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两用中,守中致和】问道原典1 非攻(节选)

知小黑而不知大黑,反而将大黑说成白,这是不辨黑白;晓小苦而不晓大苦,反而将小苦说成甘,这是不辨甘苦。类比于以上两方面,可以得出知道偷盗杀人是不义,却不知攻国是大不义,这是分不清“义”和“不义”的愚蠢举动。墨子的说服力主要体现在善用类比,层层推进,逻辑严密且形象易懂。
首页 高中主题写作 思维方法 【执两用中,守中致和】问道原典1 非攻(节选)

非攻(节选)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①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其不仁

兹②甚,罪益厚③。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扡④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⑥,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⑦,杀十人,十重⑧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⑨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⑩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选自《墨子·非攻》)

【注释】①攘:偷盗。②兹:同“滋”,更加。③益厚:更严重。益:更。厚;重。④扡:同“拖”,剥下来。⑤当此:遇到这种情形。⑥从而誉之:就这件事情来称赞他。7以此说往:如果用这个说法类推下去。③重:倍。④情:实在。①奚说:怎么解说,有什么理由。


读写提示

在先秦诸子里,墨子的论辩最富有逻辑而且恳切动人。《非攻》是墨子反对掠夺战争的文章。它通过层层类比和推论,抨击了掠夺他国的不义战争。类比由小到大,层层推进。文章从偷盗行为说起,偷窃桃李,众人和执政者都认同是损人利己的不义行为,都能加以指责和惩罚。至于偷盗鸡狗等行为,再到偷窃别人牛马,再到杀人窃财,罪过越来越重。按理,到攻打别国,已是罪大恶极、罪恶滔天,可是现实中却被赞誉。墨子用极大的反差,也就是用正反对比显示了美化不义之战的荒唐,表达了反对掠夺战争的观点。

知小黑而不知大黑,反而将大黑说成白,这是不辨黑白;晓小苦而不晓大苦,反而将小苦说成甘,这是不辨甘苦。类比于以上两方面,可以得出知道偷盗杀人是不义,却不知攻国是大不义,这是分不清“义”和“不义”的愚蠢举动。墨子的说服力主要体现在善用类比,层层推进,逻辑严密且形象易懂。

QQ
企业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