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扫一扫联系
普通高中教科书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提供doc可编辑文档下载:下载地址
关于单元研习任务
一、本单元的课文都节选自世界文学史上优秀的小说作品,体现了人类对社会的认识,揭示了人类成长的精神轨迹,带给人们以审美的愉悦。阅读本单元小说,完成下列任务。
1.本单元小说中的人物,如米考伯先生、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圣地亚哥、布恩迪亚,都是世界文学画廊中的著名人物形象,有些甚至已成为某一类人物的象征。这些人物为什么令人如此难忘?选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描写,分析他的性格特点和典型意义。
2.狄更斯的小说反映了工业革命时期急遽变革的英国社会的风貌,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深刻揭示了沙皇俄国的社会现实,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表现了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美大陆的社会生活状况……这些作品表现了不同的社会历史和民族文化特点。阅读本单元课文,结合具体内容,感受和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和社会历史风貌,写一则读书札记。
这项任务要求感受作品中反映的广阔的社会生活,了解人类精神成长的轨迹,体会作者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与思考。主要引导学生细读作品,结合文本内容,对小说的思想内容进行评析。
任务1要求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典型意义。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人物赏析能力,可引导他们就其中一个人物作全面分析。此项任务的难度在于“全面”:其一,要体会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多方面描写,综合分析人物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其二,要从总体上把握人物性格所具有的典型意义,不仅指人物身上所代表的一个时代的精神特质,还包括人物超时代的象征、喻指价值。对于第一点,教师可提供一些具体的策略,比如:在文中画出描写句,试着作批注;尝试用图表理清文章主要内容等。至于第二点,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时代背景来理解人物,结合人物的生活空间进行分析,另一方面要注重联系现实,找到人物所喻指的具体对象,从而体悟其作为一类人物的象征特性。
下面是人物分析的主要思路及对人物形象的简单概括,具体可见“课文解说”。
米考伯先生:从外貌,习惯性动作、姿势、语言等细节刻画来把握人物性格,注意人物前后对比鲜明的夸张的滑稽表现。人物身上体现了爱慕虚荣、喜欢享受、缺乏责任心,但真挚善良、乐观向上的性格特征,代表着当时底层人民的道德品质和纯真人性。米考伯先生已成为一类人物的象征,即“没有远虑,幻想走运的乐天派”。
玛丝洛娃:从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的细节描写,来理解她的精神面貌,特别要注意对她“笑”的多次描写。文中刻画了一位纯洁、善良的姑娘饱受社会摧残、生活磨难之后精神上的堕落:丧失人格尊严,不知羞耻,自暴自弃,自我麻醉。她是一个被凌辱的下层人民的典型。她的身上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纯洁、善良和自尊,也体现出不合理社会对他们的残酷迫害。最终,爱和宽恕唤醒了她心中尚存的善良与仁爱,她的“复活”代表着人性与尊严的回归。
聂赫留朵夫:是一个忏悔贵族的典型。他的身上体现了19世纪后半期俄国部分进步贵族知识分子的思想特征,体现了托尔斯泰世界观转变后的精神追求。他原来是个有理想、追求真挚爱情的善良青年,但贵族社会的腐败风气使他堕落。当他出席法庭陪审,发现被诬告杀人并被错判罪名的玛丝洛娃,是他年轻时引诱、抛弃的姑娘时,他开始良心觉醒,忏悔赎罪。探监场景充分展现了人物内心的矛盾挣扎,这一点可以注意结合人物的内心独白、对话和作者的旁观分析来深入体悟。聂赫留朵夫的“复活”,代表着精神的人战胜了兽性的人,道德的人战胜了非道德的人。
