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扫一扫联系
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一单元 资料链接
提供doc可编辑文档下载:下载地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的例证、引证、析理
吴铭华
这篇文章所论述的,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在政治、哲学理论上具有一定的深度,长期以来又被林彪、“四人帮”横加歪曲,所以,要将这个问题说清楚,就得正本清源,既要引经据典,还马克思主义理论以本来面目;又要摆出确凿有力的事例,让读者在事实的验证下领会科学原理;还要进行充分的说理剖析,让他们明白一些基本的观点。从写作上看,例证、引证、析理是本篇用得最充分的三种论证方法。三种方法的主要特点在本文的反复说理中表现得比较突出,因而可以把本文作为这三项论证方法的讲授范例。
1.选用确凿、典型的事例证明自己观点的论证方法,叫例证法。
例证法的核心是举例。议论文中的举例一定要简练、概括,和整篇的逻辑思辨融为一体。议论文中的举例是以事实证明论点,它不是“叙述”。因为举例不能用叙述的语言,而必须用说明的语言。如本篇第一部分第三节,为证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所举科学领域的典型二例,完全用的是说明语言。就是说到世界科技界对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的种种评价,也只用了“有人赞同,有人怀疑,争论不休”十二个字作概括的说明。
与此相关联的是,举例不用顺序法而用截取法,为了简练而有力地证明论点,它可以斩头去尾或取头取尾,从一件完整的事实中截取一节。如关于哥白尼太阳系学说提出之初,在科学界内部、科学界与宗教界之间所引起的长期的激烈的斗争这一事实,在某些文章中,如果被引用来论证“真理的被公认,需经过长期的激烈的斗争”这一观点时,就需要作重点说明。但在证实本文论点时,就无须详述,而只取这一事实的头尾作为论据就行了。举例要简练,就必须讲究用语,说明中要选用概括、凝练的词语,特别要在动词或修饰语的选用上花一番斟酌的功夫,如:“马克思主义原是工人运动中的一个派别,开始并不出名,反动派围攻它,资产阶级学者反对它,其他的社会主义流派攻击它,但是,长期的革命实践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真理,终于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这一段举例中的加点的词,都是经过推敲的“炼字”,对事例的说明既概括又准确。
为做到举例简练,有些事例的说明,可运用纵横比较的方法。如:“那时第二国际的头面人物是考茨基,列宁主义者是少数,斗争持续了很长一个时间。俄国十月革命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证明列宁主义是真理,宣告了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路线的破产。”这中间的“头面人物”与“少数”,“证明……是真理”与“宣告了……破产”便形成了鲜明的纵比和横比。
为做到举例简练,事例说明中有时还可以渗入说理成分。如:“长期的革命斗争,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是正确的,而‘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是错误的。”这些话,既是对毛泽东思想成为真理这一事例的说明,又是对实践检验真理这一观点的阐述,收到了事理结合、言简意赅的效果。
2.经典作家的言论、科学上的公理、尽人皆知的常理、历代相传的格言等,可作为议论文的事理论据。用事理论据论证自己观点的方法,叫引证法。
引证法,学生一般只知道“证明”这一种方式,因而他们在习作中运用这种方法就比较呆板。其实,引用论证的方式是多样的。
有的事理论据,是用来作为提出论点的依据的。它引在论点的前头,引用之后,紧接着概括出论点。如本文提出中心论点之前就引了1845年马克思所说的关于检验真理标准问题的一段话。这样的引用,使论点的提出有确凿的理论根据,文章一起首便高屋建瓴,理直气壮。
有的事理论据,是引用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在引用之后,一般都紧接着进行阐述。借所引事理中蕴含的义理,或将引语与论点扣连,或将道理向深广处阐发,或由道理引入实际。如本文引了毛主席《新民主主义论》和《实践论》中的两段话证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后,紧接着便扣住引语中的“只能”“才是”,将道理向深处作了三层阐发。
有的事理论据,在论述中起承上启下、将前后两层说理扣连起来的作用,如本篇第二部分的第三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之所以有力量,正是由于它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客观真理,正是由于它高度概括了实践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并用来指导实践。正因为这样,我们要非常重视革命理论。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列宁选集》第1卷第241页)理论所以重要,就是在于它来源于实践,又能正确指导实践,……”中间所引的列宁的一句话,既连接了上下说理,本身又是概括了一个说理层次,用引用化繁为简,寓严密于简洁之中。
有的事理论据则起了提出论证前提的作用,紧接着的是进行推理论证。如:“毛主席说:‘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297页)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这是一个省略了小前提的“三段论”。引经典的话来做三段论的大前提,就能使演绎推理的前提坚实有力。
