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对比阅读 ——汉魏时期生命价值的思考与诗意表达年 级:高一 学 科:语文(统编版)主讲人:王华蓓 学 校:北京市八一学校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1.诵读两首诗,感受诗歌韵味,把握不同的感情基调。 2.品味语言,理解并赏析两首诗的不同情感与风格。 3.把握诗人形象,感受不同的生命状态,形成对生命价值 的思考。学习目标
围绕诗歌的“忧”与“归”,比较《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在表达志士之慨和隐士之情时不同的韵律节奏和表达技巧,探寻汉魏时代的生命追求与价值思考。学习任务
小组交流,梳理两首诗歌基本内容,分享课前学习收获。学习活动一:交流分享
1.文体知识歌行: 古代诗歌体裁,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 长歌比较热烈奔放,慷慨激昂;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微吟低徊,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短歌行》既有短歌微吟低徊的特色,又有曹操独自的“慷慨悲凉”的风格。
1.文体知识田园诗: 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百姓、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是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诗歌创作的诗人。
2.填写表格
欣赏《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视频,感受两首诗歌不同的韵律节奏和表达出的生命情怀。学习活动二:听读感悟
小组讨论:“心怀天下之忧”和“山野田间之归”是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你从《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中,各看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学习活动三:分析比较
思考: 《短歌行》中反复出现 “忧”字,曹操“忧”在何处,为何而“忧”?诗人是如何表现这种 “忧”情的?(一)探究曹操之“忧”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1.为何而“忧”?一忧时光易失:譬如朝露二忧贤才难得:青青子衿三忧功业未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莫道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从艺术手法角度分析诗歌如何表现曹操的抱负情怀?2.如何写“忧”?
小组学习: 请找出诗中引用的四个典故,并分析其各有什么特点及表达效果,思考四个典故的顺序可以互换吗?2.如何写“忧”?
①“青青子衿”——《诗经·郑风·子衿》 ②“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高一【语文(统编版)】《短歌行》 《归园田居》-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