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单元学习任务【必修上册第六单元】【高中语文教师用书】

写作知识短文《议论要有针对性》,强调的是问题的针对性和读者对象的针对性,这是必须提示学生的。
首页 教学参考 教师用书 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 关于单元学习任务【必修上册第六单元】【高中语文教师用书】

普通高中教科书 语文 必修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 第六单元

提供doc可编辑文档下载:下载地址

 

关于单元学习任务

 

一、学会学习,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而良好的学风,又是有效学习的必备条件。围绕“学习之道”,深入阅读本单元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1.本单元的文章,从不同角度探讨学习问题,阐发了一些深刻的道理。如《劝学》强调“学不可以已”,看似平淡实含至理;《师说》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透辟而振聋发聩;《反对党八股》主张“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坚决而不留余地。从几篇课文中摘录一些名言警句,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2.本单元的一些文章描述了作者读书求学的经历,如黑塞在祖父的巨大藏书室中捞取“珍珠”,王佐良在清华大学的图书馆感受“新世界”。这些场景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你有过哪些难忘的读书经历?跟同学分享一下。

 

从宽泛意义上说,本单元所选课文都与学习有关,荀子强调“学不可以已”,韩愈重视“师道”,毛泽东倡导马克思主义的文风与学风,鲁迅剖析对待外来文化的不同态度,等等,都可以对“学习之道”有所启发。学古以鉴今,今天我们倡导建设“学习型社会”,强调具有广泛性的全民学习、具有持久性的“终身学习”等,既有新时代赋予的新的内涵,也有古代文化传统赋予我们的经验与思考。因此,学习这个单元,既要引导学生了解古今中外先贤、智者对学习的观点、态度和认知,也要能够联系实际辩证地思考这些观点、态度和认知在今天的现实意义,给予我们的启示,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等等,从而服务于我们的生活与学习,同时也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本单元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从这方面进行设计的,总的目标是引向深度阅读。

任务1主要围绕前四篇文章设计,应该引导学生在把握文章基本内容、理解作者主要观点的基础上,梳理出其中的名言警句,并选择对自己有较多启示的句子谈学习心得,喜欢下笔为文的学生也可以就此写一点札记。可以让学生以表格的形式,将文章的内容、主要观点、名言警句等一一进行梳理,这些都将成为表达交流的素材,也会沉淀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围绕名言警句谈心得是一个相对开放的任务,不要就警句谈警句,要让学生结合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等观念进行开放性的思考,这样可以将所学用于实际,有现实意义,也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力度,提高思想的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任务1梳理表格示例:

课文

主要内容

主要论点

其他观点

名言警句

《劝学》

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态度等方面劝诫人们要不断学习

学不可以已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学习要善于积累、坚持不懈、用心专一

青,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冰,

水为之,而寒

于水/不积跬

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师说》





《反对党八股》





《拿来主义》





 

任务2主要围绕后两篇课文设计,由于这两篇文章兼有议论和记叙,所以安排的任务是让学生思考两位作者的读书场景带给自己的感受,由此延伸,再让学生谈谈自己难忘的读书经历。这一任务比较容易,学生不难从课文中找到这些场景,谈自己的经历也会有话可说。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篇文章中,作者也有不少自己的思考,反映的也是“学习之道”,如黑塞认为获得教养的最重要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提出读书是“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又如王佐良对图书馆的“钟情”,完成这个任务时可以提醒学生注意。

 

二、本单元的文章以说理为主,运用了多种说理方式,语言也各有特色。《劝学》多以比喻阐发道理,生动形象;《反对党八股》为党八股画像,态度鲜明而又诙谐幽默;《拿来主义》先破后立,睿智犀利而又妙趣横生。阅读本单元课文,梳理作者的论述思路,体会其说理艺术,看看作者是如何阐释“学习之道”的。

1.本单元课文,大都运用了对比的方法说理;《劝学》《反对党八股》《拿来主义》都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说理。从课文中分别找出典型的例子,分析对比和比喻的方法在阐发观点上的作用。

