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教科书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
三
单元
资料链接
编者注:由于参考的译本不同,文中涉及的人物译名和对小说语句的引用或与教材课文有所不同。
《百年孤独》
加西亚·马尔克斯、
P.A.
门多
萨
门:
你着
手写《百年孤独》的时候,什么是你的创作初衷?
马:我要为我童年时代的全部体验寻找一个完美的文学归宿。
门:许多评论家说,你这部作品是对人类历史的一种隐喻或讽喻。
马:不是这么回事。我只是
想艺术
地再现我童年时代的世界。你知道,我的童年是在一个景况悲惨的大家庭里度过的。我有一个妹妹,她整天啃吃泥巴;一个外祖母,酷爱占卜算命;还有许许多多彼此名字完全相同的亲戚,他们
向来搞
不太清楚幸福和疯癫的区别。
门:评论家总会在你的作品里找到更加复杂的创作意图。
马:要说有什么更加复杂的创作意图,那也是不自觉的。不过话说回来,也会发生这样的情况,那就是:评论家和小说家完全相反,他们在小说家的作品里找到的不是他们能够找到的东西,而是他们乐意找到的东西。
门:一谈到评论家,你总是充满嘲讽的口气,你为什么这么讨厌评论家?
加:因为他们总是摆出一副主教大人的臭架子,冒着大放厥词的危险,承担解释《百年孤独》之谜的全部责任。他们没有想到,《百年孤独》这样一部小说,根本不是什么一本正经的作品,书中有很多给最亲密的朋友的暗号,只有他们自己才能发现。
我举个例子。我记得,有一位评论家看到书中人物加夫列尔带着一套《拉伯雷全集》前往巴黎这样一个情节,就认为发现了作品的关键。这位评论家声称,有了这个发现,这部作品中的人物所有无节制的、极其夸张的表现都可以得到解释,原来都是受了拉伯雷的文学影响所致。其实,我提到拉伯雷的名字,只是扔了一块香蕉皮,结果不少评论家都踩上了。
门:评论家高谈阔论我们可以不加理会,不过,你这部小说倒不仅仅是你童年时代的艺术再现。有一次,你不是也说过,布恩迪亚家的历史可以说是拉丁美洲历史的翻版吗?
马:是的,我是这么看的。拉丁美洲的历史也是一系列代价高昂然而徒劳的奋斗的集合,是一幕幕事先注定要被人遗忘的戏剧的集合。至今,在我们中间,“健忘症”仍然存在。只要事过境迁,谁也不会清楚地记得香蕉工人横遭屠杀的惨案,谁也不会再想起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
门:上校发动的那32次惨遭败北的武装起义足以表现我们的政治挫折。请问,如果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打了胜仗,那将会是什么样子?
马:他很可能变成一
《百年孤独》【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资料链接】【教师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