圣地亚哥:代表了海明威心目中理想的硬汉形象。在与鲨鱼的搏斗中,他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体现了“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伟大精神,维护了“人的灵魂的尊严”。这种不向命运低头、永不言败的精神,激励着世人与困难、危险甚至死亡进行不屈的斗争,有着永不过时的思想价值。文中除了对老人的动作作精确、细致的描写外,还运用了大量的内心独白来展现他的精神世界,分析时要注意老人心理变化的过程。
布恩迪亚:主要描写了人物怪诞、夸张的行为举止。布恩迪亚以惊人的智慧和实干的精神,推动马孔多从原始乌托邦进入现代社会。他的身上体现了人类对科学文明的向往,代表着一种积极进取、不懈探索的开拓精神。但由于他的思维超越了常人对科学认知的极限,故而陷入无人理解的神秘之境,终生备受孤独的折磨。
任务2要求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感受和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和社会历史风貌,写一则读书札记。首先要研读文本,关注小说中交代的时代背景、描绘的生活场景,深入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生存状态、精神风貌、风俗习惯,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同时,要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和具体环境、作品创作的具体时间及背景,调动自己所掌握的历史文化知识,读懂文本中所呈现的民族文化和社会历史风貌,以读书札记的形式进行记录、分析和概述。分析时要注意发掘作品呈现的多方信息,善于对不同内容进行关联、聚合,从而勾画出整个社会特征或历史画卷。读书札记的形式应不拘一格,可以是文艺短评式的,也可以是点评批注式的,还可以是条文摘录式的。读书札记的内容自由灵活,既可以是整体性的评价,也可以是局部性的赏析,既可以从思想内容入手,也可以鉴赏艺术表现手法。下面是从整体性角度入手,在思想内容方面作读书札记的提示。
《大卫·科波菲尔》为我们勾勒的是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时期急遽变革的英国社会的风貌。当时英国经济正处于迅速发展期,但社会繁荣的表象下隐藏着贫富悬殊以及童工、孤儿、教育等问题,底层民众如米考伯先生、霍普金斯船长等,破产负债,境遇凄惨。因为贪图廉价的劳动力,一些资本家大量雇用童工,“面色灰白”的孩子们在恶劣的环境中从事着艰辛的工作。金钱的诱惑使一些人为了追逐私利而不顾道德底线。但很多底层人民像米考伯先生一样乐观向上,保持着善良正直的本性。分析时要注意文中对货行、米考伯住宅、监狱、伦敦街头的场景描写。
《复活》深刻揭示了沙皇俄国的社会现实。课文中可以从玛丝洛娃的处境一窥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玛丝洛娃十年前被诱骗,受尽凌辱,如今又受了诬告,被错判入狱,她的经历充分暴露了贵族阶层的虚伪罪恶,司法官员的昏庸无耻。在腐败机构的管理统治下,下层劳动人民受尽迫害与折磨,很多人都难以摆脱同玛丝洛娃一样的命运,社会上到处都是冤狱,各个监狱人满为患。残酷的社会环境也扭曲了人物的世界观和道德本性,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就是两个不同阶层的典型代表。
《百年孤独》借助魔幻手法来表现社会现实,马孔多小镇的历史是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丁美洲的缩影。课文主要描写马孔多在文明洪流面前受到的冲击。移民的到来,使昔日僻静的小村落很快变成繁华的城镇,但也打破了小镇的宁静,传播、滋生着“贪欲与堕落”,人们在孤独和贪婪中逐渐迷失自我。这一变化折射了拉美民族在发展中遭遇外来殖民者破坏的历史现实。文中“骨殖、失眠症”等描写,具有浓郁的民俗和乡土色彩,反映了拉美民族神秘、保守的思想观念和容易健忘的精神特质。
二、“把故事讲好”是小说家们共同的任务,讲故事的方法则千变万化。古往今来的小说家,既继承传统,又推陈出新,丰富了小说的创作手法,也赋予作品以独特的风格意蕴。研读本单元课文,探究小说的艺术手法,深化对作品的理解,从下列活动中任选一项完成。
1.心理描写在小说中十分常见,是小说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方法。梳理本单元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想一想,不同作品中心理描写的方法及作用有哪些异同?
