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易卜生、歌德、普希金、惠特曼、特朗斯特罗姆【教师用书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

首页 教学参考 教师用书 选择性必修中册 作者简介:易卜生、歌德、普希金、惠特曼、特朗斯特罗姆【教师用书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

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四单元 资料链接

提供doc可编辑文档下载:下载地址

 

作者简介:易卜生、歌德、普希金、惠特曼、特朗斯特罗姆

 

1.易卜生

易卜生(1828—1906),挪威戏剧家。出生于挪威南部希恩镇一个商人家庭。由于父亲破产,只接受过几年小学教育。1849年开始戏剧创作,1851年担任新建立的卑尔根民族剧院编导,1862年改任克里斯蒂安尼亚(今奥斯陆)挪威剧院导演。1864年离开挪威,长期旅居意大利和德国。晚年回到挪威,他去世后挪威为他举行了国葬。易卜生的早期创作多为取材于挪威历史传说和民间故事的民族戏剧,富于浪漫主义色彩。自《布兰德》和《培尔·金特》等作品之后,他转入现实主义阶段,19世纪70至80年代创作的《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等“社会问题剧”为他奠定了世界性的声誉。19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野鸭》《海上夫人》《海达·加布勒》《建筑师》等剧逐渐带有较强的象征主义色彩。易卜生是19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戏剧家。他不仅是挪威民族戏剧的奠基者,也对西方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文化运动时期,他的许多作品相继被译介到中国,特别是《新青年》四卷六期为“易卜生专号”,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歌德

歌德(1749—1832),德国诗人。出生于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一个上层市民家庭,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765年起在莱比锡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法律,1771年成为法学博士。在赫尔德的影响下,歌德开始对德意志民族文学产生兴趣。1772至1775年间陆续写出大量早期的重要作品。1775年在萨克森-魏玛-艾森纳赫公爵卡尔·奥古斯特邀请下前往魏玛宫廷任职,担任国务参议,从此除1786年9月至1788年6月在意大利漫游外,长期在魏玛定居。1794年与席勒结为好友并密切合作。1832年在魏玛逝世。歌德的创作生涯跨越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前后,始终体现着时代的精神。他在诗歌、小说和戏剧等众多领域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抒情诗《漫游者的暴风雨之歌》《冬日游哈尔茨山》,民歌《魔王》《渔夫》《魔法学徒》,组诗《罗马哀歌》,叙事诗《赫尔曼与窦绿苔》,都是传诵久远的名篇。诗体悲剧《浮士德》取材于中世纪传说。传说中的浮士德博士原是一个与魔鬼定约,演出许多罪恶的奇迹,最后丧失灵魂的人物。歌德对这个传说进行改造,将浮士德塑造为不断追求知识和美、希望实现崇高理想的人类精神的化身。作品中魔鬼靡菲斯特也被赋予了深刻的象征含义。这个“总想作恶而总在行善”的形象,与浮士德既对立又统一,截然不同而又结成伙伴,作者借此思考了善与恶、积极与消极之间的辩证关系。这部具有深刻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巨著成为欧洲文学最伟大的作品之一。《铁手骑士葛兹》《艾格蒙特》《塔索》等剧作,对德国民族戏剧的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是早期的重要作品,抒发了“狂飙突进运动”时期青年的心声,为作者奠定了文学家的声誉。小说《亲和力》写婚姻恋爱中情感与道德的冲突,象征地描述了当时社会关系的内在矛盾。《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与《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描述主人公克服狭隘环境的限制,不断追求更高的人生理想,发展自己的个性,歌德通过这两部成长小说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看法和追求。

 

3.普希金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出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家庭,母系家族有非洲血统。1811年进入专为贵族子弟开办的皇村学校。求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并形成了强烈的自由思想。1820年因《自由颂》《致恰达耶夫》等诗中的反抗倾向激怒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被以政府信使的名义流放到俄国南部。1824年又被禁闭在父亲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后,沙皇尼古拉一世因普希金的文学声誉将他赦免并召回莫斯科。1836年普希金创办俄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杂志《现代人》。1837年在与法国贵族丹特斯的决斗中被杀害。普希金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是俄国文学语言的创立者。他在800多首抒情诗和《鲁斯兰与柳德米拉》《高加索的俘虏》《青铜骑士》《叶甫根尼·奥涅金》等叙事诗中,运用和完善了俄语诗歌的各种体式,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对俄国诗歌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普希金的小说主要创作于19世纪30年代,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别尔金小说集》、中篇小说《黑桃皇后》和《上尉的女儿》等。在这些作品中,他开创了俄国文学关注“小人物”命运、同情人民的传统。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描写俄国历史上留里克王朝与罗曼诺夫王朝之间的统治者戈东诺夫,富于浪漫主义色彩,被公认为俄国最优秀的历史剧作品之一。

 

4.惠特曼

惠特曼(1819—1892),美国诗人。生于纽约长岛的一个农民-木工家庭。早年曾做过乡村教师、排字工人、报纸编辑等多种工作。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在北方军队中担任护士。战后在美国内政部和司法部任文书等职。晚年因病瘫痪,1892年在新泽西州肯顿市逝世。诗集《草叶集》是惠特曼的主要作品,初版于1855年,诗人在此后对诗集进行了多次修改,直至去世前才最后定版。惠特曼的诗歌表现了他坚定的民主主义和自由平等的思想,在形式上摒弃了西方诗歌的传统诗体,不讲究韵脚和轻重音的安排,接近口语和散文的节奏。在惠特曼生前,他的诗歌除了得到爱默生等少数批评家的称赞之外不为主流文学界接受。随着现代诗歌的发展,惠特曼才开始得到普遍承认,被看作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诗人之一。

 

5.特朗斯特罗姆

特朗斯特罗姆(1931-2015),瑞典诗人。生于斯德哥尔摩。青少年时期开始文学活动,1954年出版首部诗集《诗十七首》。1956年毕业于斯德哥尔摩大学,获心理学学位。1960至1990年间长期从事心理学方面的工作,同时进行诗歌创作。获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创作继承了晚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传统,善于运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塑造富有表现力的意象,展现出“现实的神秘”,同时具有内在的音乐性。他被公认为20世纪下半叶西方最重要的诗人之一。

QQ
企业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