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扫一扫联系
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一单元 资料链接
提供doc可编辑文档下载:下载地址
犯中见避
——《改造我们的学习》论证特色举隅
郭秀楷、卢瑞宝
毛宗岗在《《三国演义〉读法》中指出:“作文者以善避为能,又以善犯为能。”“犯”就是重复。重复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艺术技巧,能否以此观照议论文的写作艺术呢?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说:“就我从阅读中所体会到的来说,说理文的写作和文艺创作在道理上也有很多相通之处。”
可见,如同书画同源,妙理互渗,打通同为语言艺术的不同文体之间的界限,是完全有可能的。
阅读《改造我们的学习》,我们会发现其中有着惊人的“重复”现象。作者在论证过程中,在肯定了建党二十年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所取得的成绩后,用了五处前后照应着的表面看来颇多相似的重复文字,即党内在研究现状、研究历史、学习革命理论这三方面存在于学风上的缺点、错误接二连三地出现于文章二、三、四各部分中。仔细考察,这些互相照应着的重复内容类似诗歌中的复沓、小说中的情节重现,处处体现着作者在论证时的匠心。
一般来说,作文应该“剪截浮辞”“以少总多”,但“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此文作者着意让有关语言材料反复出现,首先是为了卓有成效地提挈主旨、集中思想、强化认识,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改造我们的学习”的必要性与迫切性。除了必不可少的正面论证,作者更致力于反面论证。他直截了当地摆问题,毫不含糊地指缺点,不厌其烦地阐述党内存在的“极坏的作风”,抓住主观主义者不注重研究现状,“对于中国今天的面目若明若暗”,割断历史,“对于中国昨天和前天的面目漆黑一团",抽象地无目的地去研究理论,把马列主义当作教条等理论和实际分离的学风,前后贯通,反复阐述,穷形尽理,屡屡晓示,使主观主义态度的表现、危害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重复”中得到集中的披露与深刻的揭示,同时也让三番五次受到语言信号刺激的人们产生响震未绝、惊雷又起的感觉,觉得缺点怵目,危害惊心,改造学风,迫在眉睫。
重复,在艺术表现上,不只是一种“集中”,也是一种“推进”。文中的数次重复,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这两个层面上不断延伸扩展,各得其宜。第二、三部分两两相应的四次重复,从不同侧面,或反面,或对比,或肇端续接,或竿头进步,论述了“为什么要改造我们的学习”这一中心论题;第四部分的承前反复,则是针对第二部分列举的缺点,有的放矢地提出了“怎样改造我们的学习”的具体做法。数重重复的过程,是论证回旋奔迸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也是对主观主义学风彻底否定、对马列主义学风执着倡导的过程。
当然,重复之中要不见重复,做到“犯中见避”,这才是艺术的重复。事例随意排列,阐述一成不变,会使人发腻生厌;同辞重句,重床叠架,论证自然因臃肿而薄力。只有做到“犯中之避”,每次重复才能成为“在更高基础上的重复”。本文前一层面上的四次重复,无论是内容还是表达形式,都同中见异,“犯中见避”。第二部分首次出现的内容是直接指出党内存在的“极坏的作风”在研究现状等三方面的表现,作为反面论证的事实论据;再度重复的是剖析与上述三方面表现对应着的“极坏的典型”及其危害,进一步论证了主观主义学风是误人不浅、不可等闲视之的“谬种”。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深化,前后两次文字大同小异、内容泾渭分明的重复,则自然地成了由表及里“将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对照地讲一下”的论证依托与推论前提。如果深入探究,还会发现语言表达更有“避之一法”。这样的重复,出意于不同语境之中,不是说车轱辘话,却似银幕上的重现镜头,音乐上的主题再现,灵活多变,各有所归;这样的重复,实际上是一个层递叠进的论证过程,不但能够收到如顾炎武说的“复而不厌”的艺术效果,还能够使构思缜密如天衣无缝,结构谨严似一气呵成,更能够使论证说理在有的放矢中荡起令人信服的力量,回旋成理足气盛的艺术效应,使人迫切地感到必须义无反顾地改造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主观主义坏学风,树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好作风。
在这方面,《改造我们的学习》不愧为学习议论文写作艺术的范本,而适当借鉴其他文体的写作技巧,对矫正当前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大量存在的模式化八股气现象,或许更有除旧布新的意义。
(选自《语文教学通讯》199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