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科波菲尔(节选)第二教案:教材详解精析(教辅教案)

课文节选部分是从大卫被迫独自谋生开始的。大卫十岁那年,被迫成了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里的一名小童工。这里不仅居住环境差,接触的人群也是鱼龙混杂,对此大卫感到绝望痛苦极了,并对自己所处的地位深深感到羞辱。接到谋得斯通的信,米考伯先生成了大卫的房东,于是昆宁先生正式雇用了大卫。米考伯先生是个穷困潦倒的小职员,自称很有才能,满脑子发财计划,但无论做什么事总是失败,弄得负债累累,债主成群。由于他们各自的处境,大卫跟这对夫妇之间就产生了一种奇特而平等的友谊,但最终米考伯先生因负债累累被关进高等法院监狱。接下来,为了维持家庭生活,米考伯太太卖掉所有的家具,也搬进监狱去住了。大卫在监狱大墙外不远的地方租了新寓所,有时跟米考伯先生在运动场上来回走动散步,有时则跟米考伯太太玩纸牌,聊聊天。大卫跟米考伯一家患难相共,彼此已经很熟,舍不得分开了。结尾在大卫想象自己奇特的经历和悲惨的事件,期望创造出自己的想象世界中
首页 教学参考 教师用书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第二教案:教材详解精析(教辅教案)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第二教案:教材详解精析(教辅教案)

课时同步详解

【情景导入】

他,出生于英国一个海军小职员的家庭,十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人监狱,小小年纪就承担起生活的重担。他在皮鞋油作坊当过学徒,在律师事务所当过学徒,在法庭当过记录员,在报社当过采访记者。他只上过几年学,但最终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

他的作品广泛而深刻地描写了19世纪英国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各个阶层代表人物的形象,并从人道主义精神出发,有着十分强烈的道德意图,极力培养读者的人道主义观念。

这位作家是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文学巨匠,他就是——狄更斯。

 

【整体感知】

文题解读:“大卫·科波菲尔”是小说主人公的名字。小说围绕主人公的成长展开,描写了他从遗腹子成长为一位有成就的作家的过程。

 

理清思路:课文节选部分是从大卫被迫独自谋生开始的。大卫十岁那年,被迫成了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里的一名小童工。这里不仅居住环境差,接触的人群也是鱼龙混杂,对此大卫感到绝望痛苦极了,并对自己所处的地位深深感到羞辱。接到谋得斯通的信,米考伯先生成了大卫的房东,于是昆宁先生正式雇用了大卫。米考伯先生是个穷困潦倒的小职员,自称很有才能,满脑子发财计划,但无论做什么事总是失败,弄得负债累累,债主成群。由于他们各自的处境,大卫跟这对夫妇之间就产生了一种奇特而平等的友谊,但最终米考伯先生因负债累累被关进高等法院监狱。接下来,为了维持家庭生活,米考伯太太卖掉所有的家具,也搬进监狱去住了。大卫在监狱大墙外不远的地方租了新寓所,有时跟米考伯先生在运动场上来回走动散步,有时则跟米考伯太太玩纸牌,聊聊天。大卫跟米考伯一家患难相共,彼此已经很熟,舍不得分开了。结尾在大卫想象自己奇特的经历和悲惨的事件,期望创造出自己的想象世界中结束。

 

文章脉络: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开端:大卫被迫去当小童工,感到孤单痛苦。

发展:与米考伯一家产生了友谊。

高潮:米考伯先生被关进债务人监狱,以及大卫与他们的患难与共的生活。

结局:大卫的感受。

 

文章主旨:节选部分狄更斯采用细腻的描写手法,通过刻画米考伯夫妇等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描绘了社会下层劳动群众凄惨的生活现实,揭露和批判了丑恶的社会现象;其采用的独特的人物刻画技巧和人物特征描写,更彰显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情怀及对当时社会压迫和炎凉社会现实的批判。

 

教材深度解读

 

【赏析句子】

可是我毫不怀疑,当我重返旧地时,我好像看到一个在我面前走着,让我同情的天真而富有想象力的孩子,他凭着那些奇特的经历和悲惨的事件,创造出了自己的想象世界。

明确:大卫有着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的优秀品质和远大抱负,这些特质贯穿了他的一生。为了谋生,大卫在艰苦的环境中做着无聊的工作,与一群没有文化、没有追求的人为伍,觉得想成为一个有学问、有名望的人的希望已经破灭了。但大卫并不甘心,梦想时时萦绕在心中,这里流露出的就是他的那份执着,那份勇敢,他凭着自己奇特的经历和悲惨的遭遇,实现自己的梦想。

阅读方法小贴士

赏析句子常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抓关键词语。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两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②抓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③抓句式特点。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倒装句等。④抓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⑤抓结构作用。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⑥抓思想内容。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有时也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

 

【重点解读】

1.第1段交代了哪些内容?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第1段写出了大卫的悲惨遭遇。大卫空有天赋,小小年纪就遭人遗弃,仅仅十岁,就成了一名小童工,被迫独自谋生。这为下文与米考伯一家结下奇特的友谊奠定了基础。

2.第49段写了霍普金斯船长的牢房,有必要吗?为什么?

