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信修睦 亲仁善邻】佳作共赏1 论为人处世的三种境界

作者受王国维诗词“三境界”的启发,阐释了成语中“为人处世所应有的三种境界”,中心话题非常明确。文章主体将成语安排为两两一组,分别对应了“基本准则”“关系纽带”“高尚情怀”三个层次。在“基本准则”层次,强调推己及人、换位思考的处事的基本方法;在“关系纽带”层次,强调在相处时坦诚真挚的态度,在偶然的、阶段性的相处过程中促成未定的人际关系;在“高尚情怀”层次,强调小我与大我的关系,在个人融入群体时需要确立更高远的情怀,作为前两个层次更正确地引导。全文结构清晰,层次递进,传统文化素材信手拈来,社会生活针对性强,展示出作者的品德与才识。
首页 高中主题写作 交往之道 【讲信修睦 亲仁善邻】佳作共赏1 论为人处世的三种境界

论为人处世的三种境界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刘未书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将人学习和体悟诗词的过程分为三种境界,“皆非大词人所不能道”。王国维以一句词指代一种境界的阐释方法妙不可言,我也受到启发,想用三组成语来阐释为人处世所应有的三种境界。

(以王国维《人间词话》引入,生动自然,由可见作者的文化储备。)

如何与人为善?如何立足社会?第一重境界一言以蔽之,则为“设身处地,推己及人”,拥有体察他人的眼光和为他人着想的心意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关于“设身处地”,《诗经》中有一篇《黄鸟》就很好地体现出我国先民对于这种人性的尊重与咏叹:“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穆公去世,功勋卓著的忠臣却要一同陪葬,“临其穴,惴惴其栗”,纵然是驰骋疆场的大将面对殉葬时也不禁战栗。而百姓们感怀子车氏重臣的恩德,悲悯于他们的处境,由衷地生发出“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的哀叹,重章叠韵中饱含了生灵对生灵的爱。“推己及人”则更不必说,儒家思想中应运而生的观念早已渗透进我们点滴的生活,用现代的话来阐释,那就是“换位思考”,其实这些话空谈起来虚无缥缈,但却早已落实在儿时师长对我们一言一行的教导中。

(以问题引入第一重境界的细述,又能看到“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承袭性。)

第二重境界更偏重于具体阐释人与人相处时所应怀有的态度,即“推心置腹,肝胆相照”,拥有心无他顾的坦诚和彼此珍重的情义是为人处世中不可或缺的关系纽带。曾子在“三省吾身”的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反省便是“与朋友交而无信乎”,可见君子们对于相处过程中坦诚态度的渴求。推己及人只是内心的涟漪,而推心置腹的过程才是两个人彼此的剖白,从生到熟,由异求同,人们在推心置腹的过程中才能缔结稳定的人际关系,进而促成稳定的社会关系。推心置腹中,我们兴许能产生伯牙与子期互为知音、曹操与鲍信筹谋大事的挚友佳话,而肝胆相照的情谊更将这样一种人际关系升华甚至是悲剧化得淋漓尽致。张世杰可以在家国沉沦、挚友陆秀夫跳海、文天祥被俘之时和他们一同赴死;黄兴也可以为了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带着满身病痛而工作不已,最终过度劳累离世。可见这种情谊发展到极致就是一种不计回报乃至超脱生死的境界,就如同老杜诗言“真堪托死生”。

(第二重境界的论述中,作者引用例证多样,形式多元,让行文更显丰厚,更富灵动性。)

第三重境界我谓之“休戚与共,唇亡齿寒”,即在明确了我与他人、我与社会乃至家国的关系之后,要心怀未雨绸缪的助人态度和未乐先忧的高尚情怀。这种态度与情怀,往往能在与人相处,甚至为家事国事谋划时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艾跃进教授在其演讲中说:穷人和富人,我一定站在穷人一边,因为我是他们的一分子;人民和官员,我一定站在人民一边,因为我是他们的一分子;中国和外国,我一定站在中国一边,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艾教授一席话也点醒了我们,为人处世之中一定要明白自己源于何处,从属于何处,受何人何处悉心之呵护,又该如何呵护那与我心连心、与我血肉相融的人。个人的荣辱,往往是与人际关系中他人的荣辱乃至祖国的荣辱紧密相连、分不开的。同担当,共患难,又或者如范仲淹所言“先忧后乐”,大致都是对这种患难精神的体现。就像余秋雨评价巴金时说的那样:“巴老是在抑郁中享受着人生。”于助人中助己,在忧心中达观,这便是“休戚与共,唇亡齿寒”所说的道理。

(该层面的论述可见得作者的人文情怀,好文章中有见识,好文章中有格局。)

由体察他人到坦诚相待,由真切情义到忧人忧天下。以小见大,由浅而深,这就是成语中所体现的为人处世的三种境界。

(结尾总结全文的三重境界,谈及关联,简明扼要。)


总评

作者受王国维诗词“三境界”的启发,阐释了成语中“为人处世所应有的三种境界”,中心话题非常明确。文章主体将成语安排为两两一组,分别对应了“基本准则”“关系纽带”“高尚情怀”三个层次。在“基本准则”层次,强调推己及人、换位思考的处事的基本方法;在“关系纽带”层次,强调在相处时坦诚真挚的态度,在偶然的、阶段性的相处过程中促成未定的人际关系;在“高尚情怀”层次,强调小我与大我的关系,在个人融入群体时需要确立更高远的情怀,作为前两个层次更正确地引导。全文结构清晰,层次递进,传统文化素材信手拈来,社会生活针对性强,展示出作者的品德与才识。


QQ
企业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