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文解说【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教师用书】

这篇讲话针对性强,能够鼓舞人、感染人。讲话的对象是全国政协代表,这些人既是共产党的统战对象,又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依靠者,因此,把他们团结起来,让他们了解新中国,了解我们党所要作的努力,一起为新中国作贡献,是这篇讲话要达到的目的
首页 教学参考 教师用书 选择性必修上册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文解说【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教师用书】

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提供doc可编辑文档下载:下载地址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文解说

 

常常有文章说,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中,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其实这是不准确的。

1949年9月21日,全国人民渴望已久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召开,这篇讲话就是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致的开幕词,后来刊登在1949年9月22日的《人民日报》上,标题为《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毛主席开幕词》。

那么,课文这个标题从何而来?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中共中央出版《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时,编纂者将原来的标题改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8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毛泽东著作选读》,也用这个标题收录了这篇开幕词。

虽然这个标题不直接出自毛泽东讲话,但以它为标题确实传达出了毛泽东的心声,因为他在讲话中两次表达了同样的意思。首先,他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稍后他又重申:“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这两句话掷地有声,从中提炼出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标题,无疑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站起来”是很直白的语言,但它却形象地揭示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这一伟大成就,生动地告知全世界,中国人民从此结束了被奴役、被压迫的历史,获得了独立、民主和自由的新生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代表着全中国所有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和国外华侨”,他们代表全国人民在新中国即将成立时商讨未来国家的基本安排、发展蓝图和大政方针。面对着全国人民的代表,毛泽东要代表中国共产党表明对国家的规划与憧憬,同时要鼓舞全体代表团结一心、同心同德做好国家的顶层设计。因此,这篇开幕词就显得意义非同寻常。

文章开始两段,宣布本次大会开幕,并简要介绍参加会议的人员,显示出参会人员的代表性和广泛性,指明这是全国人民大团结的成果。这段介绍也包含着这样的意思:正因为这种代表性和广泛性,所以本次会议作出的决定,就能代表人民的意志。

第3、4两段,说明此次会议召开的基础。第3段介绍当时的情况,说明全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没有这个胜利,也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团结。第4段有三层意思:一是介绍历史背景,三年前国民党曾经召开过一次全国政协会议,但当时的会议成果被反动派破坏了;二是那次会议使全国人民意识到,如果不革命,人民的团结就无法实现;三是值此革命即将胜利时召开的本次会议,既是对前次政协会议精神的继承,又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这一段层层推进,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在这种背景下召开的会议,它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呢?毛泽东在第5段指出,“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之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因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基于这样的性质,毛泽东进一步阐述了本次大会的任务:决定未来中国的各种制度法令、大政方针与发展前景,也就是制定基本国策。

工作任务是重要的,也是艰巨的,只有团结全体代表才能做好这件事。所以,第6段,毛泽东满怀豪情畅谈中国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给代表们打气鼓劲、指明方向。这一段先指明现状,说明意义,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自豪之情跃然纸上;接着回顾过去,指出“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我们的先人跟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抗争,而最终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胜利;紧跟着展望未来,预示中华民族美好的未来;最后回应本段开头,再次表明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这一段的核心是“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里的“我们的工作”首先应该指这次政协会议,这个工作被毛主席放在历史的坐标中,增强了全体代表的历史使命感,更为这次会议赋予了重要的意义。同时“我们的工作”也应该指即将召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件事,因为本次政协会议就是为新中国成立做准备的。而“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宣告可谓庄严坚定,响彻寰宇。所谓“站起来”,用历史学的术语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用政治学的理论则指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与自由解放。这次革命的胜利与以往的政权更迭相比完全不同,是人民“站了起来”而不仅仅是换了政权。“我们的工作”就是围绕着表明“站起来”并且能够“站下去”进行,具体来说,新中国的制度法令、大政方针、领导集体与美好愿景,都是“站起来”和“站下去”的具体体现。

虽然“站立起来了”,但“我们的革命工作还没有完结”,所以毛泽东在第7段提出“不要松懈自己的警惕性”,在第8段则指明要想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对内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对外要争取其他国家的支持。

第9—12段,展望未来,分别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国防建设三个方面提出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任务,描绘出祖国未来发展的光明前景,并坚信我们一定能“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罢”显出了我们的力量,“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罢”显出了我们的自信,这两句话又都体现了我们对敌人的不屑,这与毛泽东那句“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异曲同工。

最后4句各自独立成段,表达对用鲜血、生命换取伟大胜利的人民英雄的悼念之情和对中国人民取得伟大胜利的庆贺之意,慷慨铿锵,令人感动。

这篇讲话逻辑严谨,结构严密,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说服力。讲话先介绍会议参与者,说明我们党的广泛团结;然后回顾中国人民的斗争历程,表明本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接着宣告“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的事实,阐述其伟大意义,指出革命还将继续下去,革命胜利的基础就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和争取国际友人支持;在此基础上展望未来,提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国防建设三大任务;最后以悼念和庆贺结束。讲话内容逻辑严谨,介绍参会代表是为了表明会议的可信度,回顾历史是让全体代表了解我们的光荣历史,布置任务是让大家明白自身的责任,展望未来是为了增强每一个人的信心。

这篇讲话针对性强,能够鼓舞人、感染人。讲话的对象是全国政协代表,这些人既是共产党的统战对象,又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依靠者,因此,把他们团结起来,让他们了解新中国,了解我们党所要作的努力,一起为新中国作贡献,是这篇讲话要达到的目的。政协代表很多不是党内人士,所以在这里没有主要谈党内的工作,更不提对中共党员干部才提出的要求,而是团结人、明方向、鼓干劲、增信心。为此,毛泽东一方面介绍与会代表的广泛性,指出本次会议的任务,表明我党团结各界群众一道建设新中国的决心,一方面回顾人民革命的光荣历史,指出中国革命胜利的意义,提出革命的任务,展望祖国发展的光明未来。这些内容可以说是与会代表,也是全国人民都想了解的,与会代表能够参与其中自然更是一份光荣,一份使命。

这是在重大会议上的讲话,有极强的理性,同时也带有强烈的情感,颇具感染力。这种感情从很多语言表达中都可以感受到,比如“全国人民所渴望的政治协商会议”“英勇的世界上少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修饰语的使用饱含着情感。又如“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我们的朋友遍于全世界。”在对未来的预见中抒发出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特别是最后三个“庆贺”句独立成段,使情感的抒发达到高潮。政协会议开幕讲话毕竟不是文学作品,不宜用过多的文学性手法表达情感,但将所做工作的意义与价值揭示出来,指出其超越当下、创造历史的美好前景,这本身就是极好的抒情,而读者理解了这些,也就能够理解其蕴含的情感。

QQ
企业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