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扫一扫联系
普通高中教科书 语文 必修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 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
提供doc可编辑文档下载:下载地址
教学指导
本单元是学术著作《乡土中国》的整本书阅读。关于学术著作的阅读,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表述:“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学术著作。通读全书,勾画圈点,争取读懂;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做出全书内容提要;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作品的价值取向。阅读与本书相关的资料,了解本书的学术思想及学术价值。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探究本书的语言特点和论述逻辑。”
教材的“阅读指导”根据《乡土中国》一书的特点,提供了翔实的阅读策略;“学习任务”的设计也紧扣课标精神。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努力加以落实。但考虑到高一第一学期,大部分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学术类著作,会感觉有些枯燥乏味,甚至读不下去。特别是对乡土社会生活没有体验的当代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难度。所以阅读与研讨活动形式的设计应更具吸引力,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要落到实处。要鼓励学生克服恐惧与畏难心理,认真读完全书,在理性的思考中体验到别样的阅读愉悦。相信那些逻辑的力量,理性的光芒,会为学生打开一个不一样的阅读世界。
整本书阅读区别于单篇阅读的特点在于一个“整”字。整本书阅读,文字量更大,内容更丰富,要求学生具有宏阔的整体把握能力,养成沉潜审慎的阅读心性。虽然《乡土中国》这本书容量不大,所写的14篇文章篇幅也不长,但仍应在开始阅读之前,制订阅读计划表,以监控、调整阅读进度,便于阅读活动的展开。
《乡土中国》中概念、观点、材料较多,要引导学生圈点勾画文中的概念和重要语句,并尝试做简单批注。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设计以下两个活动:一是摘选文中重要的概念(词语),小组合作合理分类做一个词汇表,并在词后做简单注释。教师可提供类似“索引”的学习资源供学生参考。二是重点读全书每章的首尾部分,归纳各篇主旨,寻找各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全书的结构提纲或思维导图,在全班分享交流,并评出最佳成果。考虑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读整本书时要学会“梳理大纲小目及其关联”,以及学术著作重在说理、阐明观点的特点,阅读整本书的学术著作,更需要在逐章阅读的基础上寻求其次级论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以“了解本书的学术思想及学术价值”。
要引导学生读懂“乡土中国”的内涵。课程标准对整本书阅读的第一要求是“读懂”,而读懂一本书与文本解读、生活经验、知识经验、阅读经验息息相关。所以在掌握作者的中心论点与核心概念之后,要深入推敲观点和材料的关系,还要努力“养成连接概念与经验的阅读习惯”(黄宗智《青年学者如何阅读学术著作和做读书笔记》)。特别是针对没有乡土社会生活体验的当代学生,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与乡土社会生活相关的学习资源,组织学生了解、分享乡村生活经验。
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意识去阅读本书。学术著作往往是为了解决或研究一个问题,其“着眼点在于一个特殊的事件或问题上,而非一个特殊的作者或一本书",因此要阅读与本书相关的资料,才能真正而深入地读懂。建议指导学生细读《重刊序言》《后记》以及与《乡土中国》相关的评论,增进对本书学术价值的理解;或者阅读费孝通的《江村经济》,讨论该书解决或研究了什么样的问题;当然更可以从当代中国的角度来审视“乡土中国”,针对当代中国的农村问题展开调查与思考,适当的条件下还可以组织一次班内辩论赛。
普通高中教科书 语文 必修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
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
单元教学设计举例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一、准备与初读
1.了解阅读期待
(1)你看到《乡土中国》这本书的书名时,认为它可能写的是什么?
(2)阅读本书的目录后,你认为会从这本书中读到什么内容?
