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赏析两则【必修下册第二单元·资料链接】【教师用书内容】

周萍同繁漪和四凤的爱情纠葛,是一条明线;周朴园和侍萍的关系则是一条暗线。起先是由明线牵动了暗线(繁漪为了想从四凤手里夺回周萍的爱,而把侍萍招到了周公馆来),明线占着主导地位。最后却是暗线决定了明线(繁漪的争夺战已经完全失败,周萍正要偕四凤一同出走,忽然周朴园出现,承认了他与侍萍的关系,完全打乱了已成之局),又是暗线占了主导地位了。
首页 教学参考 教师用书 必修下册 《雷雨》赏析两则【必修下册第二单元·资料链接】【教师用书内容】

内容源自【教师教学用书】,提供doc可编辑文档下载。

下载地址

 

《雷雨》赏析两则

【必修下册第二单元·资料链接】

 

 

(一)曹禺剧作的语言艺术(陈瘦竹 沈蔚德)

剧作家塑造舞台形象,必须通过剧中人自己的语言和动作,直接诉诸观众的耳目,不像小说家那样,可以利用叙述人身份从旁加以说明以丰富读者的想象,因此语言对于戏剧中的性格描写具有特殊重要作用。戏剧语言的任务,首先在于显示剧中人的性格特征。言为心声,由于阶级地位和生活经历不同,各人的语言不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不相类似,而且所运用的词汇和语气必然各有特色。每一个剧中人在戏剧冲突中都占有一定的地位并发生一定的作用,为着各自的爱或憎、利或害而引起矛盾展开斗争,所以每一个剧中人在出言吐语时,绝不可能真正变成异口同声。剧作家只有掌握每一个剧中人的性格化的语言,才能展开戏剧冲突,从而揭示其中所蕴藏的社会内容和主题思想。

曹禺在开始进行艺术构思时,首先出现在他心目中的是“几个人物”,然后再从人物出发,构成尖锐复杂而又有重大社会意义的戏剧冲突。他不仅熟悉每一个剧中人,而且探索每个人的内心深处的奥秘。因此,他给每个人所写的台词(对话或独白),好像并非出于剧作家的手笔,而是发自剧中人的内心深处。他的语言来自生活,经过反复锤炼,表面看来都是极普通的日常语言,但是随处都带有鲜明的性格特征,这种性格化的语言,无疑是他的语言艺术的独特的成就之一。

曹禺在《雷雨》中生动地塑造了20世纪20年代旧中国的资本家周朴园的形象。他出身封建地主家庭,留学德国,接受西欧资产阶级教育,兼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思想和作风,对家人实行家长治,对工人实行残酷的剥削和严重的压迫。他的语言的基调是肯定、短促,随处带有命令口吻。当我们第一次看到他和家人聚谈时,只要听他说几句话,就不难理解他的性格的基本特征。自从他叫矿警开枪打伤工人以致引起工潮之后,他就急忙赶回家来多方活动设法镇压工潮,一直没有和家人聚谈,现在初次见面,马上命令妻子繁漪:“你应当再到楼上去休息。”周冲同情受伤工人,似乎要跟父亲讲理,他却不屑多辩,只用一句话封住了儿子的嘴:“我认为你这次说话说得太多了。”接着他看一下表,对家人说:“十分钟后我还有一个客来,你们关于自己有什么话说吗?”他后来强迫繁漪喝药,甚至于说:“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榜样。”最后他对周萍说:“我的家庭是我认为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在这一场中,他并没有多少动作,但是充满“应当”和“我认为”的词句,就使读者和观众了解他确实是个封建家长,而他看着表催家人说话,正好证明在他的性格中,不仅有封建主义的因素,而且还有西方资产阶级的特征。

戏剧语言的任务不仅在于显示性格,而且还要展开冲突。不同阶级的人和不同思想的人,各自代表不同的利益和要求,于是彼此引起矛盾,互相发生冲突。戏剧以冲突为基础,剧中人物的利益和要求既然各不相同,那就必然在动作中表现出来,所以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早就指出戏剧所模仿的对象是“在动作中的人”,并且认为“动作”是戏剧的灵魂。戏剧冲突的发展过程就是剧中人物的动作和反动作的斗争过程。在这不断的前进运动中,性格和冲突互为表里,性格引起冲突,冲突发展性格,而戏剧的主题就被充分而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因此,在戏剧作品中,语言的性格化和语言的动作性是密切相联系的,剧中人物既然都是“在动作中的人”,那么剧作家用语言来描写性格时,必须通过矛盾冲突来表现,因此高度性格化的语言经常就是富于动作性的语言。曹禺的戏剧语言,就是这样。

在《雷雨》第二幕中,周朴园和鲁侍萍这一场同样是叙述往事,可是这一大段交代比第一幕中鲁贵和四凤那一场更有戏剧性。周朴园认为被他遗弃的侍萍早已投河自尽,因此装出一副伪君子的假面具,自作多情,借以掩饰30年前的罪恶。他现在当然不知道站在面前的这个女人就是被他遗弃的侍萍,而30年来含辛茹苦的鲁侍萍,却已认清站在面前的就是迫害她的周朴园。这是富于戏剧性的场面,每一句叙述往事的话都像利箭一样戳穿了周朴园的假面具。周朴园在初见鲁侍萍时随便问道:“你——你贵姓?”鲁侍萍答道:“我姓鲁。”当鲁侍萍谈到“梅姑娘”“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时,周朴园抬起头来问道:“你姓什么?”鲁侍萍回答:“我姓鲁,老爷。”当他听到侍萍还活着,那个小孩也活着,他忽然立即问道:“你是谁?”她回答道:“我是这儿四凤的妈,老爷。”最后她提起他的一件纺绸衬衣上绣着一朵梅花和一个萍字,他徐徐立起问道:“哦,你,你,你是——”她说:“我是从前侍候过老爷的下人。”他到此不得不承认,“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在鲁侍萍自己叙述悲惨身世的过程中,周朴园先后四次问她是什么人,先是随便敷衍,继而惊惧,终而只得承认是侍萍。随着他的罪恶历史的逐步揭露,戏剧动作在一起一伏之中逐步发展。关于一个人的姓氏和身份的回答,在日常生活中本来是极平凡的事,但是在周朴园和鲁侍萍这一场戏中却极富于动作性,因而极富于戏剧性。周朴园的几次问话,从“你——你贵姓?”和“你姓什么?”到“你是谁?”和“哦,你,你,你是——”,以及他那每一次不同的声音、姿态、表情,鲜明地显示了他的渐趋紧张的内心动作,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曹禺在运用语言时经过了反复的推敲。这段对话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层次分明,回环起伏,由隐微至显露,终而达到波涛汹涌的高潮。

