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二黑结婚(节选)》课文解说【教师用书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

作者的描写对象是山西农村的劳动人民,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叙述语言也独具风格,朴素平实又生动幽默
首页 教学参考 教师用书 选择性必修中册 《小二黑结婚(节选)》课文解说【教师用书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

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二单元

提供doc可编辑文档下载:下载地址

 

《小二黑结婚(节选)》课文解说

 

《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作品通过讲述小二黑和小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反抗封建势力、争取婚姻自由的故事,塑造了在历史变革中农民的各类群像,反映了当时农村中新生力量与旧的封建思想及恶霸势力的尖锐矛盾,抨击了农村的封建残余势力,批判了人民群众中的封建思想,表达了对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赞美。

小说由12节构成,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在情节上大体可以分为起、承、转、合四个关节。教材节选了其中的第9—12节,是小说的高潮和结局,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二诸葛的神课”):写小二黑和小芹被金旺兄弟“拿双”,押到区上去后,二诸葛一家面对危机的不同表现,这是故事趋近高潮的阶段。之前,小二黑和小芹摆脱了金旺兄弟对他们的斗争会,但是二诸葛和三仙姑这些守旧势力还在持续对他们施加阻力,于是他们只好去大窑商量怎么解决问题,结果被金旺兄弟“拿双”,押到区上。听闻此消息的二诸葛心急如焚,但他不是想着怎么合理地解决问题,而是坚持求神问卜。在这一部分,作者精心安排情节,让分别发展的主要矛盾和次要冲突发生碰撞,故事趋向高潮。在这样的冲突中,作者借助对富有地方特色的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将二诸葛的软弱、顽固、守旧和三仙姑的蛮不讲理都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让人对接下来的情节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二部分(“恩典恩典”和“看看仙姑”):在人民政府的保护和支持下,小二黑和小芹取得了婚姻自主的胜利;横暴跋扈的金旺兄弟被处理,两个“神仙”也受到教育。小二黑和小芹被金旺兄弟押到区上,很快被放开。区里早已掌握金旺兄弟的恶行恶状,对他们作出了惩处,大快人心。这里,作者选材颇有匠心,将敌我矛盾、阶级矛盾一笔带过,展示了区领导斗争经验的丰富。但是,小二黑和小芹所遭遇的困难不只是金旺兄弟带来的,二诸葛和三仙姑也是重要的阻力,这种来自家庭内部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比较复杂,处理起来更加困难。作者笔墨着力于此,细描区长对二诸葛和三仙姑的教育和开导、围观群众的反应,以及他们思想的初步转变,展示了解放区干部优良的工作作风,解放区人民的逐步成长,以及崭新的生活气象。

第三部分(“怎么到底”):金旺和兴旺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两个“神仙”转变了思想,小二黑和小芹终于获得了幸福。这是一个有头有尾的完整的故事,故事高潮之后,作者安排了这样的尾声,在群众的见证下,金旺兄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二诸葛和三仙姑的思想也彻底发生转变,再也不坚持之前的那一套,小二黑和小芹“十分得意”地生活在一起,获得了幸福。为了体现这种完整性,作者在小说的结尾还给二诸葛、三仙姑安排了新的外号,呼应开头,完成了大团圆的喜剧结尾。

这部作品所着力刻画的小二黑和小芹,是解放区农村的新人形象。他们身上体现了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农村新人在成长最初阶段的精神面貌。小二黑和小芹的胜利是经受了双重考验而得来的,既粉碎了金旺、兴旺兄弟这样的农村封建恶势力的破坏,还突破了来自父母家人基于封建迷信和旧婚姻观念而产生的阻挠。《小二黑结婚》的故事原型是个悲剧,作者认为在抗日根据地就应该给新的人物找条光明的路,如果照原结局写,就不能鼓舞青年们同封建势力作斗争。于是赵树理在作品中安排了由区长出面支持两个青年赢得这场反封建斗争胜利的情节。故事结局的这种处理,突破了中国文学史上反抗封建礼教、要求婚姻自主的传统的悲剧结局,表达了对小二黑和小芹这样的解放区新青年的美好期待和祝愿,赋予作品以鲜明的时代特征,从而反映了两种社会制度的不同的本质,让这部作品具有了更独特的意义。

