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文解说【必修上册第三单元】【高中语文教师用书】

词语(含成语) 教师用书 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DOCX   2页   下载0   2023-07-25   浏览222   收藏0   点赞0   评分-   1120字   12积分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文解说【必修上册第三单元】【高中语文教师用书】 第1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文解说【必修上册第三单元】【高中语文教师用书】 第2页
普通高中教科书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课文解说 此词是辛弃疾登临 镇江北固亭 所作,时为南宋开禧元年(1205)秋。当时 韩 侂胄 把持朝政大权,企图用北伐中原来提高自己声誉,于嘉泰三年(1203)起用闲居的抗金派代表人物辛弃疾。先任命其为绍兴知府、浙东安抚使,次年调任镇江知府。镇江古名京口,素来是军事重镇,处于抗金前线。韩 侂 胄 抗金的主张符合辛弃疾收复失地的一贯志愿,但是韩 侂 胄 在军事上准备并不充分。辛弃疾对这种局面忧心忡忡,在登临北 固亭时览 景有感,就自然地倾吐出来了。 上片即景抒情,由景物联想起古代两位著名的英雄人物——孙权与刘裕,吟咏他们的业绩,借以对韩 侂 胄 进行讽喻与劝诫。 “ 千古江山……雨打风吹去 ” , 叹英雄 千古难再,帝王豪奢淫靡的生活经不起风雨的洗刷。 “ 斜阳草树……气吞万里如虎 ” ,从回顾刘裕生平,揭示出蓬门陋巷、低微出身,并不妨碍英雄建功立业。 下片追述历史上的沉痛教训和亲身经历,表现出词人对韩 侂 胄 等当权者轻敌冒进的担忧,强调了把握时机的重要,倾吐自己壮志难酬的抑郁不平。“元嘉草草”三句,写刘义隆刚愎自用,好大喜功,冒失出兵,结果全军溃逃,落得 仓皇北 顾。词人直陈史实,寓议论于叙事之中。 “ 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 ” ,词人由今忆昔。四十三年前,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的词人,率众渡淮南归,原本想依靠朝廷的力量恢复中原,没有想到南宋朝廷昏聩无能,使他壮志难酬。“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说的是:长江北岸的佛狸祠,是北魏 太 武帝拓跋 焘 击败刘 宋军队 南下江北后建立的行宫,现在这里祭神赛会,香火不断。词人借此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江北仍处在金人铁蹄之下,不要忘记收复故土。 “凭谁问”到结束,用廉颇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因为积极备战,不去逢迎权贵而不被重用的愤慨。其实,不仅是不被重用,写这首词的半年以后,辛弃疾就受到诬陷,先是降职,后又奉诏归铅山闲居终老。然而历史是无情的。南宋开禧三年(1207)伐金失败,为了满足金人媾和要求,韩 侂 胄 被杀以谢罪。事情的结果, 证实了辛弃疾的预言。 本词的特点有二: 第一,词人的政治见解和战略主张通过诗歌形象表露出来,而不破坏诗歌的美。词人构建的意象,有借古讽今的,规劝的,也有总结历史经验的,预示未来的,而这些都串联在词人思绪和感情的变化、升腾之上。也正因为事件的述说浸透了情, 理又隐在 事中,要读者去体会,故而体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文解说【必修上册第三单元】【高中语文教师用书】
滋兰九畹,树蕙百亩。
个人认证 查看用户
该文档于 上传
QQ
企业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