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扫一扫联系
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提供doc可编辑文档下载:下载地址
《哦,香雪》课文解说
《哦,香雪》是一篇抒情意味浓厚的短篇小说,是当代作家铁凝的代表作,曾于1982年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小说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小说通过对香雪等乡村少女的生动描摹,表现了山里姑娘淳朴、善良和美好的心灵,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和追求。小说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借台儿沟这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
小说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都不具备挽住火车在它身边留步的力量”):火车来到台儿沟。小说首先介绍了台儿沟的闭塞,作者用一句话生动形象地作了概括:“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皱褶”一词突显出台儿沟是大山中的山沟,其闭塞落后的程度不可想象。之后,作品用了“勇敢地盘旋”“悄悄地试探着前进”“终于绕到台儿沟脚下”等语句写出了火车来到的不容易,也从另一方面写出了台儿沟地理位置的偏僻、交通的不便,为下文姑娘们对火车的热爱埋下了伏笔。而台儿沟,“无论从哪方面讲,都不具备挽住火车在它身边留步的力量”,“挽住”一词,将台儿沟拟人化,透出几分悲凉的味道。
第二部分(从“可是,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到“也有人替香雪分辩”。):姑娘们迎接火车。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这部分开头到“‘你担保人家没有相好的?’……”):姑娘们看火车。火车虽然在“台儿沟”这一站只停留一分钟,但足以吸引台儿沟的姑娘们,小说从多方面写出了火车对村民的吸引力和姑娘们盼望火车到来的急切心情。作品通过姑娘们与列车员、顾客的交流,写出了姑娘们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和关注。这里面有许多生动的细节描写,如凤娇看到了一个妇女头上别着一排金圈圈和手上戴的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香雪发现了“皮书包”。细节不同,人物的关注点不同,人物的性格也有所不同。
第二层(从“不管在路上吵得怎样厉害”到这部分结束):姑娘们与火车上的人做生意。有了火车,生活变得五彩缤纷。她们开始用核桃、鸡蛋、大枣等和旅客做生意,换回自己需要和喜欢的东西。重点写了凤娇和香雪。凤娇与“北京话”做买卖,故意磨蹭,车开动时才把整篮的鸡蛋给他,是故意不让他有付钱的机会。而凤娇却很开心满足,因为她心甘情愿地为她喜欢的人付出,这种付出毫不张扬,默默地,似乎还是很合情理的巧合。这些细节充分体现了山村女孩对可望而不可即的爱情特有的含蓄与执着。而当“北京话”给她捎回一捆挂面、两条纱巾时,凤娇却一定抽出一斤挂面还给他,这一小小的举动反映了这个山村女孩的淳朴与自尊。而香雪则是另一种性格,作品特别写到她的眼睛,在她眼中可以看出她对人充分信任,她纯真地面对世界。旅客们爱买香雪的东西,因为她那纯洁、晶莹的眼睛会告诉他们她还不知道什么叫欺骗。她不会和旅客讨价还价,顶多会告诉对方“你看着给吧”。从香雪打听的事情中可以见出她对现代文明的追求。
第三部分(从“也许就因为香雪是学生吧”到“更不了解山里的女孩子在大山和黑夜面前到底有多大本事”):香雪换铅笔盒。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从这部分开头到“为什么那诱人的嗒嗒声老是在耳边响个没完?”):香雪渴望铅笔盒。当她在学校被同学奚落时,却表现得有些笨拙和迟钝,后来她明白了台儿沟是多么贫穷,她意识到这是不光彩的,她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她由同桌那只铅笔盒引起的猜测,表现了她的渴望。
第二层(“深秋,山风渐渐凛冽了”到这部分结束):香雪换回铅笔盒。作品仔细描写了这一过程。从发现铅笔盒,到上车,再用四十个鸡蛋换回了梦寐以求的自动铅笔盒。在一连串细致生动的细节和心理描写中,一个拥有一颗聪慧、上进之心的女孩的形象跃然纸上。
