一突出特点。虽然作品所反映的年代是残酷的战争年代,但是从文中我们并不会看到残垣断壁、硝烟烈火、血污伤痕,我们看到的是明月清风湖水稻秧等,一派清新美好的乡村风光。这是由作品的主题决定的——孙犁不想通过渲染战争的残酷来表现革命英雄主义、歌颂爱国主义精神,而是要通过展现人物对家乡的爱、对生活的爱,着重表现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而歌颂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文章的景物描写,比如开头对小院子及白洋淀月下夜景的描写,作者借助两个充满想象力又贴切的比喻,完全把这个场景诗意化了。而通过水生嫂的偶尔抬头远望,又展示出一个更阔大的水淀世界,这个小小的院落也融化进一片“银白世界”里,那一层薄薄透明的雾,被风吹来的荷香,好一派有声有色的水淀风光,读者视觉、嗅觉都被调动起来,充分感受到人物和景物融为一体的境界,体会到景致的优美和人物的美好。作品中的景,既是人物眼中的景,也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圆融而自然。景物描写还对情节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以故事的高潮和结局部分作者对荷花淀风光的描写为例,这是一段形象传神、充满寓意的描写,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着一场激烈的战斗即将发生,突出了冀中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制胜的信心,而且暗示着白洋淀妇女的成长前景——粉色的荷花都成了“监视白洋淀的哨兵”,昔日粉妆的女性,也将成为白洋淀的战士。如果对照下文那荷叶下钻出她们的丈夫的情景来看,更可以见出作者这段景物描写的巧妙和布局的精当。

QQ
企业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