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狄更斯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通过梳理主要人物关系,了解《大卫·科波菲尔》这部作品的故事情节;借助对精彩片段的赏析,体味狄更斯语言的独特魅力。
3.赏析狄更斯艺术上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培养学生对小说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借助对精彩片段的赏析,体会狄更斯语言的独特魅力。
难点:借助作家对大卫·科波菲尔形象的塑造,探究作家的创作意图。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作者狄更斯的经历、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故事梗概。
2.了解小说中的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初步把握这部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3.激发学生阅读整部小说的兴趣,体会文学魅力,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重点难点】
1.了解《大卫·科波菲尔》的主要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了解、掌握《大卫·科波菲尔》这部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有一位作家,运用生花妙笔生动地刻画了主人公灵动的人物形象,并以主人公的人生轨迹为叙事线索,展现了主人公爱憎分明的处世态度、智慧及正义的个性品质。小说通过对主人公悲惨童年的描写,来唤醒人们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儿童的广泛关注,以期改变其在社会中的生存状态。作者既有力揭露了当时英国社会的丑恶现象和严峻的社会问题,又态度鲜明表明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这使得人们在品读故事的同时,既能感受小说所营造的故事魅力,又能够客观认识到社会的现实与人情的冷暖,达到了在艺术的熏陶中、在哲理的明示下感悟人生的真谛是要留住欢笑追求仁爱的目的。
这就是《大卫·科波菲尔》,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这部小说的节选部分。
(设计意图:简介《大卫·科波菲尔》的主要内容和艺术成就,引领学生赏析小说。)
二、了解作者,走近作品
1.结合“资料库”的内容介绍作者。
2.教师适当点拨:
(1)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小说家。
(2)《大卫·科波菲尔》是他的“自传”性质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3)他的代表作还有《匹克威克外传》《艰难时世》《双城记》《远大前程》《老古玩店》《董贝父子》等。
3.以大卫·科波菲尔为线索串联小说主要情节。
(1)大卫·科波菲尔出生
大卫·科波菲尔还没有出世,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在他出生那天,贝特西姨婆特地赶来,因为她希望外甥媳妇能生个女孩,继承她的姓氏。结果一看是个男孩,就失望地连看都不看大卫一眼就气冲冲地走出大门,再也没有回来。大卫出生以后,就和母亲及女仆佩格蒂一起生活。她们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到他一个人身上,这段日子过得平静而愉快。
(2)大卫寄居到佩格蒂的哥哥家
商人谋得斯通看上了大卫母亲那份微薄的财产,用花言巧语骗取了她的爱情。大卫的母亲在结婚前让大卫到佩格蒂的哥哥家去住了一段时间。佩格蒂的哥哥是个穷苦的渔民,他住在亚茅斯海边一座用破船倒扣过来改建成的屋子里。他自己没结婚,却收养了一对孩子:妹妹的女儿艾米莉和弟弟的儿子汉姆他们的父母都死在了海上。佩格蒂先生就带着他们相亲相爱地一起过日子。这个奇特的家庭和大卫在此感到的温暖、亲切,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大卫艰难人生的开端
大卫从佩格蒂先生家回到自己家里,发现那位商人与母亲结了婚。继父一改结婚前的态度,不许大卫的母亲再像以前那样爱大卫,而母亲生性软弱,从此以后,大卫的处境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继父对他十分凶狠,百般折磨他。有一次继父用鞭子打大卫的时候,大卫把他的手咬伤了,于是他把大卫监禁了几天,之后又送到一所寄宿学校。大卫在这所学校里受尽了屈辱和摧残。一开始,校长就秉承商人姐弟的意思,在大卫身上挂了一块写有“当心,他咬人”的告示牌,之后他又无数次地鞭打大卫。这就是大卫艰难人生的开端。
