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指导【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教师用书】

【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教师用书】单元研习任务中提出的如何理解鲁迅创作《阿Q正传》的动机,怎样理解阿Q的精神胜利法,就是《阿Q正传》的核心研习任务。
首页 教学参考 教师用书 选择性必修下册 教学指导【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教师用书】

普通高中教科书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选择性必修 下册 第二单元

提供doc可编辑文档下载:下载地址

 

教学指导

 

在设计、组织本单元教学时,教师应深入体会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目标和进度安排,灵活设计教学方案。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落实课程标准“至少选读10位现当代代表性作家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方面的作品,大体了解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概貌”的要求,调动学生充分开展自主阅读。对文学作品内涵的把握、风格的品析,还有对文学发展概貌的了解,都建立在一定的阅读量的基础上,课程标准对“量”的要求,正是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因此,不能将本任务群的研习,仅仅局限于对教材所选作品的精读精讲,而要充分开展课外阅读、自主阅读。不妨先以1课时作为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的起始课,进行前置安排,明确单元研习任务,引导学生制定研习计划。让学生梳理已学过和阅读过的现当代文学作品,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预习本单元的各篇作品,并有计划地布置学生阅读课程标准推荐阅读的现当代文学作品,力求让学生大体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概貌。

其次,要引导学生关注当代文学创作的动态,选读新近发表的有影响的作品及相关评论。从教学实践来看,关注当代文学创作的动态,应当在学生通过自主梳理,大体了解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概貌的基础上进行。可以利用学生在文学作品阅读任务群各单元中阅读当代文学作品所获得的经验来研讨作品,还要引导学生关注当代文学创作的动态,关注对有影响的作品的讨论等。值得说明的是,对“新近发表的有影响的作品及相关评论”中的“新近发表”和“有影响”,不应作狭义理解。如果扩展到学术界关于当代文学评论的界定即“八十年代以来的文学”或“改革开放之后的文学”,以及课程标准中强调的“反映改革开放以后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或结合鲁迅文学奖和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则可研习的作品更多,更能体现“有影响”,也会有足够多的“有影响”的“相关评论”可供选择,从而就大大拓展了研习的空间。

再次,要重视单篇作品的阅读与整本书阅读的有机联系。课程标准规定:“整本书阅读与研习任务群,在选择性必修阶段不设学分,穿插在其他任务群中。”本单元的《阿Q正传》《边城》《茶馆》等均为节选,是开展整本书阅读的良好切入点。需要注意的是,课程标准推荐的现当代文学作品,数量较多,许多作品篇幅也比较长,教学中不可能安排大量的时间进行整本书性质的阅读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充分调动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方法,以本任务群研习现当代文学作品的目标为基本指向,主要采取略读泛览的方法来进行自主阅读。

最后,要重视对作品的细读,力求把握作品的精神内涵与艺术价值。选择性必修阶段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的要求,相比必修阶段文学作品阅读任务群有进一步的提升,主要体现为要求学生从体裁特征、题材内容、文学发展阶段等不同角度进行研习,把握作品精神内涵与艺术价值。教师应该围绕这一目标,组织学生从语言、形象、构思、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教学中,不应将主要精力花在对作品思想内容与表达技巧的详细讲解上,而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学习提示等内容进行深入研读。应当强调的是,“单元研习任务”是本单元的核心研习任务,教师设计教学要围绕核心研习任务进行。当然,可以将其整合到自己的教学方案之中,但不应当弃置不用,另起炉灶。也就是说,教学方式和设计可以多样化,个性化,教学内容也可以有一定的取舍,但基础的核心研习任务一定要完成。比如,单元研习任务中提出的如何理解鲁迅创作《阿Q正传》的动机,怎样理解阿Q的精神胜利法,就是《阿Q正传》的核心研习任务。

围绕核心研习任务,教师应当设计、组织能促进学生个性化体验的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按照必修阶段精读文学作品的经验,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应当注意的是,所谓精读,指的是阅读要求,不能狭义地理解为只是对个别文本的精细解析。教师应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比如,可以组织朗诵会,朗诵不同流派或作家的诗歌、散文,体悟作品的情感特点和语言风格;还可以选择剧本的片段尝试表演,以品味《茶馆》中“响嘣儿脆”的京味语言,体会人物语言贴合身份、性格和情境的特点,在体验戏剧冲突的过程中加深对人物性格的理解。

本单元的写作任务,依照课程标准规定包括两部分:一是写读书笔记,写出内容提要和阅读感受,以及写作品评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二是选择喜欢的文学体裁,练习创作短篇作品。这是和必修阶段一脉相承的。但课程标准对于本任务群的学习更重视研读后的交流和评价活动,要求从不同的角度撰写作品评论。在相应的学业质量水平描述中,强调欣赏文学作品应能品味语言,感受语言的美。基于这样的认识,考虑到教材已经在必修上册安排了“学写文学短评”,所以把“语言的锤炼”作为单元核心研习任务,要求结合本单元课文中的实例,探究语言的表达技巧,写语言鉴赏札记。这个研习活动可以穿插在对作品的精读过程中进行。当然,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有不少同学最终会将札记整理、提炼、充实,形成作品评论及论文,这当然是更为理想的学习成果。本单元的有些研习活动虽不是专项的写作活动,但也都涉及写作。如为“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读书报告会”做一份文案设计,在读书报告会上推荐一部现当代作家作品并说明理由,制作一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读情况”调查问卷,等等,都涉及形式多样的写作活动,而“研习”也需要培养多样化的表达能力。

QQ
企业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