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从分析人物入手,把握作品主旨【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教师用书内容】

以人物的身份撰写内心独白,摹写人物心理活动,能够导向对戏剧语言的仔细品味与深入挖掘。
首页 教学参考 教师用书 必修下册 教学设计:从分析人物入手,把握作品主旨【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教师用书内容】

内容源自【教师教学用书】,提供doc可编辑文档下载。

下载地址

 

教学设计:从分析人物入手,把握作品主旨

【必修下册第二单元】

 

 

学习活动一:探究“被毁灭的”

 

填写表格,领会鲁迅“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句话的内涵,体会悲剧的“净化”效果。

(受网页显示限制,表格内容无法浏览。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此任务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在研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戏剧冲突,体会悲剧内涵。从性格看,窦娥、鲁侍萍、哈姆莱特都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从遭遇看,他们都遭到了罪恶的侵袭,受到了罪恶的损害。从结局看,他们都被毁灭了。人物的美好与他们命运的不幸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悲剧的震撼力量正来源于此。

 

学习活动二:把握“这人是谁”

 

在活动一的三个人物中选择一个,以“人物自述”的方式表现其主要经历和性格。这里的写“人物自述”,并非搞文学创作,主要目的是借以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挖掘人物的思想动因,理解人物与环境的复杂关系,并根据自己的思考揣摩如何表演。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着眼全剧,整体把握人物。特别是要关注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梳理人物的“性格发展史”。

2.立体理解,从现象到本质。注意人物性格的多个侧面,不要概念化地理解;还要注意对人物的言行、人物之间的关系等进行全面、充分、综合的分析,兼顾他们所处的大环境与小环境,考虑他们的身份与性格,准确地理解他们的言行逻辑。

3.结合个人的人生经验理解人物。高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历,把自己的人生经验“代入”对人物的理解中,有时能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4.把“理解人物”和“表演设计”结合起来。既要用文字深化自己对人物的理解,还要设想怎样用语言和行动演活人物,甚至还可以设想人物的外形和服装,选用的道具,舞台的布置,等等。

 

学习活动三:呈现“当下内心”

 

学生从以下两个视角的各三个题目中分别选择一个,完成写作。

视角A:

1.以临刑前窦娥的口吻,写一封给父亲的信。

2.以鲁侍萍的口吻,写一篇日记,记叙课文节选部分中她的经历和感受。

3.以哈姆莱特的口吻,写一段自白,向父亲倾诉他在丹麦宫廷里的感受,特别是面对奥菲利娅试探时的复杂心理。

视角B:

1.以监斩官的口吻,写一段见到血溅、飞霜时的感想。

2.以周朴园的口吻,为自己三十年前的所作所为写一段辩护词。

3.以克劳狄斯的口吻,写一段独白,叙述他怎样看待哈姆莱特的疯言疯语。

上一活动中的写人物自述,对于梳理戏剧情节、把握戏剧冲突是很有效的,不过,未必能触及戏剧语言的细微之处。以人物的身份撰写内心独白,摹写人物心理活动,能够导向对戏剧语言的仔细品味与深入挖掘。

QQ
企业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