(4)梅尔先生遭解雇
学校是社会的缩影。有一次,斯蒂福思在课堂上吵闹,梅尔老师批评了他几句,不料他非但不服管教,反而污辱这位老师是“叫花子”,吵闹声大得把校长招来了。斯蒂福思振振有词地揭发梅尔先生的母亲是靠施舍过日子的。校长一向势利,竟立即解雇了梅尔先生,还表扬斯蒂福思维护了学校的体面。这无情的事实,使大卫受到极大的震动。
(5)大卫母亲去世
一天,大卫得到了他慈爱的母亲被折磨致死的噩耗。他满怀悲痛回家奔丧。母亲的葬仪才结束,狠心的商人姐弟便立即辞退了与大卫相依为命的女仆佩格蒂,这样,更增添了大卫的痛苦。为了安慰大卫,佩格蒂又一次把他带到亚茅斯海港。大卫在那儿和艾米莉度过了一段愉快的生活,并参加了佩格蒂和马车夫巴基斯的婚礼。佩格蒂语重心长地对大卫说:“不管年轻还是年老,亲爱的卫,只要我活着,只要我头顶还有这座房子,你就会看到,我无时无刻不盼着你来这儿。”这位善良的女仆的忠心、笃实让大卫深受感动。
(6)大卫的童工生涯
大卫母亲去世后,商人霸占了科波菲尔家的财产,并把大卫送到一家货行去当洗刷酒瓶的童工,让他寄住在米考伯先生家里。米考伯先生只是给商家跑街招揽生意,赚不到多少钱,家里子女很多,生活十分艰难。这位先生满脑子都是发财致富的计划,可是无论他干什么活儿,却总是失败。他欠的债越来越多,最后全家住进了高等法院监狱。大卫做童工挣的钱根本连肚子都填不饱,但他觉得米考伯一家比他更惨,所以他对这一家人非常同情。这时大卫才十岁,却整天为他们操心,想办法,奔波,他和米考伯夫妇之间结下了极其深厚的友谊。
(7)大卫投奔贝特西姨婆
后来米考伯一家要离开伦敦去谋生路,于是大卫决定逃跑,去找他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姨婆贝特西小姐。一路上,大卫历尽了千辛万苦。刚上路不久,他的箱子和借的路费就被人抢去,他只好把身上穿的衣服一件件卖掉,他完全靠着两条腿,走了很远的路,最后总算找到了姨婆。姨婆虽性格怪僻,外表严厉,但她心地善良,慷慨仁慈。姨婆毅然收留了大卫,并把他送到伦敦的一所学校去接受良好的教育。一开始,由于学业荒疏,大卫排在全校学生的最后一名。于是他开始发奋用功,最后名列前茅。
(8)大卫寄宿威克菲尔先生的家里
姨婆收养了他,并把他送进了学校。他寄宿在姨婆的律师和代理人威克菲尔先生的家里。威克菲尔的女儿爱格妮斯是个真诚善良、始终不断地鼓励他前进的人。在这儿,他也接触了威克菲尔的书记希普,他是个“挺卑贱的人”,长着一张惨白的脸,红色的头发只留着紧贴头皮的发茬,几乎没眉毛和睫毛,一对红眼睛时常流露出一股不加掩饰的古怪神色,似乎对大卫永远充满着戒备。他那种奴颜婢膝的谦恭和握手时那又潮又粘的手掌,都让大卫不由得感到厌恶和难以信任。
(9)斯蒂福思诱骗艾米莉私奔
大卫十七岁时毕业了,姨婆让他先去做一次短期旅行,然后再冷静地选择职业。大卫在旅途中碰见了童年时代的同学斯蒂福思。这是个风流倜傥但盛气凌人的富家子弟,他的英俊、潇洒、聪明,使大卫既佩服又喜欢。斯蒂福思陪大卫一起去看了佩格蒂先生一家。这时候艾米莉已经长成一个美丽的少女,她刚和汉姆订了婚。但是没有想到,斯蒂福思见了艾米莉以后,起了坏心,他一步步地引诱艾米莉,终于把她骗走,两个人私奔到国外去了。
(10)大卫巧遇爱格妮斯
旅行结束后,大卫和姨婆相约去伦敦会面。姨婆为了让大卫成为一个心地善良、通情达理、幸福快乐的人,决定送大卫到斯潘洛律师事务所当见习生。在斯蒂福思的引诱下,刚开始独立生活的大卫,就在房间里喝得酩酊大醉,随后又去戏院胡闹,在那儿碰见了爱格妮斯。爱格妮斯提醒大卫要提防“煞星”斯蒂福思。爱格妮斯还告诉他,威克菲尔律师雇佣的书记希普,用狡猾阴险、无孔不入的手段抓住并利用威克菲尔先生的弱点,逐步控制和左右了威克菲尔先生,现在已步步高升,成为威克菲尔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甚至还企图霸占爱格妮斯。大卫一向厌恶希普的谄媚卑顺,听了爱格妮斯的诉说,大卫十分气愤。
(11)大卫坠入情网
斯潘洛律师对大卫的勤奋学习十分赞赏,认为大卫定能在法律界成为出类拔萃的人物。大卫也深深地敬爱斯潘洛,经常出入他家。一天,在斯潘洛家里,大卫遇见了刚从巴黎回来的斯潘洛的女儿朵拉。大卫一见钟情,坠入情网,两人很快秘密订了婚。尽管斯潘洛先生反对大卫与他女儿的婚姻,但朵拉仍是大卫心中的最爱。斯潘洛先生突然去世后,留下了胆小、依赖心强而又缺乏技艺的朵拉。
(12)贝特西姨婆破产
大卫和斯潘洛律师的女儿朵拉心心相印,两人私订终身。正当大卫沉浸在爱情的欢乐之中时,贝特西姨婆突然来到伦敦,告诉大卫自己已经彻底破产。大卫听了大吃一惊,不知所措,可是姨婆却泰然自若,对大卫说:“我们应当勇敢地应付逆境,不要让逆境把我们吓倒了,我亲爱的。我们得学着把这出戏唱完。我们要忘掉不幸,好好活下去”,并具体提出了紧缩开支,战胜困难的措施。
(13)贝特西姨婆怒斥希普
