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扫一扫联系
普通高中教科书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选择性必修 下册 第四单元
提供doc可编辑文档下载:下载地址
关于单元研习任务
一、自然科学论著专业性很强,涉及一些专业知识,行文中常常使用科学术语和概念,在阅读方法上应该采取合适的阅读策略,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其思维和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围绕“如何阅读自然科学论著”,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自然科学论著其实是有“窍门”的,比如抓住其中的基本概念,把握概念间的联系,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等等。小组合作,分别梳理本单元课文的主要概念、基本观点,看看作者是运用了哪些现象或事实来支持他的观点的。可以列出一个表格,以便清晰地呈现文本的内容和思路。然后再总结一下,想一想,阅读这一类论著,应当掌握哪些基本的方法?与同学讨论,交流心得。
2.自然科学论著的语言讲求严密、准确,复杂的思路常常用长句子来表述。阅读长句子,要把握句子的基本成分或结构层次,理解句中的重要概念,进而掌握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从《自然选择的证明》等课文中找出一些比较“难懂”的长句子,想一想,自己是怎么读懂它们的?
自然科学论著往往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理论性,可以带着不同的任务反复阅读。初读,可以大致了解作者在什么背景下提出了什么问题,依据什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不妨逐段或者逐章进行概括,整体了解论著内容。再读,则是对重点内容的精读。第一,把握核心概念。自然科学论著中有不少专属词汇,表示了某一领域的基本概念。要充分调动理科的知识积累或者查阅工具书,理解其内涵。更要注意作者用来表达自己主要观点而选择或者提炼出来的核心概念。比如,课文《自然选择的证明》中的“自然选择”“生存斗争”等,这些概念中蕴含着作者的基本主张和观点,要圈画出来,结合关键句及作者的论证过程进行理解。第二,把握表达主旨或阐述观点的句子,注意作者提出了什么假说、判断。比如,《自然选择的证明》中“谈到地理分布,如果我们承认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由于气候及地理的变化,以及由于诸多偶然而未知的散布方式,生物曾发生过从某一地区向另一地区的大规模迁移;那么根据遗传变异学说,我们就能很好地理解许多有关生物分布上的重要事实”一句,作者的判断是:遗传变异学说可以解释生物分布的重要事实。这就是一个关键句,随后的文段中给出了具体解释和事实依据。第三,梳理作者列出的现象、事实等依据,分析作者的论证过程,理解作者的逻辑。《自然选择的证明》中有大量现象和事实,作者或以之作为理论解释的对象,或以之作为证明观点的依据,或在分析之后作为补充的例子,要准确把握这些现象、事实和观点之间的关系。在精读的基础上,可以继续进行研究性阅读。针对自己的疑惑或者感兴趣之处,查阅相关文献,就某个概念、观点进行深入辨析,判断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论述是否严密,还有什么没解决的问题等。
自然科学论著理论性较强,表意严密,常常运用一些复杂的长句子。对于复杂的长单句,要注意抓住句子的主要成分,把握主要结构,特别注意定语的修饰或限制作用。比如,“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限制这种缓慢的,并巧妙地使每一种生物类型都能适应最为错综复杂的生活条件的力量”,句子主干是“没有东西可以限制力量,”“任何”意在修饰,强调必然性和绝对性;“缓慢”“巧妙”也是修饰,“使每一种生物类型都能适应最为错综复杂的生活条件”则是限制,表明“力量”的具体内涵,结合上下文理解,就是“自然选择”的力量。自然科学论著要表达复杂精密的逻辑思维,还常用多重复句。要梳理出句子的层次,逐层分析,正确把握各分句之间并列、递进、选择、顺承、转折、因果、假设、条件等的语意关系,进而准确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
二、在阅读本单元课文的基础上,从下列任务中任选其一完成。
1.科学论文发表时,一般都有提要或摘要,可以让读者迅速了解研究成果,也便于论文的归类、整理。搜集并阅读一些论文提要,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选择本单元的一篇文章,为其写一段提要,200字左右。
