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李密、归有光、王羲之【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教师用书】

【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教师用书】他的一些书笺也表现出对时局的关注。如《与会稽王笺》谏止殷浩北伐,说:“国家之虑深矣,常恐伍员之忧不独在昔,麋鹿之游将不止林薮而已。”语气极恳切。
首页 教学参考 教师用书 选择性必修下册 作者简介:李密、归有光、王羲之【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教师用书】

普通高中教科书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选择性必修 下册 第三单元  资料链接

提供doc可编辑文档下载:下载地址

 

作者简介:李密、归有光、王羲之

 

1.李密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晋初散文家。祖父李光曾为蜀汉朱提太守,父早亡,母何氏改嫁,自幼由祖母刘氏收养。李密曾师事蜀地大儒谯周,长于《春秋左氏传》。历任蜀国州从事、尚书郎等职。曾出使吴国,吴人称其有才辩。蜀汉亡后屏居乡里,累举不应。泰始三年(267)李密44岁,晋武帝立太子,征李密为太子洗马,诏书累下,郡县逼迫,他为此上《陈情事表》(简称《陈情表》)。武帝览表感动,命郡县供其祖母奉膳。刘氏死后,李密服丧满,应征为太子洗马、尚书郎,出为河内温令。李密自恃才能,常望内转,因不遂所愿,在迁汉中太守赐饯时怀怨赋诗,被奏免官。去官后为本州大中正。有《述理论》10篇,已佚。

 

2.归有光

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号震川,昆山(今属江苏)人,卒于南京,明代散文家。嘉靖十九年(1540)中举人。其后20余年8次会试不第。后移居嘉定安亭江边,读书讲学,被称为震川先生。嘉靖四十四年(1565)始中进士,授长兴知县。后为南京太仆寺丞,参与撰修《世宗实录》。有《震川先生集》行世。

明代中叶,文坛上出现了前、后七子的复古运动,对扫除台阁体的文风有一定作用。但至嘉靖年间,已流为盲目尊古。王慎中、茅坤、唐顺之等人起而抵制,提倡唐宋古文,被称为唐宋派,其魁首实为归有光。在诗论上,他也批判复古倾向,其基本观点是:以《史记》为代表的秦汉文章虽好,但唐宋间名文未尝不佳,前、后七子标榜“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实则泥古成风,走入歧途。

归有光反对拟古,多从形式着眼,并未达到内容上的真正革新。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十之八九为经解、题跋、论议、赠序、寿序、墓志、碑铭、祭文、行状以及制义之作,其中有些作品表现了对当时政治的不满,有些作品表现出对人民的同情。在若干记叙、抒情散文中,能做到“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王锡爵《归公墓志铭》)。其艺术特色是:①即事抒情,真切感人。如代表作《项脊轩志》,以“百年老屋”项脊轩的几经兴废,穿插了对祖母、母亲、妻子的回忆,极富人情味。②注重细节,刻绘生动。如《项脊轩志》写景,发扬了唐宋文的优良传统,确非前、后七子所及。③篇幅短小,言简意赅。他的散文名作,如《项脊轩志》《先妣事略》《思子亭记》《女二二圹志》《寒花葬志》等,均未超过千字。④结构精巧,波折多变。如《宝界山居记》由太湖风景写到宝界山居,又对比唐代王维之辋川别墅,并对王维发了议论;《菊窗记》,从洪氏之居的地势、风景写到古人仲长统与陶渊明,夹叙夹议,跌宕多姿。

归氏散文虽多写身边琐事,但他的《备倭事略》《昆山县倭寇始末书》《蠲贷呈子》等文,刻画了倭寇入侵后昆山一带“屋庐皆已焚毁,赀聚皆已罄竭,父母妻子半被屠刳,村落之间哭声相闻”的惨状;《书张贞女死事》《张贞女狱事》等文,揭露了恶霸横行、吏治腐败的现实;《送恤刑会审狱囚文册揭帖》《九县告示》《乞休申文》等文,表达了自己为民请命的心怀;《可茶小传》《鹿野翁传》等传记文,勾勒了一些普通人物的形象;《己未会试杂记》《壬戌纪行》等纪行文,记载了当时一些民情世态。这些作品均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3.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籍琅班临沂(今属山东),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初为秘书郎,征西将军庾亮引为参军,累迁长史。后拜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复授护军将军,迁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因与扬州刺史王述不和,称病离郡,放情山水,弋钓自娱。以寿终。世称王右军。原有集10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王右军集》2卷,见《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王羲之是中国著名的书法家,并有较深的文学造诣,但文名为书名所掩,不大为人所重。他的《兰亭集序》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燕集于会稽山阴的兰亭,各赋诗咏怀,事后结集成册,王羲之为之作序,记叙了当时燕集的盛况,并且即事抒情,对人事聚散无常、年寿不永发出深沉的喟叹。此文清新疏朗,情韵绵邈,不带魏晋以来的排偶习气,当时人比之石崇《金谷诗序》。

王羲之关心国家命运,曾告诫谢安“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晋书·谢安传》)。他的一些书笺也表现出对时局的关注。如《与会稽王笺》谏止殷浩北伐,说:“国家之虑深矣,常恐伍员之忧不独在昔,麋鹿之游将不止林薮而已。”语气极恳切。及北伐失败,殷浩复图再举,王羲之《又遗殷浩书》责备他说:“若犹以前事为未工,故复求之于分外,宇宙虽广,自容何所!知言不必用,或取怨执政,然当情慨所在,正自不能不尽怀极言。”对国事的关注之情溢于言表。还有一些书笺杂帖,或叙家常,或申情愫,虽三言五语,多具自然洒脱、风神摇曳的特点。

QQ
企业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