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上册教师用书
必修上册教师用书
本单元通讯报道人物简介:袁隆平、张秉贵、钟扬【第二单元资料链接】【必修上册】【教师用书】
钟扬(1964-2017),湖南邵阳人,植物学家。199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系复旦大学党委委员、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组织部第六、七、八批援藏干部,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课文解说【第二单元】【必修上册】【教师用书】
新闻报道模范人物,语言通俗平易、生动形象,有利于传播。好的人物报道,多用口语,通过广播,也能听得明白。本文有比较强的现场感,在电视图像传播还不普及的年代,人们主要靠报纸、广播获取信息,记者则要靠文字描写还原形象和场面。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课文解说【第二单元】【必修上册】【教师用书】
作者除多方面、分层次地选取组织材料介绍人物事迹,展现人物形象之外,还擅长以采访过程中的亲身感受及访谈中得到的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如第一部分开头写自己跟在袁隆平身后走下稻田时的“错觉”,第三部分开头写袁隆平“一边甩去手上的泥巴一边对我说”,都来自亲历者的视角。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课文解说【第二单元】【必修上册】【教师用书】
表兄文同与苏辙结为亲家后不久就去世了,未能见到孙子长大成人。诗人自遇赦北归后,也离群独处,息交绝游,如今见外孙生龙活虎地帮助自己收麦归来,不仅感受到了劳动的欢乐和丰收的喜悦,也从亲情中得到了精神的慰藉。
《芣苢》课文解说【第二单元】【必修上册】【教师用书】
采集芣苢,传说是古老的习俗。《毛传》说“芣苢,车前,宜怀妊焉。”《毛诗序》解释《芣苢》题旨说“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因为相传食芣苢能受胎生子,且可治难产,故周南女子会基于繁衍种族的观念而采集,《芣苢》就是采集劳动时所唱的欢乐歌谣。《韩诗》及汉以来论诗者大都以芣苢宜子来解说诗意,朱熹《诗集传》说:“化行俗美,宗室和平,妇人无事,相与采此芣苢,而赋其事以相乐也。”
《“探界者”钟扬》课文解说【第二单元】【必修上册】【教师用书】
文中以钟扬亲人的回忆表现“‘英雄’少年”,以钟扬西藏大学同事的回忆表现“种子达人”,以上海自然博物馆设计部主任和一个中学生的回忆表现“科学队长”,以复旦大学同事们的回忆表现“‘接盘’导师”等,展现人物形象不仅全面系统,客观真实,而且这些回忆在叙述中自然融入了抒情与议论,感人至深,又启人深思。
作者简介:昌耀、雪莱、茹志鹃、铁凝【第一单元资料链接】【必修上册】【教师用书】
铁凝的早期作品主要描写普通的人和事,着力表现现实生活中普通人的理想、追求、矛盾和痛苦。尤以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见长,文字柔婉、清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她的作品关注文化反思和女性的生存境遇,一改以往的理想主义诗意境界,以犀利的笔触鞭挞生活的冷酷。
王家新:论“昌耀体”【第一单元资料链接】【必修上册】【教师用书】
年轻的诗评家张光昕曾这样动情地说:“昌耀的一生,走完了中国20世纪里大半个时代征程,在赞美了那么多的‘父亲们’之后,他自己也终于成了我们的父亲。”
茹志鹃:我写《百合花》的经过【第一单元资料链接】【必修上册】【教师用书】
到最后她把新婚被子劈手夺来,盖上通讯员的遗体,这一动作就有了内心依据。在这一严重的、肃穆的时刻,才显露出她对这位同志弟的歉疚,表现了她对子弟兵的真认识,真水平,真感情。就在这个时候,也只有在这个时候,作品的意念,人物的命运,合拢了,完成了,能够打上一个句号了。
QQ
企业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