2.环境是小说的基本要素之一,在小说中承担着多重功能。一方面,环境影响、制约人物的行动和情节的展开,为人物的行动提供依据,也让人物性格在与环境的互动甚至冲突中更充分地得到展现;另一方面,环境又常常富有暗示性和象征性,能够烘托气氛,激发读者的情感,隐喻主题。全班同学分组,各选一篇课文,分析其中的环境描写,理解其复杂意蕴,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这项任务要求鉴赏小说丰富的创作手法和作品独特的风格意蕴,通过探究小说的艺术手法,来深化对作品的理解,进一步提高思维水平与鉴赏能力。以自主梳理和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能够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在实践中加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任务1要求梳理本单元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比较不同作品中心理描写的方法及作用的异同。可设计表格进行整理、比较。如下表。
课文 | 手法1 动作暗示 | 手法2 内心独白 | 手法3 | …… |
《大卫·科波菲尔》 | 例句: | |||
作用: | ||||
《复活》 | 例句: | |||
作用: | ||||
《老人与海》 | 例句: | |||
作用 | ||||
《百年孤独》 | 例句: | |||
作用: |
本单元心理描写的手法主要有:动作暗示、神态暗示、语言暗示、环境烘托、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具体见“课文解说”。
任务2要求小组合作探究环境描写的复杂意蕴。任务叙述中归纳了环境描写在小说中承担的多重功能,其实是在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为学生理解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提供具体策略。鉴赏时要反复研读文本,从物象的选择组合、句式的变化、语言的感情色彩等角度细细品味。要特别注意景物描写的视角,从谁的角度来观察、展示,往往体现着作者的用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进行多元解读,充分发挥合作探究的作用,在各抒己见中综合不同的思路与见解。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老人与海》中主要是自然环境描写。这里选取一个材料来示例自然环境描写的多元解读。
材料示例:
大海中充满各种各样危险的敌人(具体的暴力),包括海浪与海流,黑暗和寂寞,凶狠残暴的鲨鱼,等等。因此,大海不仅成了作家眼中“暴力世界”的象征,而且海明威还赋予他笔下“大海”一些新的内涵,借以喻指世界的神秘莫测。正如作品中所描写的“大海”时而风平浪静,时而狂风暴雨;时而让人一无所获,时而令人无可奈何一样,现代世界也是复杂多变的,身处其中的人可能随时会面临险境。在海明威看来,现实世界是根本无法预测,也无从把握的。正如大海和老人始终是一种对立关系一样,这个世界和人也是对立的。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用众多的笔墨书写大海的各种暴力特点,正是暗示世界是荒诞的和无法把握的,揭示的是暴力世界的本质特征。
——刘建军《荒诞世界中的无奈人生海明威〈老人与海〉对世界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三、欣赏小说,不仅要品析作品在情节设置、形象塑造等方面的独到之处,更要理解作者通过作品表现出的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与思考。同样,创作小说,固然需要学习典范作品的写作技巧,更重要的还是认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从下列写作任务中任选一项完成。
1.本单元小说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展示了小说名家的风格特征。选择你喜欢的一篇细加研读,从中选取感兴趣的某一要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赏析文章。
2.只要你认真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存在着不少“小说元素”,或让人感动,或引人深思,或令人开怀……试着从中采撷一二,以之为基础创作一篇小小说。
这项任务要求从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项完成,可以撰写赏析文章,也可以创作小小说,充分尊重了不同学生的写作兴趣。
任务1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赏析文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课文,从中选取感兴趣的某一要点。选取要点而不求面面俱到,有利于学生把赏析文章写深写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最佳的写作状态。
可对赏析文章的写作要点和结构安排稍作指导。赏析文章一般采用叙、析、评相结合的方式。叙,就是对作品内容进行引用、转述或概述;析,就是针对所叙内容进行具体分析,要突出针对性;评,就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作出评价。评析时,可尝试使用一些专业术语。结构安排要简明、清晰,在开头明确提出赏析的要点,然后围绕要点层层展开,每一层都要做到叙、析、评结合。
任务2要求学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小说元素”,以之为基础创作一篇小小说。现实中“或让人感动,或引人深思,或令人开怀”的内容,是小说创作的灵感之源,托尔斯泰的《复活》就源于法官朋友柯尼告诉他的一件真实的事情,这件事情引发了他的思考,成就了世界级名著。
有了“小说元素”之后,如何创作小小说?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要深化自己对生活的思考,明确自己想要表达的人生认识;二是琢磨小说的叙事艺术,思考叙事视角、场景、人物冲突等。可借鉴本单元作品中自己喜欢的一些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