课文虽然是小说的节选,但是也可以见出全篇的特点。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以这些内容为基础,拓展阅读全篇,从整体上把握这篇小说,并从如下方面把握其特点。

第一,情节连贯,故事性强;结构严谨,首尾呼应。赵树理汲取了中国传统说唱艺术和古典章回小说的长处,采用了单线条发展的手法,使得整篇小说情节连贯完整,故事性很强。故事按照时间顺序“从头说起,接上去说”,前后衔接紧凑严密,读来流畅自然。全篇分为12节,每一节都设有小标题,类似章回小说的一回。没有选入本文的第1—8节是故事的开端和发展。作者用刘家峻的两个“神仙”——二诸葛和三仙姑的故事引出了小芹、小二黑、金旺兄弟这些人物的故事,一环扣一环,情况交代得清楚,故事推进得有趣。到第9节,作者已经完成了矛盾激化前的最后准备。于是,在小说的最后三节,读者如愿以偿地看到了矛盾的解决:金旺兄弟受到惩罚,二诸葛和三仙姑在思想上发生转变,小二黑和小芹获得幸福解放区迎来了新的气象。故事在迎来矛盾的激化和解决的高潮之后,也获得了完美的结局,人物的行为前后呼应,体现了结构的严谨,读来让人觉得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第二,用白描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不重形似而重神似。作者擅长讲故事,但是精彩的故事也离不开精彩的人物。作者善于根据人物的特点,通过简练精到的描述来揭示其思想性格。比如描写二诸葛,紧扣他的特征,用精当的细节来表现。二诸葛一亮相就给大家表演了“不宜栽种”的闹剧,让人初步领教了他的迷信、迂腐;当小二黑和小芹被绑到区上后,他焦急万分,但还是不忘他的“神课”,求神问卜,埋头看卦,直到后边继续闹出“恩典恩典”的笑话,让人对他的守旧、迷信、顽固、怯懦啼笑皆非。作者下笔很有特点,粗线条勾勒人物的大概,然后择其醒目处描绘,突出人物性格中最鲜明的方面。而对主人公小二黑和小芹的美,并不直接进行细笔描绘,而是多用烘托的手法,通过旁人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写得含蓄而传神。

第三,语言富有地方特色,朴实自然,生动有趣。作者的描写对象是山西农村的劳动人民,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叙述语言也独具风格,朴素平实又生动幽默。作者以劳动人民的口语为基本成分,又吸收了说书人口中一些有生命力的活的词语,提炼为一种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精粹的文学语言。比如写二诸葛面对小二黑和小芹被带走的困境,他一会儿说“唉!反正是时运,躲也躲不过”,一会儿又念叨“了不得呀了不得”;区长给他做思想工作了,他还顽冥不化,不停地说着“千万请区长恩典恩典,命相不对,这是一辈子的事”。这些语言非常符合二诸葛这个人物的形象,又体现了地方语言特色,展示出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这样的语言特色一以贯之,到结尾部分,作者这样描写小二黑和小芹由区上回来后结婚的情况:“小芹和小二黑各回各家,见老人们的脾气都有些改变,托邻居们趁势和说和说,两位神仙也就顺水推舟同意他们结婚。后来两家都准备了一下,就过门。过门之后,小两口都十分得意,邻居们都说是村里第一对好夫妻。”还是全部使用日常的话语,没有一点堆砌辞藻的痕迹;就连“顺水推舟”这个成语,也是群众在口头上经常使用的。此外,作者还吸收了通俗易懂的方言口语进入作品,这类语言同山西的民情风俗融合在一起,构成赵树理小说别具一格的语言风格。

赵树理被文学史家称为“山药蛋派”的重要代表,《小二黑结婚》从各个方面充分体现了“山药蛋派”作家作品的特色,至今仍然具有独特的艺术生命力。

QQ
企业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