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扫一扫联系
普通高中教科书 语文 必修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 第六单元
提供doc可编辑文档下载:下载地址
《反对党八股》(节选)课文解说
《反对党八股》是毛泽东同志于1942年2月8日在延安干部会上的讲话,课文节选的是整个演讲的主体部分,重点是逐条列举党八股的“八大罪状”。
演讲开头是这样说的:“刚才凯丰同志讲了今天开会的宗旨。我现在想讲的是: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怎样拿党八股做它们的宣传工具,或表现形式。我们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如果不连党八股也给以清算,那它们就还有一个藏身的地方,它们还可以躲起来。如果我们连党八股也打倒了,那就算对于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最后地‘将一军’,弄得这两个怪物原形毕露,‘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两个怪物也就容易消灭了。”
从这段开场白,我们可以大致了解这次讲话的目的。1942年,抗日战争正处在最艰苦的相持阶段,党内主观主义的学风、宗派主义的党风、党八股的文风成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严重障碍。为了肃清其流毒,提高全党的马列主义水平,我党在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整顿党的作风、进行马列主义教育的运动。毛泽东于1941年和1942年,分别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的报告,号召全党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何为党八股?八股文原是明清科举制度所规定的一种脱离实际的僵死的文体,有固定的格式和写作套路;而党八股则是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在文风上的具体表现,也是脱离实际的僵死的东西。不同的是,党八股出现在党内,打着马列主义的旗号说空话、吓唬人。《反对党八股》一文深刻揭露了党八股的罪状和它对革命工作的危害,论述了马列主义文风的基本内涵,阐明了抛弃党八股、树立马列主义文风的重大意义。
课文节选部分从直接提出中心论题开始,即分析党八股的坏处,并说明分析的方法是“以毒攻毒”——从八个方面揭露党八股的八大罪状。其后逐条列举,一一加以分析和批判。
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这是内容问题。先批判“长而空”的坏处,说明他们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提出要把文章“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再指明“短而空”也不好,“应当禁绝一切空话”;最后得出结论——“尤其需要有内容的文章”,“最不应该、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其中“懒婆娘的裹脚”的比喻,既幽默风趣,充满讽刺意味,又引人深思。
第二条罪状是装腔作势,借以吓人,这是态度和动机问题。先指出这种现象的实质是“无赖”;然后分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在党八股式文章中的表现,指出其危害是“妨害真理”,“对敌人是毫无用处,对同志只有损害”,剖析其根源是“剥削阶级以及流氓无产者所惯用的手段”;最后正面阐述自己的主张,指出无产阶级“最尖锐最有效的武器”只有“严肃的战斗的科学态度",共产党靠的是马列主义真理、实事求是与科学。
第三条罪状是无的放矢,不看对象,这是群众观点问题。先用“工人”两字的写法举例说明不看对象的表现;再正面提出做宣传就要看对象,不能“对牛弹琴”,无的放矢;最后告诫党员干部必须对宣传对象进行调查研究,不能乱讲一顿。
第四条罪状是语言无味,像个瘪三,这是语言问题。先用“瘪三”这个比喻给党八股画像;再分析语言无味的原因及其所产生的后果,不深入群众,写出来的文章没有人喜欢看;然后正面论述为什么要学习语言,怎样学习语言;最后强调指出群众不欢迎枯燥无味的宣传,党也不需要这样“蹩脚的不中用的宣传家”,我们的所有干部都是宣传家,都必须学习语言。
第五条罪状是甲乙丙丁,开中药铺,这是表现形式问题。先指出“开中药铺”的现象,说明这“实在是一种最低级、最幼稚、最庸俗的方法”;再分析其危害,“这种方法就是形式主义的方法,是按照事物的外部标志来分类”,满足于现象罗列,不思考事物的本质;接着对什么叫问题和如何解决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有力地批评了形式主义;最后针对党内情况说明只有揭破形式主义的方法,才能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去观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