大卫偶遇爱格妮斯,并带她去寓所做客。随后威克菲尔来拜访姨婆,谈论她存放在他事务所的公债问题。随同威克菲尔一起前来的希普一再抢着讲话。希普一面装得很谦卑,说奉承话,一面身子乱扭,扭得叫人无法忍受。姨婆指着希普说:“快别像这么触电似的啦,先生!”“你如果是条鳗鱼,先生,那你就像条鳗鱼那样扭你的好啦。可如果你是个人,那你就得好好管住你的胳膊腿儿,先生!”“我可不愿让你这么又扭又旋的,闹得发了疯!”在姨婆毫不留情的斥责下,希普被迫离去。
(14)大卫的婚后生活
大卫为了减轻姨婆的经济负担,就去找了工作,又学会了速记。不久他就当上了记者,同时开始写作。大卫的写作获得了成功。他和朵拉结了婚,建立了他们的小家庭。但是结婚以后,他发现朵拉很孩子气,像一个洋娃娃,完全不懂生活,什么都不会干。朵拉娇弱敏感,大卫的劝说使她感到惊慌失措,惴惴不安,她总觉得她跟大卫差得太远了。大卫也感到“我现在这种快乐,永远缺少一点儿什么”。
(15)找到艾米莉
一天,大卫得到了艾米莉回到伦敦的消息。原来斯蒂福思带着艾米莉跑遍了欧洲,开始时十分宠爱她,后来玩腻了,就把她赏给自己的仆人,自己扬长而去。艾米莉在绝望中逃了出去,在一个好心人的搭救和帮助下,回到了英国。大卫立即把这个消息告诉佩格蒂先生。他们终于在伦敦一所简陋的房子里找到了这个饱受折磨的姑娘。艾米莉在舅舅的带领下移民澳大利亚,开始了新的生活。她终生未嫁,热心帮助别人,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16)揭露希普的欺骗阴谋
大卫当童工时的房东米考伯先生后来迫于生计,被希普拉下了水,希普让他一起参与了陷害和欺骗威克菲尔的阴谋。米考伯难以忍受良心的谴责,终于说出了真相,并把一件件证据摆了出来。希普只好认罪。威克菲尔从此摆脱了希普的控制,收回了失掉的财产。不仅如此,还查清了姨婆的破产也是希普捣的鬼。于是,希普被迫交还了姨婆的全部资产。
(17)大卫再次结婚
大卫由于不断地发表作品,名气越来越大,这时已经成了著名作家。但是朵拉却得了重病,一天天地衰弱下去,不久便离开了人世。大卫在极度悲痛之中决定出国去旅行。他在国外漂泊了三年。这三年里他一边旅行,一边埋头写作,而且三年来一直和爱格妮斯保持着通信联系。爱格妮斯对他的关心和信任帮助他又一次渡过了精神上的难关。他觉得爱格妮斯是他命运中的“吉星”。回国后,他们终于结婚了。结婚那一天,爱格妮斯才告诉大卫说,朵拉临死前曾请求爱格妮斯补大卫妻子这个空缺。大卫和爱格妮斯结婚以后,姨婆和女仆佩格蒂也和他们生活在一起。
4.介绍作品中的主要人物。
(1)大卫·科波菲尔
大卫·科波菲尔是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个遗腹子。他善良、聪明、勤奋,有自强不息的勇气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在逆境中满怀信心,在顺境中加倍努力,终于获得了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在这个人物身上寄托着狄更斯的道德理想。
(2)米考伯先生
大卫的忘年交朋友,一个典型的无远虑而有近忧的人,因无力偿还债务而几次身陷囹圄;他同时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乐天派,总幻想有一天发大财,但他天生爱慕虚荣、喜好挥霍,总是入不敷出。他后因帮助威克菲尔等人夺回财产而得到资助,在澳大利亚致富后还清了所有欠债。
(3)贝特西姨婆
贝特西姨婆脾气古怪,她对驴子非常敏感,驴子从门前草地经过是她一生最为气愤的。她特立独行,敢说敢做,不顾世俗的眼光,略带男性气质,偏重理性,但是她又博爱、善良、仁慈、心软、重感情,虽然她讨厌男孩,但是大卫投奔她后,她又收留了大卫,并把继父姐弟俩骂得痛快淋漓。她对大卫的教导: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在她的抚养爱护下,大卫健康成长,并成为一位著名作家。
(4)谋得斯通
大卫的继父,他和他的姐姐贪婪阴险、心狠手辣,经常教导别人要坚定,最终却把别人整治得毫无地位与尊严。大卫的母亲本是个温柔单纯的人,她在谋得斯通姐弟的教导下,没多长时间便撒手人寰;而大卫则遭到毒打、歧视,并在母亲死后被迫独立生活。多年后,谋得斯通先生再婚,姐弟俩又得以继续他们的“坚定”教育。
(5)爱格妮斯
威克菲尔律师的女儿,端庄高尚,温柔聪慧,后成为大卫的第二任妻子,自幼给予大卫以精神上的帮助,一直是他的“指路明灯”。
5.《大卫·科波菲尔》的艺术魅力。
《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部具有“自传”性质的小说,作者借用大卫自身的历史和经验,回顾总结了自己的生活道路,反映出了他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