2.本单元的文章大都针对现实问题发表议论,往往先批判错误,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主张。阅读这些文章,看看文中列举了哪些错误现象,作者又是如何层层辩驳剖析,并给出“药方”的。

 

从初中开始,学生对论证方法就已经有了初步的学习和了解,包括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这里所说的“说理方式”,其实主要就是论证方法的使用。在高中阶段,学生可以借助课文进一步辨析、理解主要的论证方法,并能更好地借鉴、使用。同时,还可以更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通过一定的推理形式、思维规律阐释道理的方法。比如《师说》第1段,先给出观点,顺势解释其核心词“师”的内涵;然后说每个人都会有“惑”,有“惑”就要有老师,否则就没办法解“惑”,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再以自己为例,强调只要“闻道”“先乎吾”,就可以“从而师之”;最后以已推人,提出“师道”的主题,推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结论。可以看出,从观点的提出,到最后的结论,就是一步一步、环环相扣的推导过程。比如《反对党八股》在批判每一条罪状时,大体都采用摆现象、论危害、挖根源、提方法的思路,这其实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又如《拿来主义》的论述思路,就是运用逻辑中的排除法,“闭关”不行,“送去”不行,等别人“送来”也不行,只能自己有选择地去“拿来”。

任务1是围绕对比和比喻两种论证方法设计的,其实课文涉及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的地方也不少,教学时不妨让学生将这些论证方法放在一起进行辨析、理解,并探究不同论证方法的不同论证效果。学生可以分组进行,或以课文分组,或以论证方法分组,找出每篇文章所使用的方法是基础(仍然可以采用列表的方法进行),然后才是进一步的研究、讨论。教师可以根据上一段的意思,在梳理完论证方法后,引入一点逻辑的知识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让学生对论证的方法和思路有更多的认识。

各篇课文所使用的论证方法和举例这里不再一一列出,各种论证方法的效果大致阐述如下。举例论证也叫事实论证,就是通过列举典型、确凿的事实来证明观点,有说服力且容易让人接受。道理论证就是引用名家名言、普遍道理、科学原理等证明观点,可以使论证具有理论的权威性和思想的深刻性,也可以显示作者的文化底蕴和修养。对比论证一般是通过正反对比或同类事物的类比来证明观点,能够解释事物的差异性或共通性,使得观点鲜明,令人印象深刻。比喻论证就是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讲道理,能够把道理讲得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且使论述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目前比较普遍的看法是,要完整、深刻地论述一个问题,不能仅靠几个比喻,应和其他的论证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任务2主要是围绕议论的针对性和论证思路设计的。针对性是思辨类文本的重要属性,作者一般都是有感而发,或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某些问题。本单元的前四篇文章非常典型,特别是《师说》《反对党八股》《拿来主义》,都有特定的写作背景,都针对特定的问题进行阐发、议论;即如《劝学》,好像并没有直接的背景,或直接的劝诚对象,但从总体上说,文章也应该是针对普遍存在的人们对学习的意义认识不足的情况有感而发的。同时,思辨类文章的一般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说,思辨类文章一般都有一个核心论题,围绕核心论题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围绕中心论点或分项并列或层层深入地进行阐释或论证。学生可以根据这些基本思路分析具体的文章,从而对这类文本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教学中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这一任务,然后小组之间交流、探讨。

 

三、《劝学》是两千多年前荀子对学习问题的朴素认识,《师说》是一千多年前韩愈对“耻学于师”的批评。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我们今天在学习中又遇到了新的难题。针对当下学习中的某些问题,以《“劝学”新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是与阅读密切结合的写作任务,可以结合任务一的探究活动来完成。在任务一梳理各篇文章主要观点、结合现实生活探讨学习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针对自己当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完成一篇议论文的写作。写作知识短文《议论要有针对性》,强调的是问题的针对性和读者对象的针对性,这是必须提示学生的。前者强调有感而发,具有现实意义;后者强调要看对象,要让读者易于接受。此外还要提示学生一般的论述思路,要摆事实(提出问题)、讲道理(分析问题)、提方法(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QQ
企业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