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教科书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必修上册
第
七
单元
《我与地坛》
课文解说
《我与地坛》是当代作家史铁生的散文代表作,写于1989年5月,改定于1990年1月。全文共有一万三千多字,分为七个部分,课文节选的是其中前两部分。
史铁生的经历很特殊。初中毕业就到陕西延安农村插队,三年后因
病回到
北京。他跟地坛结缘,就是在这个时候——双腿瘫痪,
“
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
,在这种情形下,他“走
”
进地坛:“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在这里,他徜徉了十五年,没有人比他更熟悉这园子里的一草一木,没有人比他对这园子的感受更丰富。在这里,他感受活着的艰辛与挣扎,思考生命的意义,并从中汲取顽强生活和奋斗的勇气。这个历经四百多年沧桑的古老皇家园林,成了他很多作品的写作背景和对象。《我与地坛》这篇散文就是多年来他对地坛、对人生感悟与思考的结晶。
文章的第一部分写的主要是与地坛的结缘。作者从自己为何踏进这座古园写起,写到自己的糟糕处境、渺茫暗淡的前途和悲痛欲绝的心情,以至于一次又一次地在死亡的边缘徘徊,然后偶然走进了这个与自己的境遇一样荒芜冷落的园子。这座古园映照了作者的生活,那些历经沧桑的建筑和景物,抚慰着作者内心的苦痛,缓解了他迷茫的心绪,也使他感受到生命的启示。那些古殿檐头的琉璃,
坍圮
了的一段
段
高墙,祭坛四周的老柏树似乎在诉说着悠久的历史,有着看尽
繁华后
的平静,连
野草荒藤也
都茂盛得自在坦荡。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却安详;高歌的雨燕,苍凉却张扬着生命的多姿多彩;雪地上孩子们的脚印,似乎在述说着生命的童话。还有那些草木与泥土的气息,落叶“熨帖而微苦的味道”,似乎都在从另一侧面
验证着
活着的意义。还有那些小昆虫、满园子的草木,虽然都生长在这寂寞的园子里,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所以作者说:“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这座古老而充满内在生机的园子,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引发了他对生命意义的长久思索。
他思索的内容主要是什么?
“
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作为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突然间双腿瘫痪,受
到命运如此沉重的打击,怀疑活着的意义恐怕是最自然的反应吧。在这静静的古园中,作者终于想明白了,对于生与死的问题也释然了,每个人都会面临死亡,不必急于求成。接下来,
最
关键的问题就是怎样活下去
《我与地坛》课文解说【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教师教学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