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庄子“逍遥游”的本意【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资料链接】【教师用书】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庄子“逍遥游”的本意【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资料链接】【教师用书】 第1页
庄子“逍遥游”的本意【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资料链接】【教师用书】 第2页
剩余2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 二 单元 资料链接 庄子“逍遥游”的本意 鲁洪生 《逍遥游》是《庄子》三十三篇的第一篇,是理解庄子思想体系的关键。“开宗不了‘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但古来对“逍遥游”的理解分歧较大。举其要者,略说几家。 “任性”为逍遥说。 “ 夫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岂容胜负于其间哉!”“向子期、郭子玄《逍遥》义曰:‘夫大鹏之上九万,斥 鷃 之起榆 枋 ,小大虽差,各任其性。苟当其分,逍遥一也。然物之芸芸,同资有待,得其所待,然后逍遥耳。唯圣人与物 冥 而循大变,为能无待而常通,岂独自通而已!又从有 待者 不失其所待,不失则同于大通矣。’” “销尽有为累,远见无为理”为逍遥说。《庄子集释·庄子序》顾桐柏云:“ 逍 者,销也;遥者,远也。销尽有为累,远见无为理。以斯而游,故曰逍遥。” “ 无待”为逍遥说。晋人支遁《逍遥论》曰: “ 夫逍遥者,明至人之心也。……鹏以营生之路 旷 ,故失适于体外; 鷃 以在近而笑远,有 矜 伐于心内。至人乘天正而高兴,游无穷于放浪;物 物 而 不 物于物, 则遥然不 我得 ( 当为‘待’ ) ,玄感不为, 不 疾而速,则 逍 然 靡 不适。此所以为逍遥也。” “ ( 列子 ) 乘风轻举,虽免步行,非风不进,犹有须待。自宰官已下及宋荣御寇,历举智德优劣不同,既未洞忘,咸归有待。唯当顺万物之性,游变化之途,而能无所不成者,方尽逍遥之妙致者也。……言无待圣人,虚怀体道,故能乘两仪之正理,顺万物之自然,御六气以逍遥,混群灵以变化。 苟 无物而不顺,亦何往而不通哉! 明彻 于无穷,将于何而有 待者 也!”“无所待而游于无穷,方是《逍遥游》一篇纲要。” “放狂自得”为逍遥说。“逍遥者,盖是放狂自得之名也。至德内充,无时不适;忘怀应物,何往不通!以斯而游天下,故曰逍遥游。” ( 穆夜说 ,引自 唐成玄英 《庄子疏·序》 ) “大”为逍遥说。 “ ‘北冥’,即北海,以旷远非世人所见之地,以喻玄 冥 大道。海中之 鲲 ,以喻大道体中,养成大圣之胚胎。”“‘大’字是一篇之纲。” “逍遥游,是指的明道者——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以后所具有的最高精神境界。大鹏就是这种人的形象。 ” “大知境界”为逍遥说。《逍遥游》可分六段,六段之间在逻辑结构上高度一致,其共同逻辑指向是“小知不及大知”。“小知”代表惠子的境界,以出仕为官作为自身价值的实现;“大知”代表庄子的境界,否定出仕为官作为自身价值的实现。“大
庄子“逍遥游”的本意【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资料链接】【教师用书】
滋兰九畹,树蕙百亩。
个人认证 查看用户
该文档于 上传
QQ
企业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