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设计举例:“如何把故事讲好”专题研讨教学设计【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教师用书】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教师用书】故事由“我”来叙述,以“我”的经历为主线,真实可信,条理清晰,契合小说自传性回忆的特点。以“我”的视角感知周围世界,不仅便于揭示主人公的深层心理,而且通过“我”这个孩子所感受到的种种温暖与痛苦,表达对善良、仁爱等美德的赞美,以及对当时社会的批判,使小说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首页 教学参考 教师用书 选择性必修上册 单元教学设计举例:“如何把故事讲好”专题研讨教学设计【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教师用书】

普通高中教科书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提供doc可编辑文档下载:下载地址

 

单元教学设计举例

 

 

 “如何把故事讲好”专题研讨教学设计

 

核心任务:

学习认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发现生活中存在的“小说元素”。学会借鉴经典作品的写作技巧,尝试创作小小说,实现以写促读、以读促写。

 

基本问题:

1.小说的核心元素是什么?如何找到生活中的“小说元素”?

2.如何构思故事情节、编写故事提纲?

3.准备采用何种叙述视角?怎样设置场景、塑造人物形象?

4.你是否从本单元四篇课文中探寻到了一些可模仿、可操作的技巧?

5.你觉得“把故事讲好”需要注意些什么?可否列出一些具体的评价细则?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1.自我提问发现生活中的“小说元素”

涉及小说创作的核心元素有人物、情节、主题,这些元素激发了创作者的灵感。不同作家,创作冲动的产生方式各有差异,有的源于精彩的故事,有的源于令人难忘的人物,有的源于一种想法、一种观念。马尔克斯则源于“一个视觉形象”,下面是《番石榴飘香》一书的《谈写作》一文中马尔克斯与记者门多萨的一段对话:

 

门:对你来说,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动手写一本书?

加:一个视觉形象。我认为,别的作家有了一个想法、一种观念,就能写出一本书来。我总是得先有一个形象。我认为《礼拜二午睡时刻》是我最好的短篇小说,我在一个荒凉的镇子上看到一个身穿丧服、手举黑伞的女人,领着一个也穿着丧服的小姑娘走在火辣辣的骄阳下,之后写了它。《枯枝败叶》是一个老头儿带着孙子去参加葬礼。《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是基于一个在巴兰基亚闹市码头等候渡船的形象,那人沉默不语,忧心忡忡。几年之后,我在巴黎等一封信来,也许是一张汇票,也是那么焦虑不安,跟我记忆中的那个人一模一样。

门:那么,《百年孤独》又是基于怎样的视觉形象呢?

加:一个老头儿带着一个小男孩去见识冰块。那时候,马戏团把冰块当作稀罕宝贝来展览。

 

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习惯,寻找合适的写作素材。不妨采用自我提问的方式:是否有印象深刻的故事、人物或画面?为什么印象深刻?是让人感动、引人深思,还是令人开怀?通过发散性的提问,发现生活中的“小说元素”,从中找到具有可操作性的想法。

2.编写提纲——把握小说的大体走向

(1)了解几种提纲形式。

可通过编写提纲的方式,进一步明确小说的人物、情节、场景、主题等。不同的创作者会采用不同的提纲形式,教师可提供一些常见的形式供学生借鉴。比如美国作家凯蒂·维兰德在《小说的骨架:好提纲成就好故事》中介绍的几种颇具特色的提纲形式:

 

思维导图

线性提纲是线性思维,如果你想从空间切入看待问题,思维导图是你的不二选择。首先,你需要在纸张的正中央写下小说的主题或核心事件,接着在其周围写上相关话题,之后再在话题周围添加相关小话题即可。这个过程可以一直进行下去,它会帮助你探索小说的一切可能。画思维导图时,不要质疑自己,尽情写下脑海中的一切,不经意间,你或许会写出绝妙的点子。思维导图可以打开我们的视觉思维和潜意识,当你思维阻塞时,它可以有效地帮助你摆脱困境。

图像式提纲

如果你是视觉型学习者,你可以尝试创建小说图片文件夹。你可以用文件夹制作“演员表”,检索可能的故事场景并收集相关的道具。一旦将图片同特定的场景联系起来,模糊的场景就会清晰许多,你也可以看到更多的细节。图片还可以帮助你察觉情节的漏洞,找出小说的矛盾。

地图

背景是小说结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地图可以为背景增添更多的细节,让背景变得更具体。……作家并不需要艺术天赋来绘制小说地图:直线可以用来指代边界,波浪线可以用来描绘海洋,尖尖的三角形可以用来代表高山。

 

(2)尝试编写提纲。

设想一下,四位作家在创作本单元小说时,会编写怎样的提纲?从中选择一篇,根据选文内容,用自己喜欢的形式编写提纲。可分成四组,每一组完成一篇,然后分享交流。

示例:《大卫·科波菲尔》(思维导图)

 下载doc可编辑文档,浏览全部内容


第二课时

借鉴技巧让你的故事富有张力

每个人都是一个潜在的艺术家”,借鉴典范作品的写作技巧可以激活我们潜在的创作才能。马尔克斯曾谈及,他17岁那年读到《变形记》,看到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莎一天早晨醒来居然变成一只巨大的甲虫,恍然大悟小说“原来能这么写”,当时就认为“自己准能成为一个作家”。他的写作技巧还受到过海明威冰山理论的影响,他说:“海明威让人获益匪浅,他甚至告诉你如何去描写一只猫拐过一个街角。”而他独创的小说开头“多年以后,面对枪决执行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一定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影响了我国许多当代作家,比如陈忠实的《白鹿原》、李锐的《旧址》、余华的《兄弟》等小说的开头,“仿佛是马尔克斯的经典语式引导他们找到了进入自己小说世界的路径和语调”。本单元四篇小说,有许多值得借鉴的艺术技巧,涉及叙事视角、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要调动学生将阅读探究中获得的审美感受呈现出来,帮助自己构建成功写作的知识图式。

