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北京四中语文课【名篇品读】06《赤壁赋》必修上册第七单元.docx

北京四中 名篇品读 DOCX   8页   下载854   2025-09-22   浏览58   收藏644   点赞5974   评分-   7451字   40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北京四中语文课【名篇品读】06《赤壁赋》必修上册第七单元.docx 第1页
北京四中语文课【名篇品读】06《赤壁赋》必修上册第七单元.docx 第2页
剩余6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苏轼《赤壁赋》 : 与谁同游?清风、明月与坡仙 导读:赤壁在哪里 ? 赤壁,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它见证了中国文化史上一位巨人的成长和成熟。这里的赤壁指的是苏轼笔下的赤壁。苏轼在《念奴娇》中说:“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大家都说此处是三国赤壁,于是苏轼也便把黄州赤壁作为三国战火 纷 燃的所在地。其实,真正三国“赤壁之战”的赤壁,距离黄州赤壁尚有一百多里,在今咸宁赤壁。遗址 倚 赤壁矶,下临长江,修建有三国赤壁公园,在江边竖立着周瑜的铜身像;还有一个博物馆,里面陈列着三国古战场发掘出来的物品。后人称 黄州赤壁为“文赤壁” , 咸宁赤壁为“武赤壁”。 武赤壁以前叫“蒲圻( qí )” , 1998年改名“赤壁” , 属咸宁的县级市。据说黄州赤壁如今只是一段残壁,无足观者,不如就着苏轼的《赤壁赋》 , 更有一份想象的美好。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 , 苏轼四十三岁,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1082年秋、冬,苏轼先后两次游览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传诵千古的《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朱增泉在《文赤壁》里写:“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造化弄人,造化却也成全人,苏轼经历生死之后,对于生命的认识更为开阔博大,对于人事更为豁达慈悲。近千年后,有人在面临死亡时说:“几乎所有的事情,包括所有的荣誉、所有的骄傲、所有对难堪和失败的恐惧,这些在死亡面前都会消失。”苏轼经历过死亡,亦当如是。只是,彼时真正的死亡离他还很远,在死之前,他还要经历一次比一次困厄的贬谪, 一 路向南,他的归期也就离他的死期不远了。当下,苏轼经历过“死” , 却离真死还远。 重点解读:《赤壁赋》 每次背诵《赤壁赋》 , 我都觉得唇齿生香,真正是字字珠玑, 充满 了诗 意之美;同时每个字就像是白居易笔下 琵琶女的琵琶音, 诵来听来 都是妙曲。 1. 解读第 一段 壬( rén ) 戌 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第一句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七月既望” , “望”是农历每月十五;“既望”是农历每月十六。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七月正是酷暑,明月朗照,既可借江上清风以消暑,也可借好友做赏心乐事以度良辰美景 。 “清风” , 比起“轻风”来,风行水上,多了一份水的纯净、清爽, 且这风还是徐徐而来,轻柔缓慢。“水波不兴” , 有没有水波 ? 有,但 因为是清风,水波没有兴起。你看一个“不”字,写得水波似乎具 有人 的情态,不愿意兴起。苏轼似乎很喜欢描写这种水波不兴的景象, 在其 他作品中,他还用“靴纹”和“縠( hú )纹”来形容,“微风万顷靴纹细, 断霞半空鱼尾 赤 ”(《游金山寺》)、“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 此逝, 江海寄余生”(《临江仙·夜归临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这里的“清风”和“水波” , 似乎是互不相干的两个人,一个自顾“徐来” , 一个宁可“安静”。 这江水就好比是苏子自己了:纵使你政坛兴风作浪,我自有我的宁静天地; 纵使这 政坛使我起伏不定,我也自有我的心静如水。 举酒属( zhǔ )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这是文人聚会的雅兴与雅趣:有酒,有诗,有志同道合或是情趣相投的好友相邀相和,还有什么比这更有兴致的呢 ? 无论是金谷园还是兰亭,无论是滕王阁还是醉翁亭,历来的文人墨客大多是在诗酒雅集中获得一份生命的欢愉。《诗经·陈风·月出》有诗句: “ 月出 皎 兮, 佼 人 僚 兮。舒 窈 纠兮,劳心 悄 兮。 ”苏子似乎在呼唤着月亮,而月亮也似乎听到了苏子的明月之诗,“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 这两句点明了时间的推移。苏轼笔下的月亮在“徘徊”。“徘徊” , 就是无目的地来回地走。那么 , 东升之月,何以“徘徊” ? 想一想,诗人仰面于飘荡的小舟之上,其视线定是摇曳的, 是忽左 忽右、忽前忽后的,因为自己是摇晃不定的,所以眼中所见之景也是如此吧,因此用了“徘徊”一词。这里月和人,你躲着我、我躲着你,却又似乎你偷看我、我偷看你,是相互打量、长久地凝视还是惊鸿一瞥 ? 此时此地,人月两相望,月就被人格化了,该是何等的可爱 ! 韦应物写“野渡无人舟自横” , 一个“横”字,充满了野趣的自由和洒脱,是个体的自在。而“白露横江”的 “横”是整体的 ,白露似的水汽,轻盈地飘散游走,却又似乎没有动; “横”也意味着充盈充满 ,写尽了江上水雾的迷茫和低沉。“水光接天” , 一个“接”字,就有了水天一体的感觉 。想一想,水雾之上是天,天月照得水雾泛着白光,与月色如水的天色相应和,于是就有一种“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横”和“接”字历来为人所称道...
北京四中语文课【名篇品读】06《赤壁赋》必修上册第七单元.docx
QQ
企业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