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设计举例(教学设计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教师用书】

本教学设计的评价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具体评价指标同样可分为学习行为、学习成果、情感态度三部分。由于学习任务难度较高,所学课文与资料距离学生生活经验相隔较远,在评价时,对于学习行为的评价要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的认知有提升、情感有熏陶,就应给予充分鼓励。
首页 教学参考 教师用书 选择性必修上册 单元教学设计举例(教学设计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教师用书】

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提供doc可编辑文档下载:下载地址

 

单元教学设计举例

 

 

教学设计二

 

本设计侧重于单元课文的整体学习,通过研读课文、查阅资料、综合实践活动、讨论研究、集体汇报等方式进行专题学习,完成单元学习任务要求。

 

学习任务一:讴歌长征精神

长征是中国革命者创造的奇迹,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理解长征的意义,学习长征精神,对学生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单元的《长征胜利万岁》全面介绍了长征的意义,也具体展现了长征精神,这为本次学习任务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资源,可以具体完成以下任务。

1.研读课文,理解文中阐释的长征意义和长征精神,总结提炼作者是如何表现长征精神和红军战士的豪情的。以下问题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研读。

(1)找到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三个比喻的原句。

(2)体会毛泽东对这三个比喻的具体阐释。

(3)在开会之前,作者都记述了哪些事件?这些事件都有何种特征?这些特征能否体现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这三个比喻的精神?

2.阅读毛泽东《七律·长征》,阅读关于长征的小说(如王愿坚的《七根火柴》等),如果有条件,也可以观看电视剧《长征》或歌舞剧《长征组歌》,再对比《长征胜利万岁》这篇回忆录,分组研讨不同艺术形式对于长征精神的表现方式有哪些不同。研讨中可查阅资料,了解不同文体(或艺术形式)对于某种精神的表现有何规律与特性。以下研讨主题可供参考。

(1)长征的艰苦卓绝在不同文体(或艺术形式)中是如何表现的?

(2)红军战士不怕牺牲的精神在不同文体(或艺术形式)中如何表现的?

(3)长征宣言书的特点在不同文体(或艺术形式)中是如何表现的?

研讨中,小组合作对各文体(或艺术形式)的表现特点要有先期学习,避免空泛讨论。

3.召开研讨交流会,各小组以“长征精神在不同文体中的不同表现”为主题,开展研讨与交流。

4.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在班级开展“讴歌长征精神”的主题征文,以诗歌、小说、短剧等多种形式展开创作,并交流汇报。

 

学习任务二:为时代楷模树碑立传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楷模,他们都为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作出重大贡献。他们身上有特殊的时代印迹,同时又都具有相同的初心。本单元课文展示了老一辈革命家的风采,塑造了时代楷模的形象。理解他们的精神品质和内心世界,感受他们坚定的理想与博大的情怀,可以成为学生成长的巨大助力。本任务要在认真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基础上,加深对时代楷模的理解,并能够对时代楷模的精神品质加以表现。可以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通读本单元课文,并查阅相关资料,归纳文章所涉及的各年代的时代楷模的主要功绩(事迹),概括其精神品质,分析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以下小问题的厘清或许有助于本问题的解决。

(1)几篇课文的作者或文中所记述的主人公主要作出了哪些贡献?他们各自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2)他们对各自所处年代的时代精神有哪些影响?

2.重读高一年级学习过的课文,总结袁隆平、张秉贵、钟扬、屠呦呦等楷模的共同初心与各自代表的时代精神。为保证学习效果,可以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重点研讨其中一个人物。

3.在前述研讨的基础上,以“为时代楷模树碑立传”为主题,开展创作活动,鼓励学生用诗歌、剧本、小说、新闻报道、人物小传等方式展现心中的英雄模范。

 

学习任务三:记录重大时刻

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是重大时刻,长征胜利后的第一次重大会议是重大时刻,香港回归是重大时刻。今天,国家也有很多重大时刻值得记录。记录国家重大时刻,能留下珍贵的历史记忆,感受祖国的发展壮大,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可以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研读《别了,“不列颠尼亚”》,学习其对重大历史时刻的记录方式,体会其中蕴含的洗雪百年耻辱的自豪感。以下问题可以作为研读参考路径。

(1)本文多次提到“日落”,有什么深层含义?

(2)文中有哪些现实场景描写,哪些历史背景联想?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3)“别了,不列颠尼亚”这句话语带双关,体味其内涵。

2.研读《长征胜利万岁》,阅读回忆长征胜利后召开第一次重要会议的场面,体会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文章这一部分回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毛泽东为什么将长征比作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他的讲话为什么会有鼓舞人心的力量?

(3)会议现场的听众有何表现?这样的表现说明了什么?

3.阅读其他记录新中国重大时刻的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或回忆性文章,梳理归纳它们表现重大时刻的方式。以下问题可以作为研讨参考路径。

(1)明确所选重大时刻的“重大”之处,了解其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国庆阅兵等都是重大时刻。

(2)梳理总结这些记录的关注点,包括视角、细节、场面等。

(3)梳理总结这些记录对重大时刻的表现方式。

(4)分组讨论,选取一个全组同学共同感兴趣的重大时刻,研讨记录方案。提示:

共同确定选题,明确选题的依据。

搜集各种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全面了解这一时刻,共同研讨这个重大时刻的重大之处。

讨论如何用文字表现这一重大时刻。

用不同方式撰写这一重大时刻的记录。

开展二次研讨,组内交流自己的写作策略。

每组推选代表作品在班内交流,同时交流每组总结的记录策略。

 

教学设计实施要点:

1.与上一个设计侧重于革命精神的理解和文化精神的传承不同,这一设计侧重于学习文章对革命精神的表现手法,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和专题性学习方式。

2.虽然是专题性学习,很多课文成了学习资源,但也要特别注意对文本的理解。深入理解文本,能为综合实践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学习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查阅资料,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力争有自己的创见。

4.要关注群文阅读,注意各篇课文之间、各材料之间的共性与关联。

 

学习评价建议:

1.本教学设计的评价以过程性评价为主。

2.具体评价指标同样可分为学习行为、学习成果、情感态度三部分。

3.由于学习任务难度较高,所学课文与资料距离学生生活经验相隔较远,在评价时,对于学习行为的评价要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的认知有提升、情感有熏陶,就应给予充分鼓励。

QQ
企业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