明确:有必要。霍普金斯船长的牢房简陋破旧,他衣衫褴褛,留着长长的络腮胡子;里面还有一个很邋遢的女人和两个面无血色的女孩。这个场景告诉我们:在当时的社会里,生活艰难的不仅仅是米考伯一家,还有霍普金斯船长等许多人,他们只是这类人中的代表而已,这样就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

3.课文中米考伯夫妇滑稽可笑,盲目乐观,你能结合文章内容来分析一下吗?

明确:米考伯的穿着打扮:他身穿褐色外套、黑色马裤、黑色皮鞋……也是什么都看不见的。

米考伯的语言:“这位,”那个陌生人说,语调中带有一种屈尊俯就的口气,还有一种说不出的装成文雅的气派,给我印象很深,“就是科波菲尔少爷了。你好吗,先生?”

米考伯的行为:(债主催债时)米考伯先生真是又伤心,又羞愧,甚至悲惨得不能自制,用一把剃刀做出抹脖子的动作来(这是有一次他太太大声尖叫起来我才知道的)。可是在这过后还不到半个小时,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了。

米考伯太太:同样能屈能伸。她在3点钟时为缴税的事急得死去活来,可是到了4点钟,她就吃起炸羊排、喝起热麦酒来了(这是典当掉两把银茶匙后买来的)。有一次,她家刚被法院强制执行,没收了财产,我碰巧提前在6点钟回家,只见她躺在壁炉前(当然还带着一对双胞胎),头发散乱,披在脸上,可是就在这天晚上,她一面在厨房的炉子旁炸牛排,一面告诉我她爸妈以及经常来往的朋友们的事。我从未见过她的兴致有比那天晚上更好的了。

米考伯:他郑重地劝告我,要拿他的这种结局引以为戒。他要我千万记住,一个人要是每年收入二十镑,花掉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那他会过得很快活,但要是他花掉二十镑一先令,那他就惨了。在这以后,他向我借了一先令买黑啤酒喝,还写了一张要米考伯太太归还的单据给我,随后他就收起手帕,变得高兴起来了。

课文中米考伯夫妇的言谈举止无一不显示出他们的滑稽、乐观。

 

【语言特点】

1.人物语言具有口语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在这部作品中,狄更斯所营造的人物主要是用了一些口语化的语言,通过让人物使用口语化的语言,能够更加凸显人物形象的特点。他对每一个人物都赋予了不同的特色语言风格,通过对人物语言进行分析,能够了解人物的年龄、文化教养、行为态度以及在进行话语表达时所呈现的心理波动等情况。因为接受教育不同的人在语言运用上也是不相同的,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所使用的语言比较规范。相对来说,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的人在语言使用上会存在很多不够规范的地方,如发音不够规范、语法使用错误,或者是更多的使用方言或者是俗语等。因此,他作品中的每个人物所使用的语言都是具有深刻的个性化的,并且具有自己独特性的语言语调。

2.人物语言的幽默化。

狄更斯作品中人物语言的幽默化很多具有生活中的口语特征,其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是大众都能够切身体会和理解的,不单独是那种高雅之士才能品味的,所以读者们都能感受到这种幽默,并会心一笑。狄更斯非常擅长将生活中的口语挖掘并提炼,然后使之融入作品中的人物语言里,逐渐上升到美学的高度。其人物语言的幽默化背后,总是暗藏着令人深思的话题,使人们读了作品后开心一笑,然后开始冷静地思考这个社会现象。

 

【疑难解析】

1.第2~5段分别是从哪个角度去描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第2段是从大卫打工的环境来描写的,体现了他悲惨的遭遇。那里环境恶劣:街道狭窄,房子破旧,老鼠横行,地板和楼梯已腐烂,到处是污垢和腐臭。

第3段从简单乏味的工作内容来体现大卫的悲惨。他的工作是“就着亮光检查这些瓶子,扔掉破裂的……然后还得把完工的瓶子装箱。”

第4、5段从大卫接触的人群入手,体现大卫心中的痛苦、绝望。有抱负、有追求的大卫在这里感觉希望已经破灭,绝望到了极点,感到与这样的一群人为伍特别羞辱。

这四段从三个方面来写大卫儿童时代经历的磨难和艰辛,让人为大卫·科波菲尔的悲惨遭遇深感同情。

2.米考伯先生为什么成了大卫·科波菲尔的朋友?

