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扫一扫联系
普通高中教科书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七单元
提供doc可编辑文档下载:下载地址
单元教学设计举例
教学设计:心灵的远游——探寻山水文化
学习活动一:寄情山水,各具意趣
1.感受景观,如在眼前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是中国文化的传统,《赤壁赋》《登泰山记》,一乐水,一乐山,均为名篇,各具意趣。
《赤壁赋》“以江山风月作骨”,富有层次地写了赤壁所见、历史之中、哲理感悟的江(水)月。《登泰山记》按照时间顺序写登泰山全程,先写登临景象,而后浓墨重彩写日出景象,之后写沿途所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试从文中找出重点语句并概括景物的各自特点。
《赤壁赋》 | 赤壁之水月 | 历史之水月 | 哲理之水月 |
重点语句 | |||
各自特点 |
《登泰山记》 | 登泰山经过 | 观日出景象 | 沿途自然 与人文景观 |
重点语句 | |||
各自特点 |
2.涵泳诵读,各得其趣
(1)《赤壁赋》有一种“纯净出尘的美感”,极富声韵之美,特别适于诵读,根据下表的押韵字,注意用韵、换韵及随之产生的情感起伏变化,在此基础上背诵文章。
《赤壁赋》押韵 | 用韵换韵情况 | 表达的情感 | |
第1段 | 间 天 然 仙 | ||
第2段 | 桨 光 方 慕 诉 缕 妇 | ||
第3段 | 稀 飞 诗 昌 苍 郎 东 空 雄 鹿 属 粟 穷 终 风 | ||
第4段 | 往 长 瞬 尽 主 取 月 竭 色 适 | ||
第5段 | 酌 藉 白 |
(2)《登泰山记》重点朗读第3段。五幅画面富有层次地写泰山日出,请从以下角度赏读,也可自选角度赏读。
画面 | 远望与俯视 | 动态与静态 | 全景与特写 | 自选角度 | |
待日出 | 坐待日出图 | ||||
稍见 | 云雾弥漫图 | ||||
须臾 | 云天一线图 | ||||
日上 | 壮观日出图 | ||||
回视 | 诸峰回视图 |
学习活动二:语言艺术,点评领略
《赤壁赋》为文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深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登泰山记》用笔俭省,精练雅洁,描写景物富有特色。请仿照示例,从两篇中各选精要传神文字加以品评。将点评文字在班内交流,并加工编辑,结集为“班级微点评”。
示例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点评:写出自身融于自然之中的超然之感,仿佛遗世独立,与万物化为一体。从中可以感受到“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的快乐、适意,还有在广阔天地之间超脱世俗羁绊的自由、从容。
示例2:“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点评:写出初至山头一刹那的感受:不言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背负着冰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动感,一个“负”字,赋予“苍山”以生命,使之人性化,新颖传神,境界全出;而苍山上的雪反照的日光照亮着天南,形象生动地写出积雪的光彩。
学习活动三:赋体游记,各臻其妙
1.《赤壁赋》:主客问答,儒道对话
“主客问答”是赋体文章的特色,在文中也是儒道的对话,是苏轼内心两个自我的辩论。仿照示例,各找两处体现儒与道思想的语句,并体会苏轼的复杂情思。
《赤壁赋》 | 语句 | 情思 |
儒家思想 |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 以美人比君,可见忠君之殷切;情怀悠远,思为世用,建功立业,成就人生 |
道家思想 |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 渴望凭虚御风,超尘出世,顺乎自然,获得精神的超脱 |
2.《登泰山记》:学者游记,丰赡博雅
姚鼐在《惜抱尺牍·与陈硕士》中说:“以考证累其文,则是弊耳;以考证助文之境,正有佳处。”桐城派的文章有“重学问和考据”的特色,这是一篇学者游记,请找出文中的考证文字,并说明其作用。
孟浩然在《与诸子登岘山》中有云:“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游览胜迹,总能引发文人墨客的遐思,从而催生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登山临水,是心灵的远游,这些在山水中获得灵魂诗意和精神超越的篇章组成了中国文学的灿烂一页。
(1)自然山水,观照人生
查阅《赤壁赋》和《登泰山记》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理解文中的人生感悟。
(2)审美传统,文化积淀
赤壁是古代战场,当年的“舳舻千里,旌旗蔽空”,引发无数人的怀古之情;泰山为五岳之尊,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化符号,登临赋诗者众多。再搜集一些写泰山或赤壁的诗文,探讨文人寄托在泰山和赤壁上的不同情思,探究其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
(3)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永州八记”的作者柳宗元曾在《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中指出:“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是亭也,僻介闽岭,佳境罕到,不书所作,使盛迹郁湮,是贻林涧之愧。”山水之美,需要审美化的眼光才能彰显。请试着发现你周边的山水之美,并用文字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