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参考译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教师用书内容】

异史氏说:“皇帝偶尔用一件东西,未必不是用过就忘记了;然而奉命行事的人就定为惯例。加上官吏贪婪暴虐,老百姓一年到头抵押妻子卖掉孩子,还是没完没了。
首页 教学参考 教师用书 必修下册 《促织》参考译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教师用书内容】

内容源自【教师用书】,提供doc可编辑文档下载。

下载地址:语文网  语文资源库

 

必修下册 第六单元

《促织》参考译文

 

明朝宣德年间,皇宫中喜好斗蟋蟀的游戏,每年向民间征收蟋蟀。陕西本来不出产优秀的蟋蟀品种,有一个华阴县县令要讨好上司,进奉一头蟋蟀,试着让它斗却非常勇猛,于是朝廷责令当地以蟋蟀作为固定的贡奉项目。县令把进贡的差事派给里长。市井中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放在笼子里养着,抬高它的价钱,储存起来,当作稀奇的货物。乡里的小吏狡猾奸诈,借此向百姓摊派有关费用,每责求一头蟋蟀,就倾尽好几户人家的财产。

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正在读书,准备考秀才,很多年没有考上。他为人迂拙而又不善言辞,就被狡猾的乡吏上报到县里,充当里正一职,想尽办法还是摆脱不掉。不到一年,微薄的家产逐渐耗尽。正好又赶上征收蟋蟀,成名不敢勒索百姓,但又没有抵偿的钱,忧愁烦闷,想要寻死。他妻子说:“死了有什么益处呢?不如自己去寻觅,希望有万分之一找到的可能。”成名认为她的话有道理。(于是他)早出晚归,提着竹筒铜丝笼,在残破的墙垣或杂草丛生的地方,勘探石隙,发掘洞穴,什么办法都用上了,最终也没有成功。即使捉到三两只,也是品相差个头小不入流。县令严定期限,按期查验追逼。十多天的时间,成名被打了上百板子,两条大腿脓血淋漓,连蟋蟀也不能去捉了,在床上辗转反侧,只想寻死。

这时村中来了一个驼背神巫,能够凭借神力占卜。成名的妻子准备好钱财前去询问。只见红装的少女、白发的老婆婆堵住门口。进入屋里,密室里拉着帘子,帘外摆着香案。求卜的人点燃香炉中的香,拜两次。神巫在旁边望着空中替求卜的人祷告,嘴唇一张一合,不知道在说什么。求卜的人都恭敬地站着听。一会儿,从帘子里面扔出一张纸,就说出人们心中想的事,没有丝毫差错。成名的妻子把钱放在案子上,像前边的人一样烧香跪拜。一顿饭的工夫,帘子动了,一片纸抛落下来。捡起来看,不是字,而是一幅画:当中绘有一个楼阁,像寺庙。后面的小山下,横着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长着一丛丛荆棘,一只“青麻头”趴在那里。旁边一只蛤蟆,似乎将要跳起来的样子。把看了一阵不知道什么意思。然而看到画着蟋蟀,与心事暗合。就把纸片折叠起来收好,回家给成名看。

成名反复思量,莫非是指示我捉蟋蟀的地方吗?细看图中景致,和村东头大佛阁非常相似。就勉强扶着手杖起来,拿着图去寺庙后面,有古墓草木浓密而隆起,沿着古墓前行,看见蹲踞着的一块块石头像鱼鳞般排列,非常像画中的图景。他于是在蒿草中侧耳听慢慢走,像在寻找一根针或一株小草。然而心力视力听力都用尽了,一点儿也没有蟋蟀的踪迹和声响。尽力搜索不止,突然有一只癞蛤蟆跳着离开。成名更加惊愕,急忙追赶它。那只癞蛤蟆遁入草里。跟随着癞蛤蟆的踪迹,拨开丛草寻求,只见一只蟋蟀趴在荆棘的根下。急忙扑过去抓,蟋蟀却逃到石窟里。用草尖轻轻拨动,不出来;用竹筒里的水浇灌才出来,状貌极为俊美强健。追赶着抓到了。仔细察看,个头大,尾巴长,青色的脖颈,金色的翅膀。成名十分高兴,将它装在笼子里带回家,全家庆贺,即使是价值连城的宝玉也比不上它。将它养在盆子里,用精美的饲料喂养起来,爱护到了极致。留着等到进贡的日期,拿它充抵官差。

成名有个儿子九岁,看他父亲不在家,偷偷打开盆子。蟋蟀一下子跳跃出来,快得来不及捕捉。等抓到手,已经大腿掉落,肚子破裂,一会儿就死了。孩子害怕,哭着告诉他母亲。母亲听了,面如死灰,大骂说:“惹祸的东西,你的死期到了!你爹回来,自然会跟你算账的!”孩子哭着跑了出去。

