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 知行合一】问道原典1 彭雪琴论石钟山(俞樾)

从这些讨论可以看出两点:一是人们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二是要“求真”,需要实地考察、更需要技术手段的进步。因此,“实事求是”不是一蹴而就的,要贯穿在整个认识及实践的过程中。
首页 高中主题写作 哲学思想 【实事求是 知行合一】问道原典1 彭雪琴论石钟山(俞樾)


彭雪琴论石钟山

俞樾

东坡《石钟山记》,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至今游石钟山者,皆以坡语为然①。余亲家翁彭雪琴侍郎②,……驻江西最久。语余云:“湖口县钟山有二。一在城西,滨鄱阳湖,曰上钟山;一在城东,临大江,曰下钟山。下钟山即东坡作记处。然东坡谓山石与风水相吞吐,有声如乐作,此恐不然。天下水中之山多矣,凡有罅隙,风水相遭,皆有噌吰镗鞳之声,何独兹山为然乎?余居湖口久,每冬日水落,则山下有洞门出焉。入之,其中透漏玲珑③,乳石如天花散漫,盘垂欲落。途径蜿蜒如龙,峭壁上皆枯蛤粘着,俨然鳞甲。洞中宽敞,左右旁通,可容千人。最上层则昏黑不可辨,烛而登,其地平坦,气亦温和。蝙蝠大如扇,夜明砂④积尺许。旁又有小洞,蛇行而入,复宽广,可容三人坐。壁上镌‘丹房’二字,且多小诗,语皆可喜。如云:‘我来醉卧三千年,且喜人世无人识。’又云:‘小憩千年人不识,桃花春涨洞门关。’无年代姓名,不知何人所作也。盖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上钟山亦中空。此两山皆当以形论,不当以声论。东坡当日,犹过其门而未入其室也。”

(选自《春在堂随笔》,标题为编者所加)

【注释】①皆以坡语为然:都认为苏轼的话是对的。②彭雪琴侍郎:彭玉麟,字雪琴,晚清军事家,曾任兵部右侍郎。作者俞樾是晚清著名经学家,他的孙子娶了彭玉麟的孙女,所以称彭为“亲家翁”。③透漏玲珑:比喻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④夜明砂:蝙蝠的粪便,是一种中药。


读写提示

石钟山得名的原因众说纷纭。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提出,山用“石钟”命名,是因为山下是深潭,风浪与山石撞击,声响如同洪钟。中唐李渤自己去考察石钟山,写了《辨石钟山记》,认为得名原因是山上的两块石头敲起来如同钟鸣。北宋苏轼写了《石钟山记》,对这两种说法提出了质疑。他通过实地考察,认为此山下面有孔穴缝隙,风水吞吐,发出如同音乐演奏的声音,所以此山才以“石钟”来命名。而至明清,罗洪先、曾国藩、彭玉麟等人都认为此山是以形体得名。根据俞樾的记录,彭玉麟不同意苏轼的看法,他认为这座山中空,像钟扣在地上,所以才得了这样的名字。清代郭庆藩等人则认为,应该综合考虑声音和形体两个因素来讨论此山得名的原因。到了当代,又有人以现代地理学知识来解释,认为石钟山山体属于石灰岩,被水侵蚀成为中空的形状,水灌进洞里,冲击洞壁就会发出钟鸣一样的声音,山因此得名。从这些讨论可以看出两点:一是人们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二是要“求真”,需要实地考察、更需要技术手段的进步。因此,“实事求是”不是一蹴而就的,要贯穿在整个认识及实践的过程中。



QQ
企业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