可根据学生实际需要,选择两至三种技巧深入研讨。比如:

1.矛盾冲突:外在冲突与内在冲突。

本单元四篇小说,都是在冲突中展开情节、刻画人物的。冲突,包括外在冲突和内心冲突。外在冲突,如大卫·科波菲尔被迫停学当童工,聂赫留朵夫向玛丝洛娃请求赎罪受挫,圣地亚哥遭遇凶猛的鲨鱼的攻击,沉浸在幻想世界中的布恩迪亚受到外来文明的冲击。内在冲突,往往是由外在冲突引起的,反映了人物内心存在的相互矛盾,比如聂赫留朵夫在请求赎罪时内心产生动摇、退缩,“精神的我”和“兽性的我”展开斗争,圣地亚哥在搏斗中产生厌倦、焦虑的情绪,通过不断否定来激励自己。冲突是情节发展的动力,也是人物个性形成的基础,它会使你的故事富有张力,更引人入胜。

那么,如何创设冲突?冲突其实就是人物强烈的愿望受到各种阻碍,有来自于外部社会、自然环境的,也有来自于内在道德、价值观念的。创作前,不妨将人物的愿望、行动罗列出来,愿望可以是一件事物、一个地方、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种心境、一种品性。然后设想:可以设置哪些障碍?障碍源自哪个激发事件?障碍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哪些影响?障碍会使人改变原先的愿望吗?人物的愿望会随着遭遇、成长而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往往就是设置障碍的关键,比如聂赫留朵夫看到玛丝洛娃后感到内疚,产生了想去监狱探望请求赎罪的愿望。愿望的变化,引起了新的冲突,我们要善于从愿望的变化中找到创设冲突的切入口。

2.叙事视角:全知视角与人物视角。

叙事视角,是指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本单元四篇小说主要运用了两种叙事视角:全知视角与人物视角。全知视角,就是无所不知、无处不在的全方位视角,《复活》《老人与海》和《百年孤独》采用的是全知视角。人物视角,就是以故事中的人物为叙述者,《大卫·科波菲尔》采用的是人物视角。一般来说,讲故事之前需要考虑,采用何种视角更有利于叙事的展开。叙事视角的选择,决定着叙事内容的呈现,对叙事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选择叙事视角?可通过示范文段的分析,让学生在比较中领悟。示范文段1:

 

……他的内心刹那间发生了动摇。

昨晚迷惑过聂赫留朵夫的魔鬼,此刻又在他心里说话,又竭力阻止他思考该怎样行动,却让他去考虑他的行动会有什么后果,怎样才能对他有利。“这个女人已经无可救药了。”魔鬼说,“你只会把石头吊在自己脖子上,活活淹死,再也不能做什么对别人有益的事了。给她一些钱,把你身边所有的钱全给她,同她分手,从此一刀两断,岂不更好?”他心里这样想。不过,他同时又感到,他的心灵里此刻正要完成一种极其重大的变化,他的精神世界这会儿仿佛搁在不稳定的天平上,只要稍稍加一点儿力气,就会向这边或者那边倾斜。

 

技巧分析:

此文段采用叙述者的全知视角,深入聂赫留朵夫的内心世界,配合人物内心对话、作者分析等手法,对其心理活动过程进行直接展示。全知视角可以超越时空,深入到人物的心灵,托尔斯泰想跟踪并展现聂赫留多夫心灵发展嬗变的“复活”过程,所以采用这一视角。这一视角对作家要求很高,要有丰富的生活体验,能够洞悉人物的思想、情感,综合运用多种心理描写手法。

示范文段2:

 

如今,我对世事已有足够了解,因而几乎对任何事物都不再引以为怪了。不过像我这样小小年纪就如此轻易地遭人遗弃,即使是现在,也不免使我感到有点儿吃惊。好端端一个极有才华、观察力强、聪明热情、敏感机灵的孩子,突然身心两伤,可居然没有人出来为他说一句话,我觉得这实在是咄咄怪事。没有一个人出来为我说一句话,于是在我十岁那年,我就成了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里的一名小童工了。

 

技巧分析:故事由“我”来叙述,以“我”的经历为主线,真实可信,条理清晰,契合小说自传性回忆的特点。以“我”的视角感知周围世界,不仅便于揭示主人公的深层心理,而且通过“我”这个孩子所感受到的种种温暖与痛苦,表达对善良、仁爱等美德的赞美,以及对当时社会的批判,使小说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第三课时

尝试创作——将故事讲得有声有色

可以学生独立、自由创作,也可以教师提供话题让同学合作编写故事,建议在课外完成。

课堂内,可讨论形成评价表,以供学生自我评价和对照修改。评价表示例如下:

 

立意

正确鲜明,积极向上

15

集中深刻,新颖独特

15

人物形象

鲜活而有典型意义

20

情节结构

脉络分明,构思巧妙;冲突悬念,跌宕起伏

20

叙事艺术

合理运用叙事视角、叙事时间与空间

15

语言风格

用词准确,句式灵活,富有表现力

15

 

 

第四课时

成果展评——激发持久的创作热情

第一步:互评互改

将故事讲给周围的同学听,听取他们的建议,再修改,再创作。

第二步:初次展评

利用软件群组等建立学习圈,同学之间对照评价表打分、评点,推选出优秀作品。

第三步:展示发表精选优秀作品,利用各种平台展示。鼓励学生向校刊及各级杂志投稿。


QQ
企业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