2.在文字叙述的基础上,穿插运用图片、图表、視频等,能够使抽象难懂的科学知识直观明了,易于理解。选择本单元的一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向同学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你的阅读所得。
这项学习任务旨在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展示学习成果。内容提要,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介绍论著的梗概和要点。内容提要一般包括以下内容:简要说明作者想要解决什么问题,运用了什么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结论是什么。重点是研究的内容和结果。撰写内容提要,要注意整体把握论著内容,提纲挈领,提炼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和论证逻辑,回避常识性内容、引用性内容、与题目重复的信息。写作提要,要注意思路清晰,表意明确,语言简练,术语规范。
科学论著的内容相对抽象,理论性较强,交流、介绍时,可以根据内容特点,综合运用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多种形式。比如,讲解《宇宙的边疆》,可以插入星系、太阳系等的图片,还可使用一些科学漫画。讲解《自然选择的证明》,可从自然探索类纪录片中寻找一些片段。介绍《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可运用图表,分列各学说的由来、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等信息;还可借助一些实物模型,直观呈现某一学说的内容。
三、学习本单元,你也许会受到科学精神的触动,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结合其他学科的学习,选择一个有兴趣的课题(如理科课程学习中生成的小发现、质疑或者科学假说,也可以从“进化论的历史”“人类宇宙观的发展”“中国古代科学传统”等课题中选择其一),作拓展阅读和研习。
1.在相关学科教师的帮助下,选择与你的研习课题有关的一本自然科学著作或者一篇科技论文,认真读完,然后撰写一份读书报告。写作时要尽可能运用本单元学习所学到的方法。
2.文章完成后,最好能回顾反思,再进行修改。前人总结修改文章的做法,一是“吟于口”,通过反复诵读来检查修改;二是“待于时”,写好后先放一放,等有新的想法后再修改;三是“求于友”,与师友切磋交流,虚心向别人请教。尝试借鉴这些做法,先自行修改,觉得满意后,与同学交流。
读书报告是一种积累资料和整理心得的方法。可以深化自己对所读论著的理解,也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学习做好准备,打下基础。撰写读书报告,一般先要简介论著的内容和作者情况,如果是图书,还要记录书的出版时间、出版社等基本信息以备以后查考。评论是读书报告的核心内容,指对论著的理解、评价和提问,包括对作者观点的评价,对作者论述依据的分析,对论著的突出特点的梳理,对论著在所处领域的价值的评估等。
国外学术界通行的“书评”范例,常常包含四个要素,写作读书报告时可以参考。
吸引注意——应当有一个能够充分引起专业性注意的开始,这取决于该书的问题是否重要,所以应当选择重要的、有价值的作品;同时也取决于你是否抓住了那些问题所以不能泛泛而谈,而应当聚焦在特定的主题上。
真实再现——平实叙述书中想说的东西,而不是报告你自己想说的,或你认为应当说的东西。不要将文献的实际内容(作者观点)和你的评估(你的观点)混淆在一起。两者虽然相关,但是不同。
总结提炼——讨论该作品提供了什么信息和贡献。
评估判断——说明自己的看法:文献作者的意图是什么?在你看来是否达到目标,它是否进行了成功的论证?(参见张静《社会学论文写作指南》)
要写好读书报告,阅读时就要注意做好读书笔记,随时摘抄、评注,记录心得,这些都是些读书报告的重要素材。最好再进行扩展阅读,了解作者思想的发展,写作时的背景,别人对这一论著的研究等。写作时,文字表达要求逻辑清晰、语言简洁流畅。引用资料时要注明出处,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信息。
读书报告写完之后,可以参考以下标准进行修改:抓住中心问题,切入口小,挖掘深,而非面面俱到;明确区分叙述和评价,叙述真实、客观,概括准确、清楚;在叙述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回应、评价和思考,而不是只有内容摘录;评价具有一定的研究性,而不是空谈自己的印象;引用他人的评论要准确、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