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那些苍凉而温暖的动词——《我与地坛》新解【必修上册第七单元资料链接】【教师教学用书】

常识(含文体、文学、文化) 其他基础 高考真题 必修上册 第七单元 教师用书 DOCX   6页   下载1   2023-08-03   浏览654   收藏0   点赞0   评分-   6170字   12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那些苍凉而温暖的动词——《我与地坛》新解【必修上册第七单元资料链接】【教师教学用书】 第1页
那些苍凉而温暖的动词——《我与地坛》新解【必修上册第七单元资料链接】【教师教学用书】 第2页
剩余4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普通高中教科书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必修上册 第 七 单元 · 资料链接 那些苍凉而温暖的动词 ——《我与地坛》新解 孟祥英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散文的代表作,近年来入选多个版本的高中语文教科书。学者们从题材、立意、结构等方面对其展开的解读,给我们很多启发。本文尝试从动词这一语言的小窗口出发,重在探寻作者的精神成长历程。从写作角度来说,动词在文学作品中具有突出的表现力,对揭示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心理等具有重要作用。如托尔斯泰所言:“在艺术的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因为全部生活都是运动的。要是你找到了准确的动词,那你就可以安心地写你的句子。”从创作心理来看,史铁生21岁时由于腿疾而被永远地禁锢在轮椅上,从此,他只能选择两种身体姿态坐或躺,可想而知,“行走”或“奔跑”是他内心深处多么强烈的一种渴望。 下面我们从四个层面分析文中一些有表现力的动词,感受它们所带来的苍凉而温暖的气息。 1.等待与到来:我与地坛的百年之约 《我与地坛》第一部分在描写地坛时反复使用一个动词“等待”,显然是把地坛拟人化了。同时还用了“等待”的一个近义词“等”,“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等”与“等待”作为一组近义词,它们的相同点是:都有“不采取行动,直到所期望的人、事物或情况出现”的理性意义;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等”是单音词,口语色彩浓,有亲切感;而“等待”是双音词,书面性较强,具有郑重的、严肃的色彩意义。后面几句都是用“等待”,显示出我与地坛的相遇“有着宿命的味道”。 从整体来看,我们认为,地坛的“等待”有如下特点:第一,等待的时间是如此漫长,“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犹如母亲在村口在风中等待孩子般的执着和坚韧。第二,“等待”的姿态是如此的苍凉而温暖。“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 坍圮 了一段 段 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 ” ,此句中的“剥蚀”“淡褪”“坍圮”“散落”,这四个动词具有一定的描述性,整体上 都有“衰败、萧条、落寞”等语义特征;从词性来看,它们是动词家族中的非典型成员,为不及物动词,一般是不带宾语的;从客观上说,“琉璃剥蚀、朱红淡褪、高墙 坍圮 ”等乃岁月使然,是一种自然规律。然而,在这里作者却赋予地坛以主观性,在语法上打破常规,由它 作主语发出 “剥蚀”“淡褪”“坍圮”等动作,仿佛这是地坛自觉自愿的行为,是它有意为之的结果。我们猜度:地坛是想以这样的方式告诉我们一个亘古不变的哲理——没有永远的繁华,没有不变的灿烂;繁华
那些苍凉而温暖的动词——《我与地坛》新解【必修上册第七单元资料链接】【教师教学用书】
QQ
企业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