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
二
单元
关于单元研习任务
一
、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本单元课文大都是谈论立身处世之道的,比如《〈论语〉十二章》,或阐述持身以道、以礼、以仁、以恕、以义的道理,或辨析君子、小人,或论述经典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价值,都富于启发性。梳理本单元各篇课文所讲的立身处世的道理,并思考它们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展开讨论。
这一学习任务是对单元选文作专题性的回顾和总结。任务聚焦在“立身处世之道”上,要求学生逐篇梳理课文中立身处世的道理,再阐发它们的现实意义,以做到合理继承、学以致用。任务表述中涉及《〈论语〉十二章》的文字,是以此为例,对师生做的提示。
要完成好这个任务,必须首先明确两点:梳理什么,怎样梳理?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复杂。有的课文把立身处世之道直截了当说出来,有的意义隐晦而又多元。前者容易梳理,后一种情况就比较困难。像《五石之瓠》,
非要先
准确把握寓意不可,讲解课文的时候必须先说透,不能留在单元研习任务中解决。因为立身处世之道的内涵太宽泛,所以师生在概括、提炼的过程中必须把握丰富性,允许多样性。有些立身处世之道从根本上就相互矛盾,因为儒、道、墨三家济世主张不同、方法不同。如孔孟提倡“有为”,老子在方法论上大讲“无为”,庄子则走向彻彻底底的“无为”。再如仁爱与兼爱的问题等。教师在组织学生梳理观点的时候,可以先并存,再比较。另外,在梳理这些立身处世之道时,建议先列出课文原句或关键词,再用自己的话把道理概括出来。
其次,关于如何组织学生讨论其现实意义的问题。建议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又与时事、国情紧密结合的立身处世之道作为重点来讨论。例如2020年我国新型冠状肺炎疫情肆虐,就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一下老子所说的“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
乱”的危机意识问题。这种以学习任务为载体开展价值观教育的做法,有利于深入贯彻国家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
二
、
萧统在《文选序》中说:“老、庄之作,管、孟之流,盖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吕思勉在《经子解题·论读子之法》中说:“诸子之文,各有其面貌性情,彼此不能相假;亦实为中国文学,立
极
于前。”总体看来,先秦诸子
并不把善写文章
当作最高追求,但他们的很多论说都文采斐然,自成一格。反复诵读本单元课文,总结概括其各自的风格特点。你更喜欢谁的文章风
关于单元研习任务【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教师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