(节选自《现代剧作家散论》,江苏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二)《雷雨》的结构(钱谷融)

我们知道,任何艺术作品,它本身都是个完整的有着内在联系的有机统一体。而矛盾冲突就是这个统一体的心脏,就是作品各个部分,各种因素的联系的枢纽和中心。在戏剧作品中,这一点表现得尤其明显。戏剧作品的结构,其实也就是冲突的发生、发展以及解决的历史。剧作的结构艺术,就在于如何巧妙地揭示生活中人们相互间已经存在的冲突,并合情合理地、引人入胜地把它逐步推向高潮,最后,使它得到一个合乎生活逻辑的解决。《雷雨》中的矛盾冲突是十分集中、十分突出的。作者又善于巧妙地把剧中人物组织到这矛盾冲突当中去,让他们各自从性格的内在要求出发与周围人物展开斗争。在这里,我们看不到什么处在矛盾冲突之外,对矛盾冲突不起作用的人物。而他们所采取的每一种行动,所产生的每一种作用,又都紧紧地与他们自己的身份、地位,与他们自己的内心要求联系着。因此剧情的每一步的发展,都是从人物的性格中,都是从性格的相互冲突中,自然而然地、合情合理地产生出来的,最后的高潮的出现,也有着不可抗拒的逻辑的必然性。所以,《雷雨》结构的严密紧凑、完整和谐,已到了天衣无缝、浑然一体的境界。

《雷雨》中的矛盾冲突,既极尖锐,而又十分复杂;情节线索,也纵横交错,或明或暗,难分难解。周萍同繁漪和四凤的爱情纠葛,是一条明线;周朴园和侍萍的关系则是一条暗线。起先是由明线牵动了暗线(繁漪为了想从四凤手里夺回周萍的爱,而把侍萍招到了周公馆来),明线占着主导地位。最后却是暗线决定了明线(繁漪的争夺战已经完全失败,周萍正要偕四凤一同出走,忽然周朴园出现,承认了他与侍萍的关系,完全打乱了已成之局),又是暗线占了主导地位了。这两条线索,同时并存,彼此交织,互为影响,交相钳制,就使得剧情万分紧张曲折,引人入胜。读者和观众面对着剧中人的复杂的关系,尖锐的冲突,真不胜惊心动魄之至。

作者在第一幕中,通过四凤与鲁贵的对话,介绍了剧中人物的关系,勾画出故事发生的背景。然后通过周朴园逼繁漪喝药的一个场面,揭示周朴园的专横以及繁漪对他的反抗,显示出他们性格上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对立,从而也加深了周萍对他和繁漪之间的不正常关系的恐惧。第二幕头绪纷繁,但作者写来井然有序,各种矛盾进一步展开,并迅速激化。这里有:周萍同繁漪的正面冲突,周朴园同侍萍的见面相认,鲁大海的挨打,以及鲁贵、四凤的被解雇,等等。这样,周鲁两家人之间的矛盾纠葛更复杂化了。在这一幕中,周朴园和繁漪的矛盾也有进一步的发展。第三幕,故事移到了鲁贵的家,周萍、繁漪都到了这里。本来,在第二幕里,周朴园辞退了鲁贵和四凤,并宣布鲁大海已被矿上开除,而且同侍萍相约,从此鲁家的人不许再到周家。而周萍又已定在第二天一早即去矿上。看来周鲁两家的矛盾纠葛,从此便可了却。哪知忽又节外生枝,大海突然回家,正撞着四凤与周萍在一起。于是,周萍被赶跑,四凤也不知跑到哪里去了。这样,到下一幕里,所有的人遂又重集周家,合力演出了一出大悲剧。所以,第三幕可以说是在整个情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顿挫、跌宕,看来似乎已经离开了矛盾的中心,似乎原来拉得紧紧的弓弦已经开始有些松弛,其实却是更加接近了中心,却是为了要把弓弦拉得更紧而作的暂时的放松。第四幕,是最紧张的一幕,差不多自始至终都在激烈的冲突之中。先是周朴园与繁漪的冲突,接着是繁漪与周萍的冲突,鲁贵与繁漪的冲突,然后又是周萍与鲁大海的冲突,周萍、四凤与侍萍的冲突……最后到周朴园出场,当众承认了他与侍萍的关系,矛盾冲突就到了高潮。于是一家人死的死,疯的疯,这出悲剧也就闭幕了。而以上的每一个细节的发生,矛盾冲突的每一步的发展,以至最后的高潮的出现,无一不是入情入理,既合乎生活的逻辑,又合乎人物性格的逻辑,对读者和观众都有不可抗拒的说服力。

(节选自《简论《雷雨〉(上)》,《语文学习》1980年第5期)

QQ
企业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