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魏征【教师用书内容】

首页 教学参考 教师用书 必修下册 作者简介:魏征【教师用书内容】


魏征(580—643),字玄成。唐初名臣。先世是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州西)人,后居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西)。魏征少孤贫,好读书,多所通涉。素怀大志,见天下渐乱,尤注意研究纵横之学。隋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大业十三年(617),魏征为李密召为文学参军,掌书记。唐武德元年(618),魏征随李密投奔李渊,后为太子李建成侧近。“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不计前嫌,引为太子东宫詹事府主簿,拜谏议大夫。此后渐为太宗信任,历任重臣,加左光禄大夫,进封郑国公。

唐太宗即位初,有的大臣认为大乱之后,只有像秦汉那样严刑酷法,才能压服人民。魏征用历史事实证明,大乱之后人民渴望致治,只要教而化之,采取适当措施,上下同心,是可以迅速致治的。他帮助唐太宗确定了“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的治国方针。唐太宗曾说:“贞观初,人皆异论,云当今不可行帝道、王道,惟魏征劝我,既从其言,不过数载,遂得华夏安宁,远戎宾服……使我遂得于此,皆魏征之力也。”

魏征还敢于犯颜直谏,前后所奏二百余事,其中大部分保留在《魏郑公谏录》和《贞观政要》两书中。当贞观之治已经形成以后,他仍然关心国家的安危。贞观十一年所上的《论时政疏》《十思疏》,是其中最为重要者。综合所谏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居安思危,施行仁义;去奢省费,轻徭薄赋;举贤任能,斥佞退邪;坚持法制,力避任刑;虚怀纳谏,不责过激;偃武修文,少动干戈;善始令终,力防蜕变。

贞观十七年(643),魏征卒。太宗对朝臣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太宗还亲自为魏征撰成碑文,亲书刻石。此年,太宗在凌烟阁图画二十四功臣肖像,魏征名列第四。太宗晚年发动亲征高句丽的战争,损失巨大,受创班师,他懊悔地说:魏征如果在世,就不会使我有这次出征。

唐贞观中修梁、陈、北齐、北周和隋五代史书,魏征总领其事,其中《隋书》由他主要负责,《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他还主持编写了《群书治要》。


QQ
企业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