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设计举例(教学设计一)【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教师用书】

本教学设计的评价以学生的认知成长为主要维度,即学生是否对单元提示的学习要求有全面与理性的认识。当然,这个全面与理性的认识是相对学生既有认知而言,是相对进步的程度
首页 教学参考 教师用书 选择性必修上册 单元教学设计举例(教学设计一)【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教师用书】

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提供doc格式可编辑文档下载:下载地址

 

单元教学设计举例

 

 

教学设计一

 

本设计以课文阅读为基础,力求以课文为学习资源,梳理文中体现的革命豪情和建设热情,探究革命家或英雄模范产生豪情与热情的思想根源,学习文章表达情感的方式,使学生获得崇高的体验。

 

学习任务一:感悟“站起来”

学习《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内涵,理解一届政协会议的主要任务,理解共和国缔造者们对新中国发展前景的憧憬,体会人民当家做主的自豪与喜悦。具体可以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中毛泽东阐述的“中国人民站起来”有哪些具体内容?

2.“中国人民站起来”是中国人民获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国家获得独立,人民获得解放的形象性表述,集体讨论这一表述的表达效果。以下研讨路径可供参考。

(1)“站起来”的对应表述是什么?

(2)理性表述与形象表述各自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3.归纳提炼本文都表达了哪些情感,并摘录最能体现这些情感的语句,细细加以揣摩。

4.根据课文阐述,并查阅相关资料,讨论毛泽东革命豪情产生的历史与现实基础。以下研讨路径可供参考。

(1)进一步具体了解中国近现代蒙受的屈辱与人民的苦难。

(2)了解毛泽东的生平经历、著作论述与伟大成就。

(3)在课文中找到反映革命领袖心中雄图大略的语句,细细品味。

 

学习任务二:体会革命情

学习《长征胜利万岁》和《大战中的插曲》,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情怀,归纳总结他们对革命战争的思考,体会他们对革命抱有的感情。具体可以思考以下问题。

1.阅读《长征胜利万岁》,分小组讨论毛泽东同志对长征意义的三大比喻,深入理解长征的意义,进一步理解人民军队的性质与意义。以下问题可以作为讨论的切入点。

(1)毛主席将长征称为宣言书、宣传队和播种机的理由什么?

(2)为什么不能将长征单纯地理解为撤退、转移或是逃跑?

(3)毛主席始终强调军事行动的政治意义的原因是什么?

2.梳理杨成武记述的红军长征达到吴起镇后的事件,分析这些事件是否体现了长征宣言书、宣传队和播种机的性质。

3.梳理摘录杨成武在《长征胜利万岁》中直接或间接表达情感的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4.阅读《大战中的插曲》,说说你是如何看待八路军救助日本孤儿这件事的。要求细读文本,分析日本孤儿得到救助的原因,由此深入体会救助日本孤儿这件事的重要意义。以下问题可以作为讨论的切入点。

(1)聂荣臻后来对美穗子说只要是八路军都会救她,他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文中是否有依据?

(2)文中用了大量篇幅写日本战俘被成功改造,这与救助日本孤儿有什么联系?

5.阅读分析《大战中的插曲》中聂荣臻写给日方的信,概括此信的主要内容,总结提炼聂荣臻救助日本孤儿的原因,讨论这封信传递的精神价值。

6.对比两篇文章,讨论两位革命家在文中表现的革命情怀有何不同。

 

学习任务三:感受国家尊严

学习《别了,“不列颠尼亚”》,理解中国人民捍卫国家尊严和领土完整的决心,体会香港回归、百年屈辱结束的自豪感,学习本篇新闻对主题的表现方式。具体可以思考以下问题。

1.课外阅读邓小平《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一文,理解中国领导人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同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香港回归的历程。以下思考角度可供参考。

(1)查阅资料,了解邓小平当时面临的国际形势和外交局面。

(2)理解文中邓小平一些论断的深层含义,体会中国领导人的坚定决心。

(3)思考中国的外交努力与彼时香港回归之间的内在关联。

2.在了解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讨论《别了,“不列颠尼亚”》的写作手法,梳理哪些是现实镜头,哪些是历史描述,并讨论这样穿插叙写的好处。

3.研读《别了,“不列颠尼亚”》,结合《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和《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两篇文章以及相关资料,品味课文相关语句,体会《别了,“不列颠尼亚”》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任务四:走近时代楷模

阅读《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感受焦裕禄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学习作者对这种精神的表现方式,理解共和国发展的精神动力。可以参考以下内容。

1.研读课文,了解兰考当时的实际状况,找寻焦裕禄忘我工作的主要原因和动力来源,以此理解焦裕禄工作的目的与意义。

2.有人认为,“焦裕禄固然可贵,但如果他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是不是可以作出更大贡献呢?”对此你怎么看?

3.摘录课文对焦裕禄高度赞扬的语句,体味作者对焦裕禄的深切情感;在此基础上,写一篇作文,回应第2个问题。

 

学习任务五:领会崇高精神

1.查阅学习相关美学资料,理解崇高美的内涵。

2.五篇课文中表现了怎样的崇高精神?

3.任选一篇课文,深入分析其崇高精神的内涵和具体表现方式。

 

教学设计实施要点:

1.本教学设计以研读课文为基础,单篇课文要读懂,同时关注各篇课文的整合提炼。

2.教学设计提出的思考题目,重在激发学生在某方面的深入思考。教师可以给出参考答案,但更重要的是点拨此类题目的思维角度和思考方法。

3.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因时代相隔较远、学力所限而产生的认知困惑。教学时要对相关知识、原理、背景作精要讲解,给提学生提供认识支撑。

 

学习评价建议:

1.本教学设计的评价以学生的认知成长为主要维度,即学生是否对单元提示的学习要求有全面与理性的认识。当然,这个全面与理性的认识是相对学生既有认知而言,是相对进步的程度。

2.具体评价指标可分为学习行为、学习成果、情感态度三部分。其中学习成果可包括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有形成果指学生的读书笔记、作文、研讨发言等,无形成果指学生对本单元相关知识的掌握、对本单元课文认识的深化、对本单元学习要求认识的深化等。

3.鉴于本单元学习的难度和学生学力限制,对于认知成果的要求不宜过高,重在强调学习过程。只要学生在原有认识基础上有提升,认真完成学习内容,就应该给予鼓励。

QQ
企业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