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目标、编写意图【必修下册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教师用书内容】

只有让学生对不同媒介的特点有一定的认识,学生才能利用好媒介进行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的传播,这样,学生对媒介的特点又会有更深入的感受和体验,能更进一步增长辨识信息的能力,提升媒介素养。
首页 教学参考 教师用书 必修下册 单元目标、编写意图【必修下册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教师用书内容】

内容源自【教师用书】,提供doc可编辑文档下载。

下载地址

 

必修下册  第四单元  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

单元目标、编写意图

 

 

单元目标

1.有意识地关注信息时代多种传播媒介对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影响,通过调查,了解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生活。

2.比较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能够撰写具有相应语言特征的文稿,提高信息时代背景下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3.利用多种媒介传播信息,掌握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介传播信息的相关方法和注意点,并进行有效实践,不断提升媒介应用能力。

4.了解辨识媒介信息的基本知识、方法,并将其运用于生活之中,提升思维能力;学习判断媒介信息的良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媒介素养。

 

 

编写意图

本单元属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课程标准指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跨媒介的信息获取、呈现与表达,观察、思考不同媒介语言文字运用的现象,梳理、探究其特点和规律,提高跨媒介分享与交流的能力,提高理解、辨析、评判媒介传播内容的水平,以正确的价值观审视信息的思想内涵,培养求真求实的态度。”同时,课标对该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作了如下说明:

 

(1)了解常见媒介与语言辅助工具的特点。掌握利用不同媒介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学习运用多种媒介展开有效的表达和交流。

(2)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真实性,辨识媒体立场,多角度分析问题,形成独立判断。

(3)关注当代网络文学和网络文化,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辩证分析网络对语言、文学的影响,提高语言、文学的鉴赏能力。

(4)建设跨媒介学习共同体,丰富语文学习的手段。

 

这些内容包括“了解”“辨析”两条学习主线,密切贴合时代发展和学生的生活,并在所设定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中暗含了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这些都是本单元内容设计的基本依据。

本单元围绕“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展开设计。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多种传播媒介相融合的信息时代。在这个时代,人们了解社会、与他人沟通、与群体产生联系、与周围世界交换信息和进行各种决策等都需要借助媒介,而且是多种媒介。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运用也受到多种传播媒介的影响,从而产生一些新的特点。与“媒介”“传播”有关的知识、理论相当丰富,本单元的内容设计主要聚焦于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试图在真实的情境与生活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

本单元包含三个学习活动。第一个学习活动为“认识多媒介”,该活动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让学生通过亲身调查、访谈,了解周围人获取信息的习惯,从而归纳不同媒介的特点。这里没有让学生直接从书本中获取媒介的相关知识,而是让他们先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发现与学习。二是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媒介,对一则招聘启事进行改写,从而体会不同媒介用语的特征。第二个学习活动为“善用多媒介”,设计了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为参加学校戏剧节的班级节目写一个跨媒介宣传推广方案。这一活动要求学生在认识媒介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媒介传播信息。学生需要先了解信息传播的多种相关要素,然后学习一些必要的媒介技术,最后还要设计相应的宣传方案。第三个学习活动为“辨识媒介信息”。当今人们的生活被海量信息包围,人们需要具备较强的辨识信息的意识与能力。学习辨识信息,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分析能力,又能提倡务实求真的精神,端正学生的价值观,有助于打造具备较高媒介素养的新青年,营造更为健康的媒介环境。

这三个学习活动并不是并列关系,而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而设计的。只有让学生对不同媒介的特点有一定的认识,学生才能利用好媒介进行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的传播,这样,学生对媒介的特点又会有更深入的感受和体验,能更进一步增长辨识信息的能力,提升媒介素养。这三个学习活动,从“识”到“用”到“辨”,前后衔接,相互勾连,情境的复杂程度逐步提升,任务的综合程度逐渐加大,意在引导学生由浅表认识到深度学习,逐步拓展。

本单元教材提供了三篇学习资源。《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与网络语言的发展》历史性地回顾了人类信息传播从口语传播、文字书面传播到电波有声传播再到网络和多媒体传播的发展过程和趋势,分析了各发展阶段信息内容、形式和传播媒介的特点,重点讨论了网络时代信息传播所面临的若干问题和困扰,并提出了“规范中国的网络语言使用,争取网络技术、网络媒体领域的国际话语权”的对策建议。《传播媒介变迁的社会影响》是我国学界较早关注“媒介形态本身对社会结构的影响”问题的文章,有很高的文献引用率。文章简要回顾了人类社会媒介技术和媒介形态的发展历程,提纲挈领地揭示了各历史阶段媒介的使用如何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乃至整个社会结构的变迁。文章敏锐地觉察到“继续分别讨论印刷、广播、电视、电话、网络传播的意义正在减弱”,前瞻性地预见到“所有的传媒技术的数字化已经成为可能”,指出“传播媒介”正在成为一个包容性术语,并预言这样的变化将对社会结构带来巨大影响。《涵养媒介素质,才有最美和声——迎接网上“新集体生活”》一文明确地提出媒介素质的概念,主张社会大众都要自觉地“涵养媒介素质”。文章虽短,却密集地提出了与现代网络社会新集体生活有关的一系列新现象、新名词、新理念和新问题。

之所以选择这三篇学习资源,也是为了更好地落实本单元学习目标。《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与网络语言的发展》一文主要对应单元目标2和单元目标3,《传播媒介变迁的社会影响》一文主要对应单元目标1,《涵养媒介素质,才有最美和声——迎接网上“新集体生活”》一文主要对应单元目标4。这三篇学习资源可以在组织本单元的三个学习活动中酌情使用,这样既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增进学生对传播媒介的认识,也能提供一些研究的角度或话题,启迪学生新的思考。

QQ
企业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