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扫一扫联系
普通高中教科书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选择性必修 下册 第一单元
提供doc可编辑文档下载:下载地址
单元教学设计举例(两则)
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默读、诵读、联想、比较等方法,积累本单元的重点词语及诗句,体会本单元7首古诗词蕴含的思想感情,把握作品内涵。
2.学生通过从体式、风格、手法及特色等方面梳理本单元古诗词,结合以前所学古诗词,了解古典诗歌的体式变化及不同的风格特色,积累相关的文学知识,增进对诗人的了解,能从语言、构思、意象、情感等方面自主赏析诗歌,增强形象思维,发展逻辑思维。
3.学生能够将所读古诗词与自己的生活相关联,从古人处于逆境时直面现实的态度、不屈不挠的意志、忠于爱情的坚贞、忧国忧民的襟怀等表现中汲取精神营养,提升自己的品格。
教学设计一:理解诗作,探寻诗意
学习活动一:感受诗中真情
1.破解情感“密码”(2课时)
(1)默读理解,绘制图表
结合单元说明、教材中的注释、学习提示等,查阅网络或相关图书资料,逐一默读、理解7首古诗词。
(2)积累梳理,制作手册
给本单元的7首古诗词制作手册。包含创作时代、作者、诗体、词语积累(有助于理解诗意的生僻词语,如“蚩蚩”“愆期”;跟现在常用义区别较大的词语,如“将”“乘”;蕴含古代文化常识或典故的词语,如“总角”“出师未捷”;偏义复词,如“公姥”“作息”)及思想情感概述,其中对思想情感的概述可以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修正。
(3)发现问题,分组汇总
在自主学习与语言积累的基础上,分组汇总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词语理解类的,如对《离骚》(节选)中“美人”的理解,对《蜀相》中“自”“空”的理解;句式、手法与风格类的,如《蜀道难》典故的运用与所抒情感的关系,《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与“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所用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对《孔雀东南飞》结尾化鸟的情节与作品主体的写实风格是否一致的看法,《望海潮》与《扬州慢》开头的写法有何异同等。
(4)针对疑惑,分类指导
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教师可以借助资源推送、组织讨论或指导点拨的方法逐一解决。对于没有什么争议的问题,可以借助资源推送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可在组织学生自主讨论的基础上,平等参与讨论或指导点拨。如对《孔雀东南飞》结尾的鉴赏,教师可以参与学生的讨论,就结尾表现出来的浪漫风格与诗作主体的写实风格之间的关系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也可以指导点拨学生从结尾表现出来的美好愿望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联系席勒在《致威廉·封·韩保尔特的信》所说“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来深入鉴赏这一结尾。
2.推荐喜欢的诗歌(1课时)
(1)选择诗歌
从本单元的7首作品中选择1首自己最喜欢的。
(2)欣赏朗诵
欣赏名家朗诵,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推荐诗歌
用诗歌的形式给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写推荐语,连同名家朗诵音频或视频一起在全班分享,激发同学诵读此诗的热情。
(4)发表感悟
课后,结合相关推荐语,选听其他6首诗歌的朗诵音频或视频,分别用所听诗歌的体式写几
句感悟,在全班分享。
3.举办创意诗歌朗诵会(1课时)
(1)选择诗歌
将全班分为7个小组,用抽签的方式给每个组确定朗诵的诗歌。
(2)创意演绎
根据诗作原文选配适当的音乐、画面,创编舞蹈,以表达对诗歌的理解。
(3)朗诵展示
分组展示依据原诗创编的诗歌作品。
(4)朗诵评价
借助“小组创意诗歌朗诵评价表”,全班参与评价,根据评价得分选出“最佳情感传达小组”“最佳创意小组”“最佳表现小组”"综合得分最高小组"。
小组创意诗歌朗诵评价表
4.学习评价
(1)在朗诵比赛中获奖的小组可选用本单元所学四言诗、楚辞体、乐府、律诗或词的某一样式来表达自己的获奖心得;未获奖的小组选择一个自己最欣赏的小组,也可以选用本单元所学诗歌样式给这个小组写几句诗作为颁奖词。
(2)明代高楝《唐诗品汇》卷八十四中有刘辰翁对《蜀相》一诗的点评:“一字一泪矣”;“写得使人不忍卒读,故以为至”;“千年遗下此语,使人意伤”。
①请结合你读《蜀相》一诗的体验,谈谈你对以上点评的体悟。
②用简明的语言写出自己对本单元其他诗歌的阅读体验。
学习活动二:探寻魅力所在
1.选诗赏析(1课时)
(1)选择诗歌
根据题材类型将本单元的7首诗分为三类:“婚姻爱情类”“自然风光类”“伤时抒情类”。从中选择一首自己最喜欢的诗歌。
(2)圈点批注
标出自己认为在诗歌中起关键作用或用得精妙、写得好的词语、诗句,在空白处作批注。
批注示例:
丞相祠堂何处寻?