《大卫·科波菲尔》的艺术魅力体现在它有一种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抒情的叙事风格。这部作品吸引人的是那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具体生动的世态人情,以及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大卫的姨婆贝特西小姐,不论是她的言谈举止、服饰装束、习惯好恶,甚至一举一动,尽管不无夸张之处,但都生动地描绘出一个生性怪僻、心地慈善的老妇人形象。至于对女仆佩格蒂的刻画,那更是惟妙惟肖了。再就是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也很成功,尤其是那场海上风暴,写得气势磅礴,生动逼真,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大卫·科波菲尔》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有一个整体印象,为下节课赏析小说节选部分奠定基础。)
三、布置作业
1.你喜欢《大卫·科波菲尔》这部书吗?请写出你的理由。
2.你喜欢这部小说的哪一个人物,写出原因,400字左右。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及小说内容的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以人物为线索串联主要情节
主要人物:大卫·科波菲尔、米考伯先生、贝特西姨婆
艺术魅力: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抒情的叙事风格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熟读并理解节选部分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2.结合故事情节分析理解人物形象,提高鉴赏能力。
3.把握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态度,体会作品主旨,引发深层次思考。
【重点难点】
1.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小说的兴趣。
2.引导学生分析节选部分的主要人物形象,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介绍经历,引发兴趣
母亲再婚之前,他和母亲以及女仆相依为命,过着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母亲再婚后,他的生活变得如地狱般痛苦;母亲死后,他被迫独立生活,在十岁那年,他就成了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里的一名小童工了,在这里,他结识了生活不如意的米考伯先生。他,就是大卫·科波菲尔,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设计意图:简介节选前的情节,可帮助学生理清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形象。)
二、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默读课文,给文章划分结构。
2.小组内讨论。
3.师生讨论明确:
示例:文章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开端,大卫·科波菲尔成为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里的一名小童工,以及他的工作内容和感受。
第二部分:发展,大卫·科波菲尔与米考伯先生一家产生了一种奇特而平等的友谊。
第三部分:高潮,米考伯先生因负债累累,被关进高等法院监狱,以及“我”和他们一家患难与共的生活。
第四部分:结局,“我”的感受。
(设计意图:理清小说情节结构是鉴赏小说的基础。划分情节,可以有不同意见,但要摸清主线,把握住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三、跳读课文,赏析人物
1.学生跳读课文,找出文中写米考伯先生的句子。
2.思考:选文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米考伯先生的形象?请结合课文来分析,并概括其形象特点。
3.讨论明确:
米考伯先生代表当时社会底层的普通的小人物,他乐天安命,并没有太多想法,接受命运的一切安排,专心解决近忧。
作品中,对人物外在形象与性格特征的刻画主要是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人物描写手法及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进行的。通过人物外在形象与性格特征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复杂、深刻的内心世界,将人物呈现在读者面前。
