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复习检测4试题(解析)- 高二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 教案 导学案 同步学案 教学课件 作业 答案 详解 复习 写作 素材 DOCX   19页   下载629   2024-05-05   浏览315   收藏591   点赞5203   评分-   17802字   18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第三单元复习检测4试题(解析)- 高二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1页
第三单元复习检测4试题(解析)- 高二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2页
剩余17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第三单元检测题 总分值:1 50 分 建议用时: 150 分钟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 一 : 中国新诗自诞生之日起,就无可避免地置身于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现代诗歌“两大传统的阴影”之中。在看待新诗与古典诗歌的关系问题上大致有三种观点和态度:一种观点认为新诗对古典诗歌造成了“断裂”,“和传统及历史相呼应的品质在新诗创作中消失了……是新诗显得单薄、落寞、无传统支撑的原因”;另一种观点刚好与此相反,论者提出“从现代性的角度看,新诗的诞生不是反叛古典诗歌的必然结果,而是在中西文化冲突中不断拓展新的审美空间的必然结果”;还有一种观点持调和论,认为新诗与古典诗歌之间具有某种共通性,研究者甚至从具体的元素如词汇、句法、意象乃至情调入手,看到了新诗在某些方面对古典诗歌的“继承与改造”。 摘编自 张桃洲 《如何重返新诗本体研究》 材料二: 从胡适的“两只蝴蝶”、郭沫若的“天狗”开始,中国新诗已有了相当数量的积累和各种艺术尝试。但总的说来,作为汉语诗歌,中国新诗仍处在寻找自己的阶段。它已经告别了古典诗歌,走出古典汉语的家族,在不停地流浪。它不希望自己与几千年的家族血缘有什么联系,更不希望在形体、五官上与家族成员有什么遗传上的相似。 回顾这近百年的新诗的足迹,我们发现它到过下列几个世界诗歌圣地:第一站是美国,在那里它采集了美国意象主义;第二站是伦敦,它采集了浪漫主义;第三站是巴黎,它采集了象征主义;第四站是柏林,它采集了歌德、里尔克。至此,在短短约30年(1920 一1950 )内,新诗匆匆走过西方19、20两个世纪的主要流派: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意象主义。50年代后,新诗转向莫斯科取经,主要遵循革命英雄主义的信条,一直延续到70年代。80年代初改革开放,几个年轻诗人在翻阅上半世纪的现代主义诗集时,发现了灰尘覆面、劫后余生的40年代的诗作。他们以此为效法对象,培育出一个稚嫩的新品种:朦胧诗。 平心而论,朦胧诗的崛起是一次心灵的苏醒和精神的抗争,突破了假、大、空的封锁,吐出新诗的新声。但如果将80年代的朦胧诗与上半世纪新诗各派大师的力作对比,就可以看出,朦胧诗实是40年代中国新诗库存的种子在新的历史阶段的重播与收获。它仍是以西方诗歌为原型的汉诗,从诗歌艺术上讲并没有多少崛起。由于没有重视朦胧诗崛起与现代新诗的源由关系,朦胧诗的崛起被夸大了,后来的诗人总是以“揭竿而起”的心态推动当代汉诗的发展,形成
3600第三单元复习检测4试题(解析)- 高二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未认证用户 查看用户
该文档于 上传
QQ
企业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