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教学设计:独抒性灵,情思悠远——品出“这一篇”散文的情味【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教师教学用书】

常识(含文体、文学、文化) 高考真题 必修上册 第七单元 教师用书 DOCX   3页   下载0   2023-08-03   浏览250   收藏0   点赞0   评分-   1736字   12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教学设计:独抒性灵,情思悠远——品出“这一篇”散文的情味【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教师教学用书】 第1页
教学设计:独抒性灵,情思悠远——品出“这一篇”散文的情味【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教师教学用书】 第2页
剩余1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普通高中教科书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必修上册 第 七 单元 单元教学设计举例 教学设计:独抒性灵,情思悠远——品出“这一篇”散文的情味 学习活动 一 :景之择取,自相殊异 1.同城景致美各异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选取的是同一座城市里的景物,然而却呈现出各具特色、摇曳多姿的美。《故都的秋》秋景中渗透着“雅趣”和“物哀”之美,《荷塘月色》之景中笼罩着静谧、朦胧、梦幻之美,《我与地坛》的景物则在荒芜寂静中显现出生机活力、生生不息之美,请在每篇散文中任选一幅图画,为画面命名,并从景物选取、形声色态、画面组合、氛围意境等角度进行赏析。 画面命名 角度 赏析 景物选取 形声色态 画面组合 氛围意境 2. 味到深处 方自足 (1)《故都的秋》中的“秋味”,作者没有从故宫、颐和园等皇家宫殿、园林着笔,对陶然亭、钓鱼台、西山等著名景点也只一笔带过,而是着重描写牵牛花、槐 蕊 、秋雨、秋枣一类平凡细小的事物,这是为什么?悲凉的“秋味”,为什么在郁达夫笔下具有特别之美?作者说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请结合自己熟悉的作品加以印证。 (2)《荷塘月色》中呈现了清淡的月色、淡雅的荷香,为什么一切都是“淡淡的”?第3段中为什么有“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的心灵絮语?文中写“荷塘月色”与“采莲嬉游”的场景构成一冷一热、一静一动的色调对比,这有什么用意?作者起笔于.“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收束于“轻轻地推门进去”,首尾别有意味,请加以品评。 (3)《我与地坛》中第一部分有三处集中的景物描写,而且取景深度与广度不断扩展:第一处展现了地坛 颓圮 冷落之中的苍幽,第二处展现了地坛中小生灵的生机与活力,第三处展现了地坛景物的镇静、坦然。这三处景物描写对于作者获得生命启迪,分别有什么作用?文中第二部分是对母亲的怀念,请概括母亲的形象,并说说作者追思中怀有痛悔的原因。 3.文本 变奏再 创造 (1)转换改写皆成诗:请从各篇中任选一幅画面,改写为诗歌形式。 (2)视频拍摄巧剪裁:班级分若干小组分工合作,从各篇中选取一个片段,拟写视频拍摄脚本。若有条件,可挑选合适的音乐和场景,拍摄成视频,还可以建立年级或班级的“经典散文诵读”网上空间,将视频上传分享,在线交流。 学习活动二:含英咀华,品赏语言 1.涵泳工夫兴味长 散文需要读出独属于“这一篇”的情味,三篇写景的语言艺术各有特色,请加以朗读,从修辞、用词、句式、语言风格等方面细加品味,并精选最能体现该文
教学设计:独抒性灵,情思悠远——品出“这一篇”散文的情味【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教师教学用书】
QQ
企业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