人物形象:
(1)经济拮据,但追求体面、注重仪表。
作品中的米考伯先生替各式各样的商家招揽生意,“收入很少或一无所得”,课文节选部分的米考伯先生是以房东的身份出场的。在小作坊中,米考伯先生与大卫见面时,米考伯先生衣服破旧,仅仅通过外在穿着就可以看出他并不十分富裕。尽管米考伯先生衣衫破旧,但是装了一条颇为神气的衬衣硬领,在外套的前襟挂着一副单片眼镜,给人一种绅士的感觉。文中对米考伯先生外在形象的描述,体现出他是一个十分注重仪表的人。在作品后面的几次出场中,米考伯先生总是持一根手杖,鼻子上架着一副眼镜,装着衬衣硬领,刻画出米考伯先生追求上等人的体面,但实际上他却穷困潦倒、债务缠身,使读者直观地感受到米考伯先生硬要装体面却力不从心的可笑模样。当那些债主来讨债时,米考伯先生悲哀和羞愧得不得了,甚至用一把剃刀向自己做了抹脖子的动作,让读者充分感觉到他被逼债的痛苦,但正当读者的同情心泛滥时,就看到之后不到半个小时,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了他的皮鞋,带着比平常更加高贵的架势哼着一支曲子出去了,实在让人忍俊不禁,哭笑不得。
(2)滑稽可笑、盲目乐观。
米考伯先生处处都试图显得文雅,语调中带着上等人屈尊俯就的口气,以及喜欢卖弄学问的那种迂腐的味道。他最显著的特点是得乐且乐,梦想有一天会时来运转,一副盲目乐观的样子。他不会因为沉重的债务而闷闷不乐。在小说中,米考伯先生认为,人们每年收入二十镑,花掉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会过得很快活,但要是花掉二十镑一先令,他就惨了。米考伯先生只把快乐简单地定义在是否有足够的钱买酒喝,只要有足够的钱买酒,那么他就会十分地快乐。他这种“债多不愁,乐知天命”的性格成为文学中的典型,被称作“米考伯主义”。
(设计意图:小说这种文学体裁主要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节选部分中的米考伯先生是作者塑造的主要人物之一,可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小说主题,理解大卫的处境。)
四、小组讨论,理清线索
1.小组讨论:节选部分的主人公是谁,大卫还是米考伯先生?请说明理由。
2.小组展示讨论结果。
3.教师适时指导。
示例:主人公是米考伯先生,大卫是小说的线索人物。在米考伯夫妇的身上有着狄更斯父母的影子,节选部分作者把米考伯夫妇变成了他的忘年好友,这是一种在小说中逃避现实的补偿。节选部分通过大卫这个孩子的眼睛来观察米考伯夫妇的言谈举止及他们生活的环境,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地表现了金钱对家庭和社会的腐蚀作用。小说中一系列悲剧的形成都是金钱导致的。作者从人道主义的思想出发,揭露了金钱的罪恶,显现出隐藏的社会真相。
五、速读课文,把握感情
1.学生速读课文,画出表明作者感情的句子。2.师生共同分析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感情。
明确:课文节选部分流露出大卫经受了许多磨难后的辛酸和无奈。开头部分写道:“好端端一个极有才华、观察力强、聪明热情、敏感机灵的孩子,突然身心两伤,可居然没有人出来为他说一句话,我觉得这实在是咄咄怪事。”作者以心理视角展示了一个早已被成年人淡忘的童年世界,写得十分真切感人,让人不禁为大卫·科波菲尔的悲惨遭遇深感同情,不过也正是这些苦难造就了他坚强的性格与不屈不挠的品行。大卫与米考伯先生成了忘年之交,这里有大卫对米考伯夫妇的感激、同情,还有一种说不出的情愫。结尾处写道:“当我重返旧地时,我好像看到一个在我面前走着,让我同情的天真而富有想象力的孩子,他凭着那些奇特的经历和悲惨的事件,创造出了自己的想象世界。”这里又回到了自己的世界,回到了对自身处境的同情,但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他自强不息的勇气、百折不
挠的毅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也体会出了他渴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友爱,并希望所有的英国儿童也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这些也是大卫最终获得了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的源泉。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指导学生掌握抓住关键句分析人物感情的方法,提高学生筛选概括的能力。)
六、课堂小结,走出作品
