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扫一扫联系
普通高中教科书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提供doc可编辑文档下载:下载地址
《百年孤独(节选)》课文解说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作品,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小说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为了躲避在决斗中被他杀死的普鲁邓西奥的鬼魂的纠缠,带着妻子乌尔苏拉和他的朋友及家人,离开故土里奥阿查,经过将近两年的跋涉,在一个荒僻的河滩边建立了村庄马孔多。晚年时他因精神失常被家人绑在一棵栗树下,几十年后在天降花雨中默默死去。第二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长子何塞·阿尔卡蒂奥不顾家人的反对与丽贝卡结婚,被赶出家门,最后在家中被枪杀;次子奥雷里亚诺上校,从小就有预见事物的本领,他一生发动过32次武装起义,遭遇过14次暗杀、73次埋伏和1次行刑队的枪决,终于厌倦内战,签订停战协定后开枪自杀未遂,回到马孔多,每天在孤寂的作坊里制作小金鱼,一直到死;女儿阿玛兰坦终身未嫁,一直织着那永远织不完的寿衣。第三代阿尔卡蒂奥,成为马孔多从未有过的暴君,最后被保守派军队枪毙。第四代,俏姑娘蕾梅黛丝抓着床单,乘着微风冉冉上升,永远消失在高邈的空间;阿尔卡蒂奥第二参与香蕉公司工人大罢工,遭到大屠杀,从满载工人尸体的火车车厢里逃脱后遇到暴雨,这场雨下了4年11个月零两天,回来后他将自己关在房里,专心钻研吉卜赛人留下的羊皮卷,一直到死。第五代何塞·阿尔卡蒂奥,从小被送往罗马神学院学习,回家后靠变卖家产为生,后来发现乌尔苏拉藏在地窖里的7000多个金币,从此过上放荡的生活,不久被抢劫金币的歹徒杀死。第六代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与姨妈阿玛兰坦·乌尔苏拉生下一个长着猪尾巴的婴儿,这位第七代继承人一出生就被一群蚂蚁吃掉了。最后,马孔多被飓风刮走,从世人记忆中消失。
这部神奇的小说,“汇集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既充满魔幻色彩,又有着惊人的真实。在《番石榴飘香》一书中,马尔克斯曾说过,布恩迪亚家族的历史就是拉丁美洲历史的翻版。作者的根本目的不是将魔幻当成现实来写,而是借助魔幻来表现现实。马孔多小镇建立、兴盛、衰落乃至消失的百年历史和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充满神奇色彩的坎坷经历,真实地再现了拉丁美洲百年沧桑的历史和人们经历的种种苦难。小说中保守党和自由党之间的内战,美国公司到马孔多开办香蕉园,掀起一阵“香蕉热”,香蕉工人大罢工以及3000多人的大屠杀,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对应,这些事件是“完全真实的”。这些都体现了魔幻现实主义“植根于我们生活的这个现实世界”的特点。
课文节选的是《百年孤独》的第三章,主要写马孔多开始受到外部文明的冲击。何塞·阿尔卡蒂奥跟着吉卜赛人跑了,乌尔苏拉外出寻找,“没有追上吉卜赛人,却找到了丈夫在失败的远征中没能发现的通向远大发明的道路",马孔多与世隔绝的状态就此改变。大量移民的到来,使昔日僻静的小村落很快变成繁华的城镇,有了手工作坊和店铺,开通了永久商道。人们兴高采烈地迎接外来文明,重新设计街道、规划新居、分配土地,大家夜以继日地工作,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有太多的事情要做。现代文明的融入,使马孔多迅速发展壮大,但也在传播、滋生着“贪欲与堕落”。吉卜赛人“把流动游艺会变成了大型赌场”,之后轮船、火车的到来,又将文化偏见、尊卑等级、种族歧视等随着科技文明源源不断地输入,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保证人人享有平等权益”的文化消失殆尽,暴力、掠夺、专制、死亡取代原先的和平、宁静,布恩蒂亚家族、马孔多镇面临的将是长达百年的动乱和灾难。