还有的事理论据,引在论述的末尾,对全段说理起着总结的作用。如本文第三部分的第一节,在论述了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绝对的意义,又具有相对的意义的道理后,引了列宁的一段话来归纳总结,以证实本文所说是完全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的,与提出论点前的引用有异曲同工之妙。
3.例证法和引证法是很少单独运用的。要鲜明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光摆事实和事理论据是不够的,还需要说明这些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论点真正立起来,这就是析理。
析理法的运用,首先要注意说理分析的科学性,即注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问题、解剖事理。
本文中的析理处处闪烁着唯物辩证法的光辉。如在阐述检验真理标准的绝对意义和相对意义时指出:“就一切思想和理论都必须由实践来检验这一点讲,它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就实践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上都有其局限性,不能无条件地完全证实或完全驳倒一切思想和理论这一点来讲,它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但是,今天的实践回答不了的问题,以后的实践终究会回答它,就这一点来讲,它又是绝对的。”在阐述真理是发展的这一观点时,又分析说:“任何思想、理论,即使是已经在一定的实践阶段上证明为真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要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而得到补充、丰富或者纠正。”本文处处注意了分析问题的全面观点,如第二部分分析马列主义和实践在批判修正主义中的作用时,既肯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批判修正主义的锐利武器,又指出只有从实践经验出发才能使这些原理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在论述真理在实践中的发展时,既指出了在对新事物新问题的不断研究中会产生新的理论概括,又指出这些新的理论概括是否正确还须经实践检验。有了唯物辩证的观点,我们认识事物时就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真正深入事物的矛盾,把握事物的本质特点,使析理具有科学性、全面性。
其次,析理法的运用,还须重视剖析过程中的逻辑性。
析理的逻辑性,表现在概念的准确和判断的得当上。
要正确地思考问题,准确地表达思想,思路清晰,说理明晰,就必须注意准确地使用概念。通过释概念(即阐释或辨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求得议论的前提的一致,是析理论证中常用的一种逻辑手段。如本文在剖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道理的一开头,先对我们所说的真理的性质含义作了阐释:“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真理是客观真理,是人的思想对于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这种明确的解释和规定,就为进一步的剖析确立了正确的前提,避免了概念上不必要的纷争和混乱。
判断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只有正确地认识事物,使剖析中的判断切合实际,才能准确、严密地表述思想和观点。本文十分重视判断的正确性,以简单判断而言,有的判断精细地、恰如其分地说明客观事物。如:“社会主义对于我们来说,有许多地方还是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有的判断则鲜明地表示了对是非、真伪的判定。如:“凡有超越于实践并自奉为绝对的‘禁区’的地方,就没有科学,就没有真正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而只有蒙昧主义、唯心主义、文化专制主义。”有的判断则明确地指出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如“任何思想、任何理论必须无例外地、永久地、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
这样的判断就可以使说理严密,析理论证中洋溢着一种雄辩的逻辑力量。
析理的逻辑性还表现在论证的严密上。本文许多段落的剖析真正揭示了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关系,论证周到、缜密,合乎逻辑,因而具有了一种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以第一部分的第二节为例:作者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论点,引毛主席的话初步证实后,分两层进行了析理论证。先对真理的性质作阐释,为剖析确立正确的前提;再从反面,用否定的形式论证检验真理的标准;继而从正面,用三段论演绎推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特性(大前提),只有人的社会实践具有把思想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特性(小前提),只有人的社会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结论)。
这种严密的析理所产生的逻辑力量,是任何高明的表现手法和惊人的语句都不能产生的。
(选自《语文教学通讯》198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