1.小结:结合课文及整部小说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大卫悲惨的遭遇不过是种表象,狄更斯的真正意图是想透过表象揭露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即物质利益之下造成的婚姻、家庭的悲剧,深刻批判物质利益至上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的缺失和社会道德的偏差。但批判的同时狄更斯还是将重心放在了对美好事物——高尚、真诚、慈爱、宽容、正直、纯良人性的弘扬上。
2.走出作品:这部小说是狄更斯最重要且耗费心血最多、篇幅最长的带有自传性质的著作。而今天我们对于童年视角下的大卫·科波菲尔的解读,也只是窥视了整部作品的冰山一角,那么成年之后的大卫·科波菲尔又将经历哪些事情?他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还是波澜起伏的?请同学们继续认真地读下去,期待着同学们能带来更多、更深的思考。
(设计意图:总结作品的现实意义,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带着问题去阅读小说。)
七、布置作业
《大卫·科波菲尔》被狄更斯称为“心中最宠爱的孩子",学完这篇课文后,你能说说理由吗?
【板书设计】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开端:大卫被迫成为小童工及他的工作内容和感受。
发展:大卫与米考伯一家产生了友谊。
高潮:米考伯被关进高等法院监狱,以及大卫和他们患难与共的生活。
结局:大卫的感受。
米考伯先生:经济拮据,但追求体面、注意仪表;滑稽可笑、盲目乐观。
备课资料
【课外阅读指导】
1.学生在空闲时间不多的情况下,可以先读缩写本,或英汉互译的简体本。
2.作品的中心故事是讲大卫如何面对挫折和教训,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的过程。但这一中心故事在全文中却只占二分之一的篇幅,后半部都是在叙述大卫周围善良的人们的故事。所以在阅读时,会感到后半部分过于分散,不易看明白,可以多读几遍。
3.在阅读时注意体会狄更斯作品的艺术特点,尤其是对人物的深入刻画和对现实生活场景的真实描写。
4.这本书是带有一点儿“自传”性质的小说,所以很多内容都是狄更斯现实生活的反映,比如大卫和狄更斯是同一天出生的,都是在十岁时就开始做童工,去挣辛苦钱,最终都成为小有名气的作家。米考伯夫妇也有着狄更斯父母的影子,大卫和朵拉的爱情故事也是现实中狄更斯婚姻的曲折反映。所以这部作品对于理解狄更斯本人的生平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建议】
由于种种原因,名著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名存实亡,要改变这种状况,出路应该在一个字“变”,就是“敢于创新”,教师的“变”至关重要,“变”的核心就是“导”。
首先,教师要更新理念。教师要有“名著导读意识”,不能只是一心看着课文进行“阅读和教学”,认为教完课文就够了,还应培养学生的“名著阅读意识”。
其次,教师要大胆引领,要敢于在课堂上让名著有位置,让名著走进课堂。
再次,教师要敢于把时间投入到名著上。名著内容之深,涵盖时空之广,读懂并非一蹴而就,因而时间是让学生真正走进名著的有效手段。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探究,学生的理解是肤浅的,得到的也只不过是“故事的浓缩版”。因而教师要有计划、有章法、有重点地去引导,“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点与面相结合”“重点篇章和章节介绍相结合”,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最后,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名著虽然很深奥,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对名著感到陌生,新课程所涉及的名著很多同学都读过了,而且这些同学一般都是在兴趣的驱使下去完成的。如果教师一概而论,就会让“读过了的”觉得“无趣”,“没读过的”觉得“无果”,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现有的积极性,把学生的个人兴趣上升到集体兴趣。当所有学生的兴趣都提高了的时候,阅读名著的氛围就出来了,教师再加以点拨,就是画龙点睛了。
阅读名著不仅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教师的使命,更是以“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需要。只有大胆创新,敢于尝试,名著才能真正深入人心,学生才会真正成为名著的最大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