作者在展现马孔多的变化时,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文中写道,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着迷于眼前的现实”,“暂时从幻想的种种煎熬中解脱出来,很快便营造出一种井然有序的实干氛围”。他用音乐钟代替以歌声报时的群鸟,用巴旦杏代替金合欢,并且发现了能使树木经久不衰的方法。他以惊人的智慧和实干精神,推动马孔多从原始乌托邦进入现代社会。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身上体现了人类对科学文明的向往,代表着一种积极进取、不懈探索的开拓精神。但由于他的思维超越了常人对科学认知的极限,故而陷入无人理解的神秘之境,终生备受孤独的折磨。
乌尔苏拉也是一位开拓者,是她打破了马孔多的闭塞,使马孔多与外部世界建立了联系。她又率先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每天两次用树枝穿着糖制的小鸡小鱼出门销售”,忙于买卖,用积攒起来的钱不断壮大家业。当她发现丽贝卡有吃泥土的恶习时,用严厉的手段加以遏制,想尽办法使丽贝卡显出康复的迹象。她勇于承担家族责任,不抱怨,也不幻想,以勤劳务实的态度与落后闭塞的生存状态相抗衡,以坚强刚毅的姿态改变着落后民族久存的痼疾与恶习。乌尔苏拉是作者用心塑造的理想中的妇女形象。她不仅是整个家族的守护者,也是马孔多理性秩序的维护者。她支持奥雷里亚诺同专横独断的统治者作斗争,在他被枪决之前勇敢地去探监,偷偷带给他一把手枪;她鞭打训斥残暴、大肆挪用公款的孙子阿尔卡蒂奥;她发动镇上年长的妇女到军事法庭为马孔多有史以来最好的统治者蒙卡达将军求情。虽然她始终坚持用道德律令与一切的混乱进行抗争,但仅凭个人的努力,无力扭转布恩迪亚家族的命运,也无法改变马孔多终将消失的结局。
文中还写到了处于青春期的奥雷里亚诺所发生的变化。当父亲忙于整治市镇,母亲一心扩展家业,无暇顾及他时,奥雷里亚诺“变得沉默寡言孤独入骨”,整天待在被遗弃的实验室里,全神贯注地研究金银器工艺实验。心理上的压抑、孤独,恢复了的执着,加上能够预知未来的天赋,造就了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影响了他的人生之路。奥雷里亚诺一生都在为虚荣心、自尊心、荣誉感而不停战斗,他忍受着权力的孤独,失去了爱的能力,最后只能在反复制作小金鱼中排遣孤独。
布恩迪亚家族所有人都试图以各自的方式突破孤独,但激烈的行动总是归于失败,最后一个个都以不同的方式陷入更深沉的孤独之中,无法摆脱“百年孤独”的循环命运。马尔克斯在解释人物的孤独性时说:“布恩迪亚整个家族都不懂爱情,不通人道,这就是他们孤独和受挫的秘密。”揭示人物孤独的精神状态,是为了寻找出路,摆脱孤独。作者说过,“孤独的反义词是团结”,香蕉公司工人罢工“是我们历史上要求解放,寻求联系,获取沟通的一种努力”。他以积极的心态思考着拉丁美洲“百年孤独”的原因和结束苦难的途径,正如作家莫言所说:"加西亚·马尔克斯是用一颗悲怆的心灵去寻找拉美迷失的、温暖的精神家园……他站在一个非常高的高度,充满同情地鸟瞰纷纷攘攘的人类世界。”
课文虽然是节选,但充分反映了“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特色。作者借助想象、幻想,对现实进行了拉伸夸大。比如,丽贝卡不吃其他食物,“只喜欢吃院子里的湿土和用指甲刮下的石灰墙皮”。现实中的原型是作者的妹妹马戈特,马尔克斯在《番石榴飘香》中说过:“我有一个妹妹,她整天啃吃泥巴。”在作者看来,拉丁美洲的现实中充满了奇特的事物,他举了好些例子来证明,比如:“在阿根廷南端的里瓦达维亚海军准将城,飓风把一个马戏团全部刮上天空,第二天渔民们用网打捞上来许多死狮和长颈鹿。”他认为,魔幻现实主义虽然可以采取极端夸张的手法,但不能背离拉丁美洲的现实,所以他以这些“神奇的现实”为基础进行夸张再现,使小说情节既呈现魔幻性又具有现实性。