第六条罪状是不负责任,到处害人,这是写作态度问题。先指出造成上面五大罪状的原因之一是“责任心不足”;再用洗脸照镜子作比方,严肃而风趣地批判了那些随随便便、责任心薄弱的同志;最后强调这些坏习惯“必须改正才好”。
第七条罪状是流毒全党,妨害革命;第八条罪状是传播出去,祸国殃民。最后两条罪状是前六条造成的严重后果,因为道理很明白,无须多说,所以作者放在一起简略论述。
文章在列举这八大罪状后收束全文,进一步阐明反对党八股、树立马列主义文风的重大意义。
文章逐条剖析党八股的八大罪状,既各有重点,又互有联系,条理清晰,一目了然。前三条着重讲文章的内容,第四、五条着重讲文章的形式,第六条从责任心的角度分析造成前五条罪状的原因,最后两条是概括党八股的恶劣影响。在剖析批判每一条罪状时,一般是按照摆现象、论危害、挖根源、提方法的思路来论述,有破有立,线索清楚,令人信服。其中有些罪状写得详细,批判得深入,如第二条涉及共产党人“严肃的战斗的科学态度”问题,第四条涉及认真学习语言的问题,第五条涉及怎样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研究事物本质的问题,都需要全党有更清楚的认识,所以这三点论述最详细。教师可以以某一条为例进行分析,指出作者论述的思路,然后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主剖析其他罪状。通过这样的分析,可以让学生学到批驳别人观点或写作驳论文的方法。
文章巧妙娴熟地使用多种修辞手法,体现了高超的语言艺术。
首先,大量采用比喻手法。比如把文字冗长、内容空洞的文章比喻为“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把无的放矢、不看对象的文章,比喻为“老鸦声调,却偏要向人民群众哇哇地叫”;把语言乏味、面目可憎的文章和演说,比喻为缺少生气、瘦得难看的“瘪三”;把不提出问题,不解决问题,不表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只是充满各种符号的文章,比喻为“开中药铺”;把写文章、作演说要有高度负责的精神,比喻为每天洗脸之后还要照镜子,检查有无不妥之处;等等。信手拈来的比喻,形象且尖锐地揭露了党八股的重要特征,通俗生动地表达了自己的主张,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又营造出轻松、幽默的氛围。
其次,多处使用排比和层递的修辞手法。例如对于装腔作势我们必须有的态度:“共产党不靠吓人吃饭,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说明党八股语言无味不受欢迎:“他们的宣传,乏味得很;他们的文章,就没有多少人欢喜看;他们的演说,也没有多少人欢喜听。”特别是说“开中药铺”一段,“第一是大壹贰叁肆,第二是小一二三四,第三是甲乙丙丁……”,一路说来,让人忍俊不禁而又印象深刻。
此外还有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的使用,都显示出毛泽东驾驭语言的能力。
诙谐的讽刺与幽默在文中也时时可见。例如举例斯大林的演说后,幽默地说道:“要是我们的老爷写起来,那就不得了,起码得有几万字。”又如针对延安城墙上“工人”两字的写法,毛泽东批评道:“这位同志是古代文人学士的学生是无疑的了,可是他却要写在抗日时期延安这地方的墙壁上,就有些莫名其妙了。”这样的讽刺、幽默,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更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在文中提出要学习人民群众的语言,吸收外国语言中我们所需要的成分、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这篇文章就是这样学习的典范。首先是活用成语,如大部分罪状都用四字成语概括,将成语“对牛弹琴”“实事求是”赋予新鲜的含义,成语就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的语言财富。其次是适时引用广泛流传的俗语,如“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等,这些俗语就是人民群众口头流行使用的语言。同时也使用“瘪三”“蹩脚”这样的方言词语,使得语言通俗易懂而又富有生活气息。
这篇文章批评的是党八股,而文章本身就是反对党八股、倡导马克思主义生动活泼新鲜有力文风的典范。教学时引导学生把党八股的八条罪状反过来看,分析一下这篇文章的文风特点,就可以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毛泽东所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文风的基本特点。例如,党八股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而毛泽东的文章虽长,但没有一句空话,内容丰富,言之有物;党八股装腔作势,借以吓人,而毛泽东这篇文章,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平易朴素,亲切感人;等等。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认真领会,并与自己的语言实践相对照,看看自己还有哪些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