批注:
寻,找。首句这一动词表明杜甫在有意探访丞相祠堂,既然是有意探访,可想而知“丞相”在其心中的位置之高,对“丞相”其人的敬仰之情自然蕴于其中。“丞相”即诸葛亮,诗人称其职位,而不称其字“孔明”,也不称其号“卧龙”,可以推想杜甫对诸葛亮能得到重用的歆美之情,也暗含了将自己“窃比稷与契”的杜甫心中怀有像诸葛亮一样的辅佐君王治国的抱负,然而杜甫的志向却不能像先贤一样得以实现,遗憾之情也蕴含其中。
2.创办《诗苑天地》班刊(2课时)
(1)给班刊投稿
①从语言、构思、意象、情感等方面选择一两个角度,从本单元的7首诗词或“单元研习任务”部分推荐的5首诗词中选择一首,自主赏析,发现其独特的艺术创造,分析阅读欣赏获得的审美体验,写一篇800字以上的鉴赏文章,给班刊《诗苑天地》投稿。
②对古典诗歌有浓厚兴趣的同学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古典诗歌样式,创作诗歌,向《诗苑天地》投稿。
(2)编辑班刊
从体式、题材、时代、风格流派等方面任选一种分类标准,依据标准将赏析文稿分类编排,设计版式及封面,绘制插图,校对文字,形成班刊。可以是纸质刊,也可以是电子刊。
学习活动三:发现文化基因
1.发现“活着”的古诗词(1课时)
(1)探寻诗意
课前,从网络、书籍及生活中探寻自己所学古典诗歌在当代生活中的运用情况,包括出现方式、场合、效果等方面。以《发现“活着”的古诗词》为题写一篇随笔。
(2)发现交流
在班级内,各小组选派代表交流发现。
2.“古诗词的当代价值——古诗词是不是必需品?”辩论会(1课时)
(1)分组准备
课前,学生根据自己所持的观点分为正反方,选出辩手,各自准备。正方的观点是“古诗词是必需品”,反方的观点是“古诗词不是必需品”。
(2)课上辩论
在规定时间内,正方首先陈述自己的观点,接受反方的批驳,并针对批驳展开辩论;之后,反方陈述自己的观点,接受正方的批驳,并针对批驳展开辩论;在陈述与辩论的基础上,双方分别总结自己的认识。
3.学习评价
从“最打动我的一个发现”和“最打动我的一段辩论”中任选一题,给发现者或辩论者写几句诗,表达你的收获或你对他(她)的肯定与赞美,在全班分享。
教学设计二:情景蕴真意,诗美动人心
聚焦“诗意的探寻”这一主题,按照题材特征,重新组织本单元的选文,分两个活动实施教学。
学习活动一:比较阅读
第一组:相似的爱情,不同的悲剧《氓》与《孔雀东南飞》比较阅读
1.文本理解
借助单元说明、课下注释及学习提示理解《氓》与《孔雀东南飞》的诗意,了解《诗经》、汉乐府的相关常识,积累文言常用词语、跟现在常用义区别较大的词语、蕴含古代文化常识或典故的词语、偏义复词等。
2.梳理比较
在理解的基础上,梳理情节,分析两首诗的人物形象、语言风格、表现手法,探究两首诗表现的爱情悲剧的深层原因,写出自己比较阅读的感悟。
3.改编诗剧
依据对《氓》与《孔雀东南飞》的深入理解,借助联想与想象,以“跨时空的相遇”为主题,想象刘兰芝遇到淇水畔走来的被弃女或者“氓”遇到焦仲卿后,人物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与行为,自拟题目,改编诗剧,小组展演,并在演出后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第二组:相似的忧伤,不同的风格《离骚》《蜀相》《扬州慢》比较阅读1.诵读诗歌,感受情思学习这三首诗,可先借助教材中的资源理解诗歌,进一步欣赏名家朗诵或吟诵,再举办班级诗歌朗诵会,依据自己的理解朗诵或吟诵,以充分感受三首诗词情感的异同。
2.深入品味,比较异同
这三首诗词时代不同,体式有别,作者的身世与经历不同,所用表现手法与整体风格也不一样,却都表达了忧世伤怀的情感。可从时代背景、诗歌体式、作者情况、表现手法、表达效果、整体风格等角度比较这三首诗词的异同。