不多时,成名回来,听到妻子的话,全身好像盖上了一层冰雪。怒气冲冲地寻找儿子,儿子无影无踪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后来在井里发现儿子的尸体,于是怒气化为悲哀,呼天抢地,悲痛欲绝。夫妻二人面对着墙角(哭泣),茅屋里没有炊烟,默然相对,不再有什么指望。天要黑了,拿着草席要裹上孩子的尸体埋葬。靠近一摸,还有一丝微弱的气息。高兴地把儿子放在床上,儿子半夜苏醒过来。夫妻二人的心稍稍宽慰,但装蟋蟀的笼子已经空了,成名看着空空的笼子,又悲伤得出不来气,说不出话,也不敢再追究儿子的事。从晚上到天亮,没有合眼。东方的太阳已经升起,还直挺挺地卧在床上发愁。忽然听到外面蟋蟀鸣叫,惊起窥视,蟋蟀好像还在。高兴地去抓,蟋蟀叫一声就跑掉了,并且跑得很快。用手掌去罩,手心空空荡荡,好像什么也没有;刚刚举起手,蟋蟀则又迅捷跃起。急忙追赶,转过墙角,找不到蟋蟀跑到哪里了。徘徊四望,见蟋蟀趴在墙上。仔细地看它,身材短小,颜色黑红,绝非先前那一个。成名因它个头小,看不上它。仍走来走去,四处张望,寻找追赶的那只。墙上的那只小蟋蟀忽然跳到成名的衣袖之间,看它,形状像蝼蛄,梅花样翅膀,方头长腿,看样子好像还不错。高兴地收起它。准备献给官府,惴惴不安恐怕不中官府之意,想让蟋蟀试着斗一次,看它怎么样。

村中有一个好事的少年驯养着一只蟋蟀,自己给它取名叫“蟹壳青”,天天和伙伴角斗比赛,没有不赢的。他想留着它居为奇货来牟取暴利,便抬高价格,但是也没有人买。他直接到成名家来找成名,看到成名收藏的蟋蟀轻蔑地嗤笑。接着取出他的蟋蟀,放进比试的笼子里。成名一看,对方那只蟋蟀身形庞大修长,自己越发惭愧,不敢比试。少年坚持要比。成名转念想,留着低劣的蟋蟀终究没什么用,不如斗一斗博得一笑,于是把两只蟋蟀放在一个斗盆中。成名的小蟋蟀趴着不动,呆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着用猪鬣毛撩拨小蟋蟀的触须,仍然不动。少年又笑。多次撩拨,小蟋蟀暴怒,径直前冲,于是两只蟋蟀跳跃相攻,振作有声。一会儿,只见小蟋蟀跳起来,张开尾巴,伸开触须,直接咬住对手的脖子。少年大惊,把它们分开,让它们停止搏击。成名的小蟋蟀鼓起翅膀得意地叫,好像是在向主人报捷。成名非常高兴。正在一起赏玩蟋蟀,一只鸡突然跑来,直接上前来啄成名的蟋蟀。成名吓得惊立在那里呼喊。幸亏没有啄到,蟋蟀跳开一尺多远。鸡又健步上前,追着逼迫蟋蟀,蟋蟀已经在鸡的爪子下面了。成名仓促之际不知道如何搭救,跺着脚,脸都变色了。忽然看到鸡伸长脖子摇摆扑腾,走近了看,原来蟋蟀停落在鸡冠上,用力咬着不放开。成名更加惊喜,把蟋蟀捡起来放到笼子里。

第二天,成名把蟋蟀献给县令,县令见蟋蟀身形短小,怒斥成名。成名讲述了蟋蟀的奇特本领,县令不相信。试着和其他蟋蟀斗,所有的蟋蟀都被打败。又试着与鸡斗,果然像成名说的那样。于是奖赏了成名,把蟋蟀献给了巡抚。巡抚特别高兴,用金笼子装着献给了皇帝,并仔细地分条陈说这只蟋蟀的本领。蟋蟀既已入宫,用全国所进贡的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等所有奇异的蟋蟀与成名所进贡的蟋蟀比斗,没有一只能胜过它的。每当听到琴瑟的声音,就应和着音乐节拍跳舞。更加以为奇异。皇帝大为高兴,下诏赐给巡抚好马和锦缎。巡抚不忘恩赐的由来,没多久,县令也以才能优异而被上报,县令高兴,免除了成名的差役。又嘱咐主考官员让成名进入县学。过了一年多,成名的儿子精神复原,说他自己化成了蟋蟀,动作轻快而善于搏斗,现在才苏醒过来。巡抚也重赏成名。没过几年,成名田地百顷,楼阁万间,牛羊数百头;每次出门,穿的皮衣和驾车的马都超过了世代做官的人家。

异史氏说:“皇帝偶尔用一件东西,未必不是用过就忘记了;然而奉命行事的人就定为惯例。加上官吏贪婪暴虐,老百姓一年到头抵押妻子卖掉孩子,还是没完没了。所以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老百姓的生命,不可忽视啊。唯独这个成名因为胥吏侵害而贫穷,又因为进贡蟋蟀而富有,穿上名贵的裘衣,坐上豪华的马车,扬扬得意。当他做里正、受杖击责罚时,哪里会想到后来有这种境遇呢?老天要用这个酬报老实忠厚的人,就连巡抚、县令也分享到蟋蟀的恩惠。听说:一个人升天,连他的鸡犬也成仙了。真是这样啊!”

QQ
企业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