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娘》
同步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反复吟咏,明确诗歌内容。
2.分析文本意象,体会诗歌意境,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3.聚焦诗歌情感,对比阅读不同译文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课前学习任务
任务活动
一
知人论世,筑牢知识基础
1
.
作者简介
歌德(1749-1832),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恩格斯称他为“
_
___________
”。他一生跨两个世纪,正当欧洲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年代。革命力量的不断高涨,促使歌德不断接受先进思潮的影响,从而加深自己对于社会的认识,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
2.主要作品
代表作品:
剧本:
《葛兹·冯·伯利欣根》《伊菲格涅亚在陶里斯》《埃格蒙特》
诗剧:
《
_
___________
》
自传:《
_
___________
》
小说:
《
_
___________
》
3.写作背景
《迷娘》创作于1783年之前
,
后收入歌德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
,
作为小说人物迷娘的唱词。1776年
,
歌德作为枢密公使馆参赞开始为魏玛公国服务
,
并获得了更多的政治任务。179年他被提升为枢密顾问
,
在魏玛进行政治改革。歌德厌倦了魏玛公国小朝廷的庸俗公务
,
一心想要逃避这种烦闷的生活。在作《迷娘曲》之前
,
歌德已经两次
从山上眺望过山南的意大利
;
在作此诗后的1786年6月
,
歌德前往意大利
,
居住了近两年的时间
,
在古老文化中汲取了创作养分。
相关链接:
《迷娘》中的迷娘是马戏团里一个走钢丝的演员
,
后来被主人公威廉·迈斯特赎买
,
收留在身边
,
是小说中最动人的人物。
她是一位性格内向、身体瘦弱的少女
,
却有着迷一样的性格魅力。她出生于意大利
,
是一个贵族与自己的妹妹私通生下的孩子。她很小的时候就被人诱拐到德国
,
过着饥寒交迫、颠沛流离的生活。她的父亲后来流落街头
,
以弹琴卖艺为生
,
后来也被威廉·迈斯特收留。
迷娘自从遇到迈斯特
,
便过上了最美好最幸福的日子
,
并且强烈地爱上了迈斯特。可是由于疾病
,
她不久就去世了。
《迷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首委婉优美的诗歌。
课上学习任务
任务活动
二
反复吟咏,明确内容情韵
任务活动
三
分析意象,体会诗歌意境
任务活动
四
对比阅读,聚焦体式情感
任务活动
二
反复吟咏,明确内容情韵
【情境设计】
通过反复吟咏诗歌,掌握诗歌整体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文本内容,为下一步深入探究文本打下基础。
1.诵读技巧
(1)准确把握情感基调。在诵读《迷娘》时,要深入理解诗歌的情
《迷娘》2导学案-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