明确:米考伯先生是个穷途潦倒的小职员,自称很有才能,满脑子发财计划,但无论做什么事总是失败,弄得负债累累,债主成群。他个性鲜明,为人善良,明辨是非(尽管做不出明辨是非的事),乐知天命,但无远虑,是著名的“米考伯主义”的创始人,即今日有钱今日花,他日无钱他日借。米考伯有许多优点,首先是乐观。当听到债户骂他“强盗”“骗子”时,米考伯先生既伤心,又羞愧,有时悲惨得不能自制,竟拿起剃刀要往自己的脖子上抹。可是事后不到半小时,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了。当他被送往监狱后,对大卫说完那么深刻的一句话,却又向大卫借了一先令,着实让人又爱又恨。但也不得不说他是个十足的乐天派。其次是明辨是非。“一个人要是每年收入二十镑,花掉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那他会过得很快活,但要是他花掉二十镑一先令,那他就惨了。”这句话出自这个债鬼之口,可见他能明辨是非(但无法做到),以及对后辈的爱护,告诫他们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辙。再次是善良。尽管有诸多缺点,但在大卫的眼中他一直被定位在“好人”。从他揭发了希普,维护了与他毫不相干的威克菲尔律师的利益,就可以看出他的正义与善良。最终,依据狄更斯的善有善报的愿望,他开始了新的幸福的生活。正是这么一个看似可有可无的人,却贯穿了整部作品,给读者在悲愤之中带来了一丝欢笑。他是少年大卫相依为命、患难与共的朋友,他风趣的语言和作风也给儿时无助的大卫带去了一丝春风。可以说,米考伯先生这个角色是贫苦劳动人民的缩影,善良、无知、贫穷,还有些咎由自取的成分。但在那样一个时代,米考伯先生的真实纯粹却弥足珍贵。所以能和大卫产生一种奇特而平等的友谊。

 

【拓展延伸】

读完《大卫·科波菲尔》,有人说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有人说它表达一种处世态度,也有人说它在抨击丑恶的社会现实,你认为呢?

甲生:它寄寓着“有奋斗才会获得成功”的哲理,激励人们挑战命运,做生活的勇士。大卫·科波菲尔是一个遗腹子,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和打击,但始终不改他的勤奋、用心和坚毅,最终,不仅在写作事业中谋取了成功,而且还帮助姨婆和律师事务所收回了财产,获得了心爱之人的爱情,组成了幸福家庭,过上了相亲相爱、温馨快乐的生活。狄更斯通过这样一个励志性的故事,告诉人们人生艰难,不会顺风顺水,往往需要同各种艰难困苦作斗争,在任何困难的情况下都不放弃努力,通过奋斗才会获得成功。

乙生:它表达了明确的“爱憎分明”的处世态度,警示人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玄机,希望人们做向善之人。大卫因为善良和知恩图报的品行,而坚决地与卑劣的希普作斗争,克服了各种困难,揭穿了阴谋,还事情以真相,帮助善良的姨婆和正义律师威克菲尔免除了罪名,收回了财产,解脱了窘境,并将阴险卑鄙的希普送进监狱,让恶人自食作恶的苦果。小说中善良的佩格蒂先生在养女艾米莉被斯蒂福思拐跑之后,历尽千辛万苦,再次找回养女艾米莉,并过上稳定的生活;而拐跑艾米莉的少爷斯蒂福思却因为遭遇海难,最后被淹死在大海之中。这样的一正一反两个人物的不同结局,又是一个鲜明案例的写照,是狄更斯阐明道理表达态度的明确指向。

丙生:对比向善和作恶的结局,褒扬智慧和正义的个性品质,抨击丑恶的社会现实。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从一个遗腹子成长为一位有成就的作家的人生经历和在他身上所体现出的奋发有为、百折不挠的可贵品质,使人们清醒认识到什么是智慧和正义。这种富于理想道义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活于心中,现于眼前。以卑鄙、阴险、狡诈嘴脸出现的书记员希普,不仅长期把控着年老智衰的律师威克菲尔,而且还对美丽善良的爱格妮斯垂涎三尺,以其阴谋霸占威克菲尔和贝特西的财产,这就是邪恶的化身,是现实社会中冷酷自私、损人利己、阴谋诡计之流的代言人,是狄更斯先生憎恶和大力抨击的社会现实。通过这样的两种人物的鲜明对比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狄更斯先生犀利的笔锋、高超的写作技巧,更能够让我们与狄更斯先生形成心灵上的交流与互动,使人们感受到狄更斯先生呼唤人道回归、正义永存的真情实感。

QQ
企业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