小说的神秘色彩主要来源于对印第安传说、东方神话、《圣经》典故的借鉴。丽贝卡的帆布口袋里“装着她父母的骨殖,一刻不停地发出咯啦咯啦的响声”;没有下葬的骨殖,“总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乌尔苏拉看见了丽贝卡梦中出现的她的父母亲。这些情节都取材于印第安传说。印第安人有自己独特的感知世界的方式,他们相信现实世界和神鬼世界是相通的。而小说中也多次出现鬼魂、预言、征兆等神秘因素,如普鲁邓西奥的鬼魂不断出来,有时在大瓮边用芦草团堵咽喉上的伤口,有时在浴室里用芦草擦洗脖子上凝结的血痂,有时在雨中徘徊;阿玛兰坦以最平常的口气宣布自己将于当晚去世,通知整个市镇可以给逝者带信,马孔多的居民们纷纷带来信件,或托她带口信给死去的亲人。这些情节虚幻、神秘,但在细节刻画上却又很逼真。骨殖“像母鸡抱窝似的咯咯作响”;丽贝卡的父亲“身着白色亚麻衣裳,衬衫领口别着一粒金扣,给她带来一束玫瑰”;她的母亲“用纤细的手指拣出一枝玫瑰簪在她发间”。这些给人以视、听觉上的真实感,从而构建了“似真非真、似梦非梦”的艺术境界。
小说还成功运用了象征隐喻的手法。丽贝卡带来的“失眠症”,感染了镇上所有人。“失眠症最可怕之处不在于让人毫无倦意不能入睡,而是会不可逆转地恶化到更严重的境地:遗忘。”遗忘童年的记忆、事物的名称和概念、各人的身份,以至失去自我。为了防止灾难扩展到大泽区的其他村镇,马孔多人采取了卓有成效的隔离措施;为了抵御失忆,奥雷里亚诺想了个办法,给每样东西贴上标签,注明名称、解释功用。看似荒谬的情节,实则包含着深刻的寓意。贴上标签,是让人们记住曾经发生过的事,不要在文明洪流面前忘记历史,失去自己的“童年”也就失去了自我;有效隔离,是为了不让马孔多人的遗忘症扩展到整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因为这一疾病具有群体性、传染性的特征。作者以马孔多人日常生活中的遗忘症,来象征世人中普遍存在的历史健忘症,告诫人们不要忘记本民族的历史。作者认为,哥伦比亚人缺少对历史的归纳和总结,他曾提到:“是的,我是这么看的,拉丁美洲的历史也是一切巨大然而徒劳的奋斗的总结,是一幕幕事先注定要被人遗忘的戏剧的总和。至今,在我们中间,还有着健忘症,只要事过境迁,谁也不会清楚地记得香蕉工人横遭屠杀的惨案,谁也不会再想起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只有记住历史、总结历史,才能图谋民族的新生。
小说巧妙融入神话传说、宗教典故,运用夸张、象征等手法,用严肃的态度讲述那些荒诞不经的神奇事物,使用丰富多彩的语言将读者带入魔幻的现实,打破了真实与幻想之间的界限。马尔克斯将自己的小说看成是“密码写就的现实”。在理解《百年孤独》这部作品时,要引导学生破解这些“密码”,从魔幻般的表现中去透视“深层的人类灵魂”,领悟小说深刻的现实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增强小说的感染力,马尔克斯还大量借鉴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手法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他独创了从未来的角度回忆现在的新颖倒叙法。整部小说的开头作者写道:“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站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上,讲述小说主人公从“将来”回顾“过去”,三种时序相互交织,突破常规线性叙述。这样的时间结构,在小说中不止一次出现。如第十章开头就有一句类似的话:“多年以后,在临终的床榻上,奥雷里亚诺第二将会回想起那个阴雨绵绵的六月午后,他走进卧室去看自己的头生子。”这些叙述语句形成了文章一环紧扣一环的“预叙”,不断给读者制造新的悬念,也强化了小说的历史纵深感。
整部小说还存在着一个圆形循环的时间结构。小说开头写乌尔苏拉的姑妈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叔父近亲结婚,生出了带有猪尾巴的儿子,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遇到吉卜赛人获得羊皮手稿。小说最后又以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破译手稿,生出长着猪尾巴的婴儿结束。循环式的叙事手法,大大增强了小说整体的魔幻色彩。
马尔克斯独特的文学创作手法颇具魅力。课外,可引导学生结合对整部作品的阅读,体会作品叙事上的独创性及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