第四部分(从“列车很快就从西山口站消失了”到结束):香雪夜归。香雪因为交换铅笔盒而耽误了下车,火车载着她离开了台儿沟。她只好在下一站西山口下了车。她捧着用一篮子鸡蛋换来的自动铅笔盒,摸黑行走在返回台儿沟的路上。作者不惜笔墨,细致入微地描摹了香雪丰富的内心世界。当呼啸而去的列车把她孤零零地留在站台上,茫茫群山和无边的黑暗让她惊恐,但她只能别无选择地往回走。一路上,她仔细端详铅笔盒,不相信它真的属于自己。当她终于确信它真的属于自己时,“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于是害怕的心理一扫而光。但是,欢乐是短暂的,她很快想到娘的责怪,还有爹替人打家具为她挣学费的劳苦。她感到内疚,内心犹豫不安。当她找到了“欺骗”娘的办法时,她的心情立即就像“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这一系列复杂、生动的心理活动描写,充分展现了香雪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以及她对都市文明的渴慕与追求。香雪经历了从害怕到不害怕、从犹豫到兴奋的心理变化,这一变化虽然是在三十里的山路上完成的,但香雪却跨越了由自卑、封闭、落后到自信、开放、进步的巨大心理障碍,这一障碍的跨越正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哦,香雪》塑造了“香雪”这一至纯、至真、至善、至美而又自尊、上进的乡村女孩形象。她身上具有未经世俗污染的清纯之美、健康之美。她有着洁白的肤色(“要论白,叫他们和咱们香雪比比。咱们香雪,天生一副好皮子”),她有一双“洁如水晶的眼睛”,还有“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以及“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但是作者把主要笔墨放在描写她的美好心灵上。我们从香雪对火车上的顾客“那么信任地瞧着”的眼神中,从她不会和旅客讨价还价中,从当一群女孩彼此嘲弄、取笑时,香雪始终保持着善意的沉默中,从她用四十个鸡蛋与矿冶学院的女生交换一个铅笔盒的“交易”中,感受到了她的善良和纯美。香雪的理想代表着穷乡僻壤的山民要摆脱贫困和封闭的渴望,香雪的性格代表着那个时期进步青年的纯真、善良、追求上进的性格。
小说中的其他人物也各具其美。淳朴、勇敢、泼辣的凤娇,也有着一颗渴望了解外界的心,她对物质的渴求,也是对新生活的一种纯朴的向往,她有力地衬托了香雪清纯、朴实的形象,并突出了渴望现代文明的主题。“北京话”在列车上对香雪的关照,矿冶学院女生对香雪的慷慨,香雪爹的勤劳,姑娘们之间的友好,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充满人情味的美好氛围。
小说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小说中的那个铅笔盒,经作家的精心点染,不仅是一个实物,也是一种象征,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一种心愿、一种追求、一种自尊的象征。当它远离香雪时,香雪是迷惘的、懵懂的;当它为香雪所有时,香雪精神充实,前途光明。这个铅笔盒是她要求摆脱小山沟封闭落后生活的一种企盼,是对现代文明的一种渴求。小说中的那个“钢筋铁骨的巨龙”火车,震醒了沉睡千年的台儿沟和它的山民们,火车象征着一种不可抗拒的生产力,一种从原始落后走向现代文明的推动力,一种物质享用和精神满足的诱惑力。
小说注重细腻、逼真的心理描写,尤其是小说结尾处的那段心理描写既丰满了香雪这一人物形象,又对叙述高潮的来临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这篇小说与《百合花》有着相近的风格,那就是不以情节取胜,没有什么激烈的矛盾冲突,有散文化的味道。将两篇作品放在一起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一风格的理解和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可视情况对这一创作风格进行适当的介绍,如现代文学史上的废名、沈从文、孙犁,当代文学史上的汪曾祺等。这些作家的小说抒情性强,语言优美,重视民俗风情的描写,注意营造氛围,不太执着于作品的冲突和戏剧性,叙述上具有散文的自由性的特点。通过这一风格的小说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体会小说艺术风格的多样性。