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扫一扫联系
内容源自【教师教学用书】,提供doc可编辑文档下载。
教学设计:“无尽的思索——我读经典”分课教学设计
【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核心任务:
基于选文的经典性,围绕“细读、博观、精思、明辨”的核心任务,以单篇选文的思辨性、探究性学习为主,相机进行适当的选文间的联系。通过细读选文,引入资料,形成相对比较具体的思辨情境,不断引发学生的深层思考,激活其思维,深化其对文化经典的认识。
基本问题:
本单元选文中可供思考、探究之点甚多,这里分篇举一些例子,供教学时参考选用。
(受网页显示限制,表格空缺。请下载原文档,浏览全部内容)
学习过程:
1.情境设置。
教师可以在学生基本了解每篇选文的内容后,从文中举一两个具体的、比较“小”的值得反思或多元解读的例子,或给出一两则能拓宽视野、调动学生思考的资料,或提出一两个有探究性的问题,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将其带入细读深思的状态中。
2.重返文本,细读深思。
对三篇诸子文作探究,教师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在对文本反复、不断深化的理解中进行探究,不能脱离文本;第二,要从前人的注释、评说中获取灵感,不要引导学生空想;第三,要让学生自主活动,教师不要过多地“断以己意”,避免限制学生的思维。除此之外,要提醒学生注意“内证法”的使用。如孔子对子路的“哂”,有人认为是嘲笑子路说大话,但如果注意到《公冶长》篇中“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的话,就会发现这一“哂”其实颇有探究的余地。
3.依托文本,拓展探究。
以《烛之武退秦师》为基础讨论“礼”的问题,需要适当引入一些有关“礼”的资料,考虑到搜集起来有一定难度,在下面表格中给出几则以供参考。至于探究春秋时期士人(宽泛意义上的)的事迹与精神,不妨以《屈完及诸侯盟》《曹刿论战》《展喜犒师》《弦高犒师》《申包胥哭秦庭》等《左传》名篇的阅读为基础,拓宽视野,展开较为复杂的语文学习活动。
(受网页显示限制,表格空缺。请下载原文档,浏览全部内容)
4.辨读文本,自圆其说。
古来评析《史记》者甚多,有不少都涉及历史记录中的“似是而非”“似非而是”之处,或从历史记录的“断点”入手展开思考。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发现问题,利用前人的思考成果展开自主探究。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质疑旧说还是自创新说,都要合乎逻辑和常识,能自圆其说。学生在初期的尝试中,容易出现“无疑”“多疑”“过度求新”的情况,这些都需要教师加以指导,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调整。
学习资源:
1.众说集纂:
程树德《论语集释》、赵杏根《孟子讲读》、方勇《庄子讲读》
2.史评汇编:
王维堤《左传选评》、韩兆琦《史记选注汇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