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扫一扫联系
普通高中教科书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选择性必修 下册 第一单元 资料链接
提供doc可编辑文档下载:下载地址
关于柳永
詹安泰
柳永(约987一约1053),福建崇安人,字耆卿,工部侍郎柳宜的幼子。初名三变,字景庄,和哥哥三复、三接都有文名,号“柳氏三绝”。他在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中进士,曾为睦州(今浙江建德)推官,定海(今浙江镇海)晓峰盐场官,又曾为屯田员外郎。
柳永是北宋真宗、仁宗时期杰出的词人。他继承并发展了民间词和文人词的优良传统,为宋词开辟了一条新道路,给后代的词以相当大的影响。柳永在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写词。他精通音律,熟悉旧调,并能创制新调。他长期过着羁旅和冶游的生活,和歌伎、乐工们混在一起,他对有些歌伎还怀有真挚的感情,为她们创作新词供她们歌唱,也可能从她们那里学习一些来自民间的曲子,因而他创制的词有许多新调子在别处是不易看到的。这一点对词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反映都市的繁华面貌,体现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描写爱情生活的甜蜜,抒发离怀别感的痛苦,表现不幸妇女的遭遇和失意文人的感受,是他的作品的主要内容。其中爱恋歌伎和悲叹羁旅的思想情感交织在一起的作品,如《雨霖铃》《八声甘州》《夜半乐》《临江仙引》等,是他作品中最突出的、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的部分。其次写都市生活、锦绣山河的作品,如《望海潮》《抛球乐》《内家娇》《早梅芳》《木兰花慢》等,也给人较深刻的印象。而个别的蔑视统治阶级或触犯统治阶级的忌讳的作品,如《鹤冲天》《醉蓬莱》,则和他的出处进退有关,也可以看出他在一定时期内的人生态度。
柳永词的表现艺术主要是即事言情和融情入景。即事言情的较朴素,还渗透着一些口语方言,接近民间曲子词;融情入景的较清丽,有一些相当高雅。音律谐协、美妙动听也是柳永词的特征。他的表现手法是善于铺叙,一气贯注,首尾完整;即使表达曲折复杂的情景,也自然流转,毫不呆滞,而深入细致,清晰明朗,好像说出了人们的眼前景和心里话。这就使得他的作品在当时即“传播四方”(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天下咏之”(陈师道《后山诗话》),“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节选自《宋词散论》,广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