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两用中,守中致和】佳作共赏1 由熟入生方能有所成就
文章以具体的事例小角度切入,引出观点,首尾呼应,层层推进、逻辑严密。在引出观点后,先论述由生入熟的意义,是根基;再论述由熟入生的价值,在于创新和发展。然后阐释“画到生时”之“生”的本质内涵,进一步由小到大,从个人扩展到社会的发展层面,最后再回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开有合,张弛有度。
【执两用中,守中致和】佳作共赏2 在熟与生之间
文章以质疑人们所熟悉的认知开头,引发读者的思考,接着阐释“生”的两种不同含义,点明观点,给人启发。然后说明由熟到生的难度和条件,表明其可贵、为后面深入阐释由熟到生的意义和价值作了铺垫。最后强调要把握好生与熟的辩证关系。总体上体现了较强的思辨意识,深入阐释了生与熟的辩证关系及其转化的条件,引人深思。
【讲信修睦 亲仁善邻】佳作共赏1 论为人处世的三种境界
作者受王国维诗词“三境界”的启发,阐释了成语中“为人处世所应有的三种境界”,中心话题非常明确。文章主体将成语安排为两两一组,分别对应了“基本准则”“关系纽带”“高尚情怀”三个层次。在“基本准则”层次,强调推己及人、换位思考的处事的基本方法;在“关系纽带”层次,强调在相处时坦诚真挚的态度,在偶然的、阶段性的相处过程中促成未定的人际关系;在“高尚情怀”层次,强调小我与大我的关系,在个人融入群体时需要确立更高远的情怀,作为前两个层次更正确地引导。全文结构清晰,层次递进,传统文化素材信手拈来,社会生活针对性强,展示出作者的品德与才识。
【讲信修睦 亲仁善邻】佳作共赏2 仁者之爱,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首段入题语言精练,指出“爱”的概念意蕴深远。对“爱”的理解越充分,对我们感受“爱”、表现“爱”就越有指导性。接下来探讨“爱”的概念,首先以“慈母手中线”“为国捐躯”等生活经验与孟子经典论述为依据,认为“爱”是“发自人内心情感、表现为利他行为”,且“总是善好的一类行动或体验”,并指出这样的“爱”对“团结人类”的重要作用。但作者不满于这个“小爱”层面的理解,从传统文化视角认识到“爱”还需要雕琢与升华,才能“以更大的爱支撑‘我’所见的世界与‘我’自己的生命”,打开了思考的视野与胸怀。最后一部分从“观念上追求爱”落实到“生活中也不断引导和规范爱”,高屋建瓴之余又脚踏实地。这篇文章不仅从“爱”的话题,更从写作思维、写作视野等方面,启示我们要不断提升,切磋琢磨。
【实事求是 知行合一】佳作共赏1 知行消长,决于时代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文章其实很难写,但是《知行消长,决于时代》这篇文章却处理得很好。作者首先从哲学的层面上肯定“知行合一”的辩证关系,然后马上进入现实层面,就到底应该是“解释世界”还是“改变世界”进行具体分析。文章的核心段落看似从反面入手,但是有破有立,观点鲜明。看似没有具体的事例,但是能以高度凝练的语句在利弊分析中,让读者联想起一个个忽视客观规律或者陷于空谈的具体例子。文章最后更是以鲜明的倾向展现了自己重“行”的立场,并将“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一同纳入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行为的高度,完成了对“知行合一”的第二次统摄。
【实事求是 知行合一】佳作共赏2 慧眼知山海,素履行万疆
议论文如何“华而实”?《慧眼知山海,素履行万疆》这篇文章便是一个典范。从语言上来看,文章措辞优雅,形象生动,具体还原了“听”“看”“做”的场景,让人身临其境。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娓娓道来,亲切可感。从结构上来看,文章避免了面面俱的流水账的写法,既注意到了“听”和“看”的弊端,也看到了两者与“做”的内在联系,更对“做”的身进行了两个层面的深入剖析。文章情感真挚,层层推进,气韵流动,读来给人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