3.精选诗句,制作书签
从三首诗中分别选择打动自己的诗句仿照下面的样式,制作书签。
书签示例: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学习屈原,追随心中高洁的理想,百折不挠,九死不悔
可以举办“书签赠同学”的联谊活动,或者由同学自主选择书签,也可以举办班级书签展览。
第三组:相似的惊叹,不同的表现——《蜀道难》与《望海潮》的比较阅读
盛唐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中,用参差错落的杂言句式,用非同一般的夸张、对比、想象等手法,将自己对蜀道的惊叹之情融进了诗歌里。
北宋初期的柳永,自嘲“奉旨填词”,能让“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虽然一生潦倒失意,却能在稳定的太平环境中感受到繁荣的城市生活的美好,并用他的生花妙笔,在《望海潮》的词作中表现了杭州城令人惊叹的繁华与美丽。据说,此词流传到金国之后,竟然诱发金主完颜亮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垂涎之情,起“投鞭渡江之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卷一)。传说或许非真,却可以感受到诗歌的影响力之大。
1.想象诗景,给诗配画
这两首诗都有对自然景象的描摹,如《蜀道难》中的“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望海潮》中的“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等。在理解这两首诗词的基础上,想象诗词中描绘的情境,创作、拍摄或从网络中选择与诗意相合的绘画、照片,在班上交流。
2.体会诗情,比较异同
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完成下面表格中的梳理、概括、分析与表达等任务
3.改换时代,写解说词
今天的蜀道、杭州与李白、柳永在诗词中描绘的景象必然有所不同,但也依然会留存诗作中描绘的一些景物特点。从网络上或通过游学了解今天的蜀道与杭州的变化,选择一处,仿照示例写一段今昔对比的解说词,解说词中可以适当融入《蜀道难》或《望海潮》的诗句。在此基础上,举办班级解说词交流会。
示例:
历史上的蜀道是李白笔下“难于上青天”的天梯与石栈,是黄鹤难越、猿猱愁攀、曲曲折折的艰险之路,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且会有如狼似豺之官守与猛虎长蛇之害的凶险之路……而今的蜀道早已因宝成、成渝铁路的开通而从天堑变成了通途!穿越千年历史,行蜀道不再愁苦!当今的人们,不会再像李白那样惊叹“蜀道难”,而可以安稳感受旅途中动人的诗意与风光!
学习活动二:相似的诗意,不同的时代“今天,我们为什么读古诗词”研讨
1.发现当代生活中的古诗词
在当代生活中,有以古诗词为主要内容的电视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
有文艺节目中的诗歌朗诵;也有平时人们在沟通交流过程中对古诗词的适当引用……
可以在自主发现古诗词在当代生活中出现的范围、方式、特征等基础上,开展“当代生活中的古诗词”主题交流会。
2.品味个人读过的古诗词
选择自己读过的一首诗词,自主赏析,发现其独特的艺术创造,分析阅读欣赏获得的审美体验,写一篇800字以上的鉴赏文章。
3.表达对阅读古诗词的看法
在前两个活动的基础上,举办“今天,我们为什么读古诗词”研讨会,交流对阅读古诗词的意义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