提示:可作为预习作业布置。为单元教学反思小结作准备。
2.拟订初读计划
(1)阅读目录,根据篇幅长短,师生共同讨论拟订初读计划。
(2)初读计划应包括阅读内容、阅读时间、阅读进度监控等。可以借助如下表格:
阅读内容 | 阅读时间(时长、日期等) | 完成情况(圈点批注、自我评价等 |
第一篇 | ||
第二篇 | ||
........... | ||
后记 | ||
重刊序言 |
3.明确初读要求
(1)要求阅读时进行圈点批注或摘记点评。
(2)定期检查学生书内批注或摘记点评情况。
二、任务1:抓住核心概念,理解作者观点
1.以《差序格局》为例理解文中核心概念
(1)阅读全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重要词语。
(2)同桌相互查一查,看看下列词语有没有圈出来。
公私团体格局差序格局伦群己界限个人主义自我主义
(3)四人小组围绕下列问题讨论:
①“差序格局”这个概念在文中是怎么一步一步形成的?
②“差序格局”这个概念的形成与分析“私”的社会现象,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2.寻找概念之间的关系
(1)联系全书,找出作者用以指称乡土社会的概念和与之相对应的指称其他社会的概念,填写教材中的表格。
(2)结合作者的论述和相关资料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同桌之间用自己的话相互解说。
附:《乡土中国》概念对比表
指称乡土社会的概念 | 指称其他社会的对应概念 |
礼俗社会 | 法理社会 |
面对面的社群(文盲的社会) | 借助文字的社会 |
差序格局 | 团体格局 |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 团体道德 |
小家族 | 家庭 |
男女有别 | 两性恋爱 |
礼治秩序 | 法治秩序 |
无讼 | 司法诉讼体系 |
无为政治 | 有为政治 |
血缘社会 | 地缘社会 |
3.任选一篇,选择3—5个专业术语,查阅相关工具书,为文章添加脚注中。
三、任务2:分析整体框架,把握知识体系
1.撰写内容提要
(1)把全班分成14个小组,每个小组共同研读其中一篇。
(2)用“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词语,撰写这篇文章的内容提要。
2.寻找篇章关联
(1)本书中各章看似各自独立,实则前后相连。请用波浪线画出篇与篇之间的过渡句段。
(2)讨论:说说每一篇与书名《乡土中国》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
3.绘制思维导图
(1)小组讨论:从阐释“乡土中国”性质角度,将14篇文章分组,可以分成几组?简要说明理由。
(2)以小组为单位,参考教材“阅读指导2”的图示或开发其他形式,以目录为基础,适当增加必要内容,做一个全书思维导图或结构框架图。
四、任务3:关注“问题”,学以致用
1.要有问题意识
(1)阅读学术著作,要注意联系生活,联系当下,思考其与自身或现实产生的关联。
(2)任选一篇文章,用“读这篇文章,我所关心的不仅是……而且是……”的句式把文章和你所关心的问题联系起来。
2.开展调查访问
(1)以“今日中国乡村的变迁”为话题,从居住环境、精神风貌、文化生活、风俗习惯、乡村管理等角度中任选一个,开展调查访问。
(2)参考教材第四单元的“附三:调查报告结构表”,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文章。
(3)在此基础上,运用多种形式,如制作手抄报、举行演讲、开展辩论、设计网页等,与同学交流。
提示:第四单元的“调查报告结构表”既可作为学习支架,又有助于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学习衔接;学习成果的交流与分享形式可根据各校、各班的具体情况而定。
五、任务4:拓展阅读,知人论世
1.阅读《重刊序言》与《后记》,查找资料,以“《乡土中国》的学术价值”为主题进行班级讨论。
2.阅读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写一篇读书笔记。
六、反思与小结
1.回顾反思本单元的学习过程,完成下表:
自我评价和反思表
姓名: 填表日期: 我认真地回顾了从月日到月日期间阅读过的书籍与文章、听课笔记和作业等,发现:我阅读《乡土中国》,合计字左右;课堂上我大约有次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与思考;我总共写了篇文章(段),合计字左右。 我的收获还有: 1.在整本书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方面,我的收获和进步主要体现在:
2.之所以会有上述的收获和进步,我认为是因为:
3.在学术书籍阅读与学术研讨过程中,我的收获是:
4.在学术书籍阅读与学术研讨过程中,我还有一些需要改进或克服的问题,它们是:
5.最后,我想告诉大家:
|
(上表根据赵德成《促进教学的测验与评价》一书中的“学生使用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表”改编而成)
2.在课堂上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的交流,或者以张贴的形式相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