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目标、编写意图【教师用书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

让学生将自己在学习本单元作品时的所感所思进一步条理化、理性化,结合所给材料,通过申论这一文体表达出来
首页 教学参考 教师用书 选择性必修中册 单元目标、编写意图【教师用书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

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四单元

提供doc可编辑文档下载:下载地址

 

单元目标、编写意图

 

 

单元目标

 

1.通过研读本单元作品,激发对外国经典文学作品及其反映的多样文化的兴趣,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培养开放的文化心态。

2.把握戏剧冲突,理解作品的主旨,体会对话在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思想主题等多方面的作用;通过对“社会问题剧”这一戏剧样式的探究,初步认识文学的社会意义。

3.联系作者创作过程和相关社会文化背景,综合运用文本细读、比较阅读等多种阅读方法,自主欣赏外国诗歌作品,探究作品的思想和审美意蕴。

4.尝试自主探究作品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差异,思考不同文化传统之间的交流借鉴价值,提升文化鉴别力,理解多元文化格局。基于自己的思考并运用相关材料,写作申论。

 

 

编写意图

 

本单元选取的是外国戏剧和诗歌经典作品。课程标准指出,应“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本单元的编写贯彻了这一基本原则,主旨是让学生通过这些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积累对于不同体裁、风格文学作品的感性经验和相关知识,并通过自主研习活动进行梳理与整合。以此为基础,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获得审美体验,提升审美品位,尝试理解和借鉴多样的人类文化。一方面,本单元与选择性必修上册的外国小说单元共同构成选择性必修“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另一方面,本单元又是高中阶段一般意义上的文学阅读与欣赏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依据这一定位准确把握本单元的编写特点和教学要求。

外国戏剧部分,教材节选了易卜生的名作《玩偶之家》第三幕的一部分。《玩偶之家》是易卜生最著名的剧作之一。剧作猛烈批判了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社会虚伪的道德观念与不合理的家庭制度,提出了个人解放和妇女解放的呼号,具有深刻的思想主旨。这部戏剧结构紧凑,矛盾集中,对白凝练自然,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而富有典型意义,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从戏剧发展史的角度来看,这部戏剧既上承西方经典戏剧的优秀传统,又表现出高度的创造性,在许多方面成为现代戏剧的先声。节选部分是全剧的中心和高潮,充分揭示了作品的思想主题,展示了易卜生“社会问题剧”在戏剧艺术上取得的高超成就。教学中要充分发掘其丰富的教学价值。

外国诗歌部分选取了四首分别出自德国、俄国、美国和瑞典诗人之手的抒情诗,既有浪漫主义的经典,也有现代诗歌的名作,意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外国诗歌的风貌。歌德的《迷娘》(之一)是一首优美的抒情小品,诗人运用了传统的诗体,却在短小的篇幅中调动了诸多充满浪漫气息的意象,表达出强烈而真挚的情感。普希金的《致大海》篇幅稍长,抒情内容也更为丰富,诗人与大海为友,向宏大的自然风景倾诉自己热爱自由、崇尚正义、反抗压迫的热烈情感,是俄国抒情诗的代表作品。这两首诗歌都表现出鲜明的浪漫风格,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浪漫主义这一西方诗歌的重要传统。惠特曼的《自己之歌》在文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它既深深植根于西方的抒情诗传统,同时又在许多方面打破了传统的束缚,将西方诗歌推向现代。对于教学而言,这首诗一方面与前面的两首浪漫主义诗歌形成对照和呼应,可以让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浪漫主义诗歌的认识,同时感知这首诗在形式和内容上的新颖风格,为品读现代诗歌作一个铺垫。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姆的《树和天空》展现了现代诗歌的独特风采。这首诗意象新鲜,表达手法奇特,对于不熟悉现代诗歌的读者可能会造成某种阅读上的“冲击”。不过,这种“冲击”中恰恰蕴含着这首诗丰富的教学价值。一般而言,与传统诗歌相比,现代诗歌在语言表达上更自由,更重视发掘意象内在的多重蕴意,常常通过隐喻、转喻等手法将看似疏远甚至对立的意象组织在一起,让诗歌在某个看似奇异但却富于暗示性的情境中发生和展开,借以表现比传统诗境更开阔也更复杂的人生体验。《树和天空》这首诗鲜明地表现了现代诗歌的这些特点,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较这首诗与传统浪漫主义诗歌在表达手法、阅读体验等方面的不同之处,初步感受现代诗歌。

学生阅读、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的形成,应是一个循序渐进、有内在逻辑的有机过程。通过必修阶段“文学阅读与写作”等任务群的实施,学生对于各种体裁、风格的文学作品,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认识。外国作家作品的研习应该在这一既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对于戏剧,学生通过先前的学习,已经大致掌握其舞台性、表演性等基本特点,懂得抓住戏剧冲突的发展来欣赏戏剧、把握人物形象,学会从动作性、暗示性的角度品味戏剧语言,也通过观赏演出、组织排演等活动来学习戏剧作品,对于悲剧、喜剧等主要戏剧类型和中外戏剧传统各自的一些特点也应该已经有所了解。本单元戏剧作品的学习,应该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让学生尝试综合地运用所掌握的阅读方法来欣赏剧作,一方面尝试实施某些更有深度的研习活动,如通过比较梳理这篇作品对于西方传统戏剧的突破,或结合文学史、社会史的材料来综合地阐释作品等。对于诗歌作品,也是如此。诗歌以意象的组合作为表达的核心元素,有着情感发展变化、起伏跌宕的内在节奏,这些既是诗的重要特点,同时也是欣赏诗歌的重要角度。本单元的诗歌学习,既是对学生先前掌握的这些诗歌特点和阅读方法的一个总结,也是一个提升、深化的环节。不仅如此,一般意义上说,对于文学作品,既要尝试深入作品,将局部细读和整体把握充分结合,把握其作为语言艺术品的特质,又要懂得论世知人,充分调动历史、社会的相关知识,理解作品的丰富内涵,还要充分理解作品的文学性。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也应该继续贯彻这些要求,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在本单元的作品与先前学习或阅读过的作品之间,从形式、风格、主题、内容等多方面进行比较,积极开展自主研习。

作为外国作家作品的研习,本单元在帮助学生了解人类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和多姿多彩的精神文明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教材在外国小说单元的学习中曾强调深入发掘作品与社会历史、民族文化之间的深刻关联,对于本单元的作品,也应坚持这一方法。透过《玩偶之家》,学生可以看到近代西方社会尖锐的社会问题,了解易卜生对于当时社会的法律制度、家庭关系、道德观念的严厉批判,从而理解这部剧作既是从这些现实中产生的,同时又以文学作品独特的力量推动了现实的变革。诗歌作品对现实的反映虽不像叙事作品那样一目了然,但也同样有着诸多可以发掘之处。歌德对于“南国”的浪漫幻想,普希金对自由的热烈向往,惠特曼对于“自我”的崇拜,特朗斯特罗姆对于现实的梦幻化,其中都有着丰富的社会和文化内涵,值得深入发掘。需要指出的是,本单元作品的选取受教材篇幅和课时容量等方面的限制,呈现的内容有限。希望教师充分利用所选的这些作品,激发学生对于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的延伸阅读。

本单元的写作任务,与阅读教学之间有着紧密联系,应和单元教学的其他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将自己在学习本单元作品时的所感所思进一步条理化、理性化,结合所给材料,通过申论这一文体表达出来。

QQ
企业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