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两用中,守中致和】佳作共赏2 在熟与生之间

文章以质疑人们所熟悉的认知开头,引发读者的思考,接着阐释“生”的两种不同含义,点明观点,给人启发。然后说明由熟到生的难度和条件,表明其可贵、为后面深入阐释由熟到生的意义和价值作了铺垫。最后强调要把握好生与熟的辩证关系。总体上体现了较强的思辨意识,深入阐释了生与熟的辩证关系及其转化的条件,引人深思。
首页 高中主题写作 思维方法 【执两用中,守中致和】佳作共赏2 在熟与生之间

在熟与生之间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费渝轩

当熟能生巧的道理被人们咀嚼过干遍方遍,由生到熟的规律似乎已烂熟于每个人的心中。可当问及由熟到生的规律时,我们往往陷入深思,因为我们不曾细细思索过熟能生巧的另一面。

(对人们所熟知的道理进行质疑,引发思考。)

无论是画竹40载终叹悟一句“画到生时是熟时”的郑板桥,抑或是总结出“熟戏要当生戏演”的荀慧生,他们的经验都在提醒着我们,“生”并非只是指生涩与生硬,而是一种千锤百炼后获得的新生与重生。而这种新鲜的生机,脱胎于娴熟,却远远高于“熟”。

(指出“生”的内涵并非只是生涩与生硬,还有新生与重生之意,亮明观点。)

但或许有人会问:停留在熟手的层面不就够了吗?为何还要千辛万苦再去探索新生机?其实,由熟到生并非只是简单的反复和循环,更是一种质的飞跃和超越。由于人类认知的局限性,我们总习惯于停留在已有的最高水平,认为已经登顶,但这还远远不够,山峰之巅也蕴含新鲜事物等待发掘。而这正需要我们再向前迈一步,走出娴熟的舒适圈。

(指出由熟到生的意义价值是质的飞跃和超越,是走出舒适圈。)

相较而言,在由生到熟、由熟到生的全过程中,后者比前者更有难度,突破熟的限制,需要保持新鲜与灵敏,不能自满,甚至还需要亿万倍的付出。

(说明由熟到生的难度和条件。)

黑格尔笔下的悉达多生在贵族家庭,,自幼熟读婆罗门教的奥义之书,对世界的运行、人世的种种善恶了如指掌,可悉达多从未感觉自己业已抵达圆融境界。因此,当他步入俗世,真实体会痴嗔恶欲时,他抱着突破自我的心态,去历经百态世俗。他的那份“生”是保持自我的灵敏、敏锐,用全新的视角解读面前的人间,未将自己当作是大道既成者。而正是这份生的感受,终在渡河口的船上造就了一代成大道者。黑格尔借用悉达多的故事,或许正是想传达这样一种人生智慧:由熟到生,便是真正认识自我,认识生命。

(以悉达多为例,说明以“生”的心态保持敏锐的感知,才能成就大道,真正认识自我、认识生命。)

德国哲学家韦伯曾言,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要想达到新境界,我们必须从思想上重视熟与生的辩证关系,既要有耐心与毅力攻克生达到熟,也要有勇气突破熟再获新生。或许这正是我们在人生中应该掌握的。

高山之上,更觉长河浩荡。站在高峰理解生与熟,才能更好前行,创造未来。

(人应把握生与熟的辩证关系,更好前行。)


总评

文章以质疑人们所熟悉的认知开头,引发读者的思考,接着阐释“生”的两种不同含义,点明观点,给人启发。然后说明由熟到生的难度和条件,表明其可贵、为后面深入阐释由熟到生的意义和价值作了铺垫。最后强调要把握好生与熟的辩证关系。总体上体现了较强的思辨意识,深入阐释了生与熟的辩证关系及其转化的条件,引人深思。


QQ
企业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