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两用中,守中致和】转化镜鉴1 附耳细说
这篇文章论述了生活中的一个实际问题——批评与表扬。论证从两方面深入展开,一方面是批评,另一方面是表扬。作者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法,认为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永远是一把双刃剑”。接着围绕“双刃剑”这个特性进一步深入说理分析,阐述应该怎样用好批评或表扬。辩证式的思维及分析,使所说之理深刻透彻,令人信服。
【执两用中,守中致和】转化镜鉴2 媒介即认识论
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都是一种媒介,但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存在不同的作用。文章分别举了非洲部落解决纠纷、法庭审案、证人作证、大学口试、论文答辩的事例,说明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各自起着一定的作用,论证了媒介“影响着我们对于真善美的看法,并且一直左右着我们理解真理和定义真理的方法”的观点。作者在论述时采用了寻找反例的方法,不断提供相反的事例,并分别分析采用口语还是书面文字的原因,辩证地分析了二者作用,让读者认识到各自适用的情况,避免了认知的片面化、绝对化和肤浅化。
【讲信修睦 亲仁善邻】转化镜鉴1 中华文明何以胸怀世界?
这篇文章从中华文明的文化根基入手,充分阐明了“和”是中华文明自古以来信奉并实践的发展道路。文章从纵向与横向两方面展开。纵向上,文章注重《易经》《左传》《论语》等文化经典中对“和平、和睦、和谐”等观点的阐发,更上溯到《尚书》“天下一家”的思想;横向上,通过将中华文明的和平思想与西方列强的侵略事实作对比,全面体现出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论述了中国始终坚守和平与发展道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必然性。
【实事求是 知行合一】转化镜鉴1 行是知之始(节选)
选文是陶行知在晓庄学校寅会(晨会)上的演讲词。晓庄学校是一所乡村师范学校。这篇演讲词,听众的身份是师范生,是未来的教师。陶行知以简明易懂的例子和中国古代哲学理论为论据,清晰地展现了自己的“行知观”,令人如坐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