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教科书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资料链接
《梦游天姥吟留别》集评
范云:“瀛州难求而不必求,天姥可睹而实未睹,故欲因梦而睹之耳。”
范
批云:“‘梦吴越’以下,梦之源也;次诸节,梦之波澜也。其间显而
晦
,
晦
而显,至‘失向来之烟霞’极而与人接矣。非太白之胸次笔力,亦不能发此。‘枕席’‘烟霞’二句最有力。结语平衍,亦文势之当如此也。”(高
棅
《唐诗品汇》)
周斑曰:“出以千丝铁网之思,运以百色流苏之局,忽而飞步凌顶,忽而烟云自舒。想其拈笔时,神魂毛发尽脱之毫
楮
而不自知,其神耶!”(周敬、周琏辑《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托言梦游,穷形尽相,以极“洞天”之奇幻;至醒后,顿失烟霞矣。知世间行乐,亦同一梦,安能于梦中屈身权贵乎?吾当别去,遍游名山,以终天年也。诗境虽奇,脉理极细。(沈德潜《唐诗别裁》)
七言歌行,本出楚骚、乐府。至于太白,然后穷极笔力,
优入圣域
。昔人谓其“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咏之使人飘飘欲仙
”
,而尤推其《天姥吟》《远别离》等篇,以为
虽子美不能
道。盖其才横绝一世,故兴会标举,非学可及,正不必执此谓子
美不能
及也。此篇夭矫离奇,不可方物,然因语而梦,因梦而悟,因悟而别,节次相生,丝毫不乱;若中间梦境迷离,不过词意
伟怪耳
。(《唐宋诗醇》)
《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奇离
惝恍
,似无门径可寻。细玩之,起首入梦
不
突,
后幅出梦
不竭
,
极恣肆幻化之中,又极经营惨淡之苦,若
只貌其格句
字面,则失之远矣。一起淡淡引入,至“我欲因之梦吴越”句,乘势即入,使笔如风,所谓缓则按
辔
徐行,急则短兵相接也。“湖月照我影”八句,他人捉笔,可云已尽能事矣,岂料后边尚有许多奇奇怪怪。“千岩万转”二句,用仄韵一束。以下至“仙之人兮”句,转韵不转气,全以笔力驱驾,遂成
鞭山倒
海之能,读去似未曾转韵者,有真气行乎其间也。
此妙可心
悟,不可言喻。出梦时,用“忽魂悸以魄
动”四句,似亦可以收煞得住,试想若不再足“世间行乐”二句,
非但喝题不醒
,抑亦尚欠圆满。“且放白鹿”二句,一纵一收,用笔灵妙不测。
后来惟东坡
解此法,他人多昧
昧
耳。(
延君寿
《老生常谈》)
《梦游天姥吟留别》集评【必修上册第三单元资料链接】【高中语文教师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