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扫一扫联系
普通高中教科书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提供doc可编辑文档下载:下载地址
《声声慢》课文解说
这首词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
上片,起头三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用七组叠字构成,这是词人在艺术上的大胆开拓。词开篇就是“寻寻觅觅”四字,似乎让人一时不知所云,然仔细猜想体会,才知道这是用来反映词人心有所失的精神状态。外族入侵、政权崩溃、夫君病逝、流离失所使得词人异常空虚,无可寄托,心绪难宁。这种若有所失、想要抓住一点什么的心情,就不能不使人产生一种“寻寻觅觅”的心理来。结果是什么也找不到,有的,仍然只能是空虚和无助,词人这才如梦初醒,顿时感到“冷冷清清”。此时,长时间的寂寞、留在词人内心深处的悲哀与苦痛全部涌上心头,“凄凄惨惨戚戚”是最自然不过的内心表白。南宋文学批评家张端义在《贵耳集》中评价李清照的《声声慢》时,感慨全词起头的这十四个叠字用得好,说其“俱无斧凿痕”。这种“俱无斧凿痕”并不仅仅是对词人作词技巧的称颂,更多的是对其表达了难达之情的赞誉。“凄凄”叠字,是外在环境与人物心灵相接的关键,凄可以与冷、清相结合,也可以与惨、戚相结合,从而构成凄冷、凄清、凄惨、凄戚等,所以,由“冷冷清清”的环境到“惨惨戚戚”的心境,“凄凄”叠字用得最妙。从这个角度去看,这三句十四个叠字,实际上有三个层次,从“寻寻觅觅”到“冷冷清清”再到“凄凄惨惨戚戚”,逐层深入,文情并茂。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这一句本应说由于心情不好,身体也不是太好,但词人却抛开境之冷清与心之惨戚不说,而把一切归于天气“乍暖还寒”。同样,“三杯”句也是如此,词人本应说自己借酒浇愁而愁难消除,但她偏偏不这样写,而只说淡酒不敌晚来急风。这种行文上的腾挪笔法很值得揣摩。就文意来说,这四句显然是上文十四个叠字语意的延伸。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雁是南飞的秋雁,正是从前在北方见到的,之所以说是“旧时相识”,是因为词人想借此表达自己浓重的思乡之情。在急风、淡酒、浓愁的情境中,一群大雁进入词人的视野,给冷清孤寂的词人带来的只能是更加黯然的心境,那“旧时相识”带给她的是旧时的信息,而岁月已然无情远去,抛下她一人在孤寂中打发冷清时日!因此,大雁让词人品到的是一种更加灰暗的心境。
总体来说,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借酒浇愁,又借南飞的雁阵,写更浓的包括思乡情怀在内的一种愁绪。
下片“满地黄花”三句,承接上片最后写到的秋日高空,转写自家庭院。黄花当初盛开时可以插在头上,而如今枯萎,满地堆积,再也无人摘取。这是明写花,而暗喻岁月流逝,人已衰老,憔悴。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词人兀自坐着,无聊至极,天却有意不肯黑下来。这就把一个人百无聊赖、无所依傍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梧桐”两句,承袭“守着窗儿”句,是说即使挨到黄昏又如何呢,秋雨梧桐只能更添愁绪。“细雨”的“点点滴滴”正是在只有极其寂静的环境中“守着窗儿”才能听到的声音,这种“细雨”的“点点滴滴”只能让词人更苦闷、更孤独、更凄凉。这些点滴不是滴在耳里,而是滴在了心里和孤寂的灵魂里。所以,词人才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词人在这里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把所有的凄苦,所有的孤独,所有的无奈,所有纷繁的说不尽的思绪,用一句“怎一个愁字了得”代替。“愁”字之外到底还有怎样的心情呢?无法用言语说得清啊!这种戛然而止的写法,给读者留下阔大的想象空间,让人回味不已。
李清照的这首《声声慢》与她的早期词作相比,在情感内涵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失去了丈夫,词人深切地感受到人间的孤独和人生的乏味,往日的一切都失去了意义和亮色。这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李清照词的语言独具特色。第一,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一经她提炼熔铸,就别开生面,精妙清丽,风韵天然。《声声慢》开头连用十四个叠字,从动作、环境到心理感受,多层次地表现出寡居妇人闷坐无聊、茫然若失而四顾寻觅的恍惚悲凉心态,而这种叠字的连用,更是千古创格。第二,李清照善于用最平常、最简练的生活化语言精确地表现复杂微妙的心理和情感活动。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十三个字既写到了细雨的声响,又把词人独坐窗前,在黄昏点点滴滴的雨声中的孤独寂寞描画得入木三分,写出了灵魂的孤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